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放緩高新區增速落至個位數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04 點擊:次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載體的產業園區,也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進入了“新常態”。
根據由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在12月3日發布的《中國100強產業園區持續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盡管排名前100位的產業園區經濟增速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增速在下降。
《報告》顯示,從GDP的情況來看,2014年百強園區出現了增速的下降,其中百強榜中的經開區平均生產總值增速從上一年度的17%回落至7.48%,高新區平均工業總產值增速由15.44%下降到了14%。而根據科技部的統計,今年1-9月份,全國高新區“幾乎沒有兩位數的增長”。
東部園區發展快于中西部
與中國區域經濟增速出現的西高東低不同,中國產業園區繼續出現東部園區發展快于中西部的情況。
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中國所有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含經開區與高新區)為333家,其中東部163家,占總數的48.9%,中部95家,占總數的28.5%,西部75家,占總數的22.5%。但在百強榜中,東部園區占比為64%。
其中,位列前三位的產業園區分別為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均出自東部省市。而在前20強中,東部產業園區13家,中部5家,西部2家,且中西部排名相對靠后。
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任浩指出,2014年新增的經開區中,東部與中西部平分,新增的高新區中,中西部更多,說明中西部園區在數量層面有增長的勢頭。但是在百強榜中出現的情況,東部反而增長,西部園區在質量方面有待提高。
而從政策層面來講,在整個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東部產業園區還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
園區“走出去”將成新趨勢
但多位參會的學者認為,在進入“新常態”后,未來園區的發展或將打破東中西部區域限制,進一步走向融合。尤其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帶動下,產業園區或將出現大量向沿線國家走出去的案例。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目前中國已在150個國家建成、在建、擬建118個園區,主要涉及加工制造、資源開發、農業開發和商貿物流4種產業,其中77個處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任浩分析,園區的國際融合將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
今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了《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這被認為是中國開發區的升級指南。根據批復,蘇州工業園要打造中國開發區的升級版,引領全國開發區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積極輻射推廣園區經驗。
除了開發區升級版以外,蘇州工業園區還將國際化開發合作示范區作為發展目標,這也使得諸多產業園區看到了對外合作的趨勢。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常務副主任高樸表示,未來中馬園區也希望實現中國產能的走出去,從雙國雙園走向多國多園,其透露,目前中馬園區正在謀劃中國和東盟的產能基金,并已參與申報第三批自貿區。
根據《報告》,目前以園區為主體“走出去”仍存在國家支持不足、海外投資總體收益低、國際人才難吸引、難培養,東道國投資存在政治壁壘等問題。任浩建議,未來可以通過提高合作開放程度,加快產業演進和集聚效應形成,同時提升區域整體科技水平,并人文合作交流實現文化融合和園區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