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創新先行區國家高新區引領轉型升級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07 點擊:次
這里是我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前沿陣地。
這里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
這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鋒。
這里是全國各地亮麗的城市名片和區域協同發展的引領區。
堅持政策創新
引領科技體制改革“十二五”以來,國家高新區圍繞創新創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在科技和經濟結合、科技和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聚集、新型創新組織發育、產城融合、國際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新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
自2010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按照可復制、可推廣的基本要求著力先行先試,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后開展了“1+6”和“新四條”政策試點,并于2014年對股權激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進行了深化改革。2013年2月和9月,在對政策試點成效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按照分項、分層次、分階段的原則,對試點政策進行了推廣,為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取得積極成效。2014年年末,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把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等6項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向全國,把給予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股權獎勵可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等4項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廣到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
武漢東湖高新區也打破體制藩籬,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2012年8月,武漢市出臺了《促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的若干意見》,因其含金量十足,被稱為“黃金十條”。允許高校師生休崗休學“下海”創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七三開”,即研發者得70%……突破體制藩籬,“黃金十條”為科技成果松綁,創新尺度之大,引發全國關注。
成都高新區則在簡政放權的背景下,積極探索管理新模式。2014年7月17日,成都高新區正式發布2014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試行)》和《內資準入負面清單(試行)》,針對其“三次創業”主導產業方向,集成公布了88條“特別管理措施”,外資和內資清單分別為69條、19條。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高新區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創新,逐漸成為我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旗幟。“1+6”、“新四條”、“黃金十條”、“科技新九條”等政策措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科技生產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集聚了一批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機構和園區運營機構,合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創業企業注冊手續,創新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積極向產業組織者轉變。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成轉型升級的動力源
近年來,全球經濟一直面臨著低增長的不利環境。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也在加大。面對嚴峻的挑戰,國家高新區快速找準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真正做到了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真正成為了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引擎。
記者從科技部火炬中心了解到,2014年,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分別實現22.7萬億元、17萬億元,相比于“十一五”末,分別增長了114.1%、101.5%,年均增長分別達到21%、19.1%。其中56個國家高新區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13個國家高新區年均增速在30%以上,32個國家高新區年均增速在20%以上。
上述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高新區在推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方面所做的改革創新和探索。據介紹,“十二五”以來,國家高新區圍繞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創新鏈,探索以“創業—孵化—集群”為核心的內生增長機制和產業組織創新,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道路,成為我國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如中關村的下一代互聯網、上海張江的集成電路、武漢東湖的光電子、深圳的通信設備等新興產業集群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移動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可穿戴設備、研發外包等新業態不斷在國家高新區涌現,實現高速發展。
完善創新創業生態
成推動“雙創”的先鋒“國家高新區自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核心載體。”科技部火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十二五”以來,國家高新區積極營造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打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通過開展“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創業中國行動”,不斷加大資源集聚、平臺建設、人才引進、政策完善等方面工作的力度,在全新的起點上推動科技服務規?;Ⅲw系化發展,在促進科技創業、企業創新、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正在顯現。
自2009年以來,在中關村、深圳、武漢、杭州、西安、成都、蘇州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高新區,涌現出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創客空間、天使匯、亞杰商會、聯想之星、創業家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這些新型孵化器各具特色,產生了新模式、新機制、新服務、新文化(300336,股吧),集聚融合各種創新創業要素,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今年以來,國家提出大力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戰略。國家高新區一馬當先,成為眾創空間建設的主力,涌現出一大批以創業咖啡、創業苗圃、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在中關村,眾創空間建設不僅在“一區十六園”遍地開花,還在200多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形成了“眾創空間集聚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谷創業咖啡、天津高新區的創客空間、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創業場、杭州高新(300478,股吧)區的貝殼社等一大批眾創空間不僅吸引了大批的創業者,更獲得眾多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
據記者了解,2014年,國家高新區聚集了103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5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672家技術轉移機構,并建設了一大批公共服務平臺和投融資平臺,“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模式正在成為我國的重要創業模式。良好的創業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的創新創業者,目前,國家高新區聚集了以大學生等90后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創新創業已經成為這里的價值導向和生活方式,率先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
數據顯示,2014年,國家高新區的1527萬名從業者中,大專以上學歷達54%。聚集了全國30%以上的企業研發投入和55%以上的企業研發人員,實現了全國50%以上的企業發明專利。
堅持創新發展
引領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十二五”期間,國家高新區也迎來快速擴容期,數十家省級高新區先后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的數量已達到146+1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達到11家。
“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這是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
不久前剛剛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培育發展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機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任務。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作為機制體制持續創新的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先導區,國家高新區將肩負起新的重任。
“國家高新區要高舉發展的大旗,為區域經濟發展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高新區要進一步依靠創新驅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努力實現國家高新區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提升。重點工作是提升發展眾創空間,積極推進大眾創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科技金融鏈條,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活力產業體系,建設產業科技社區,擴大全球鏈接輻射,深化機制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