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高新區“十三五”藍圖解讀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4-27 點擊:次
核心提示
“目前棚內溫度30攝氏度,濕度65%,一分鐘后將調整遮陽板迎接日照,三分鐘后將打開棚內2號全通噴灌管。”這種“會說話”的育苗大棚是來賓高新區鳳凰華僑農場新引進的全智能農業大棚。工作人員只需輸入農產品參數,大棚就能自動控制光照、調控溫濕、自行噴灌水肥,促進植物生長。
在來賓高新區青年創業園區,一群客商圍著LED燈連聲稱贊,只要插入U盤,這支“會唱歌會搖擺”的燈就會根據U盤里歌曲的節奏幻化出相應的聲光效果。
這些前沿科技帶動了剛“滿周歲”的高新區蓬勃發展。今年一季度,來賓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2%;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1.6%;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0.7%,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預定目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實現開門紅。
來賓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立在接受“問計春天——來賓‘十三五’開局媒體行”新聞采訪團專訪時說:“‘十三五’期間,高新區將通過創新發展方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城鎮化進程,實現1年打基礎,3年上水平,5年上臺階,向國家級高新區邁進的目標。”
A 創新發展方式
【新聞現場】4月16日,一架六旋翼大型無人機在來賓高新區盤旋,無人機下方,廣西金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員工一邊看著無人機航拍“直播”一邊糾正航線。公司總經理金鑫說:“公司原來只有4架無人機,現在發展到20多架,在高新區相關部門牽線搭橋下,公司由單一的航拍發展到涵蓋農業、地理測繪、公安巡查等業務。”
【視角延伸】為實現“1年打基礎、3年上水平、5年上臺階”的目標,廣西來賓高新區在成立之初就明確發展定位,開展“擇商引資”,摒棄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來料加工型企業,發展以高科技、綠色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
在引進科技企業同時,高新區還致力于“養”企業。去年該區成立了來賓市第一個創新型企業孵化器——來賓市科技服務中心。通過服務中心這一平臺,為有思想、有項目的年輕人提供創業資金、辦公場所、住宿公寓。目前該中心已成功孵化16家小微企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8項。有了引進和孵化企業的基礎,高新區逐步建立各具特點的研發體系,推進企業與高校合作,發揮科技產業集群效應。目前,金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恒達電機公司分別與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合作建立實驗室;廣西福美新材料公司、廣西永通公司等10多家科技企業已建立研發中心,取得專利40多件。
一項項創新機制,一個個科技項目,夯實了高新區產業發展基礎。吳立表示:“別看高新區經濟總量不大,但引進的都是創新型、研發型企業,發展空間大、生存能力強,這些企業將為高新區輸送優秀的產業文化、建立高素質的人員結構。”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高新區提出爭當來賓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實現體制機制改革、科技與經濟結合、產業提升發展、產城融合、大眾創業五大創新。
B 創新管理模式
【新聞現場】隨著3D打印機探頭移動,一棟大樓模型逐漸成型,精確的比例和漂亮的外觀,使這個模型價值過千元——這是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幾位年輕學子在佳圖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產品。從進駐高新區到出產成品,該企業用時不到一個月。企業創辦人小韋告訴記者:“從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到辦公場所,全部由高新區相關部門代勞,這種貼心服務,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專心研發,很快出成效。”
【視角延伸】為實現管理創新,提高效能,高新區成立之初,來賓市委書記李志剛就提出:“能讓的權要讓,能簡的環節要簡,讓高新區輕裝上陣。”如今,有專人為新入駐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已經發展起來的企業同樣享受“一對一”服務。廣東福美新材料公司是一家高新材料生產企業,今年,該企業提出擴大產能后用電負荷不足問題。高新區領導馬上到企業現場辦公,親自跑能源單位協商,為企業解決難題。今年一季度,該企業新增產能以70%的速度逐月攀升,到4月16日,基本實現了滿負荷運轉。企業負責人張維麗說:“高新區領導親自給我們當‘業務員’解難題,使企業發展上了快車道。”
“管理上做減法,服務上做加法。”創新的行政模式提高了效能,加快了企業資本投資轉化。企業滿意,自然引來更多“金鳳凰”。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福美新材料公司、廣西恒達電機科技有限公司、安鋼永通鑄管管業有限公司、中絲繭絲綢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追加投資或引進中下游企業進駐高新區,實現了“以商招商”。
C 創新城鎮化建設
【新聞現場】4月15日,在來賓高新區高新產業聚集園的籃球場上,兩隊年輕人激戰正酣。在高新區,各農業示范區、產業園區經常開展體育活動。下班后大家并不急于回家,與住在附近的居民一起運動放松,讓入夜后的廠區依然熱鬧。
【視角延伸】“白天人來人往,晚上漆黑一片。”這是大部分工業園區、高新區的真實寫照。來賓高新區在規劃之初,就以廣西城市新區建設示范工程為契機,推進產城融合建設模式。
圍繞構建宜業宜居生態新城的目標,該區累計投入19億元建設路網和綠化生態景觀,努力將轄區打造成產業優化、生活優質、環境優美的開發區。
園區公寓是園區內第一個功能配套設施項目,配備了健身、學習、娛樂等高標準硬件設施。高新區要求入駐企業在規劃建設時,生產區、生活區同步進行。目前該區引進的36家企業中,有15家科技環保型企業,發展生態材料、先進制造、汽車電子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特色產業。“沒有高聳的煙囪,沒有橫流的污水,出了廠區就是花園。”在恒達電子廠打工的武宣人韋仕明對這里的環境很滿意,今年他把妻女也接了過來,一家人租住在離工廠不遠的公寓。
“城市沒有產業,再漂亮也是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只能空轉。城鎮化與產業化要匹配,要讓產業園區與城市功能融合,達到以產促城、以城興產。”吳立指著《高新區規劃圖》說,“十三五”期間,按照功能定位,高新區將把正在建設的科技創新實踐園、高新產業集聚園、金龜島文化創意園、綜合配套服務園、生態宜居示范園“一區五園”統一,以交通主軸線、產業分布、功能配套為載體,讓園區與周邊經濟體、居民區對接,彰顯生態園特色,達到國家級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來賓微評
為“爭當第一”的勇氣喝彩
在剛剛勾勒的“十三五”藍圖中,來賓各縣市區都提出發展目標任務。其中,來賓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興賓區都明確提出“要爭當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筆者認為,這種不甘落后的勇氣與決心,是為政者向百姓的承諾,必將凝心聚力有所作為。
來賓高新區將“十三五”計劃分解為“1年打基礎、3年上水平、5年上臺階”,各項工作有數據;興賓區提出“以黨建為一號工程,實現經濟、治安兩項第一,實施三大會戰四大工程”的具體目標。
盤點一季度指標,興賓區和來賓高新區都實現良好開局:興賓區人口、經濟總量全市第一,致力于蔗糖等支柱農業產業“二次創業”,并加緊“老工業”升級步伐;來賓高新區則用高新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以近20%的經濟增長速度填補來賓工業的空白。由此可見,兩地“爭當排頭兵”的口號并不務虛,而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思路。
不僅僅是興賓區和來賓高新區,金秀也提出抒寫生態旅游富民新篇章;忻城承諾五年扔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武宣計劃“港產城結合”打造西江經濟帶黃金區域;象州目標定位桂中最宜居宜商的花園縣城;合山要把資源枯竭型城市變成旅游生態城。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在“十三五”的起跑線上,來賓各地已揚帆起航蓄力騰飛。其實,誰拔頭籌、誰是第一已經不重要,筆者相信,這種承諾勢必落實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落實在逐步攀升的群眾幸福感里、落實在逐年增長的經濟指數上。
我們為這種“爭當第一”的勇氣與決心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