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高新區多措并舉推進國家自主示范區建設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5-04 點擊:次
4月12日,《國務院關于同意沈大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下發,同意沈陽、大連兩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對于一直致力于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大連高新區,遼寧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設立,不僅僅是對大連高新區20多年來在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充分肯定,更是為高新區在今后推動全市、全省乃至東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重要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也標志著大連高新區進入了發展新里程。
大連高新區結合多年來在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形成的雄厚基礎和發展優勢,大力實施“IT+”戰略,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升級版和2025創新中心”兩大發展引擎。近日又出臺了六大舉措,以自主創新為體,以信息產業改造傳統工業,用“兩化融合”打造新的增長極,以先行示范為翼,引領全市、全省乃至東北地區新一輪發展。
舉措一:全面深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干部人事制度,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以區域整體發展目標為基礎、市場應用為導向的科技資金扶持方式改革,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研發機構設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創建、知識產權創造、重要人才引進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建立財政科技投入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財政科技投入高于區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探索政府購買科技創新成果和服務的新模式,打造示范項目。
舉措二:打造政策高地
在“海創工程”創造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和聚集更多的高端人才到大連高新區創新創業,通過“創業大連·高新區示范引領工程”的持續推進,打造高新區“一區、一帶、一港”,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大連市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和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區。
舉措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引入技術轉移、金融、知識產權、審計等中介機構服務,積極推動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科技成果市場化“流通”機制。建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與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機制、新模式,搭建東北地區科技資源創新合作平臺,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要素協同創新,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重點面向“九大產業”,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及產業化重大專項,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探索實施高新區開放實驗室工程,降低企業創新成本。
舉措四: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
加快推進遼寧省科技金融創新服務示范區建設。出臺高新區科技創新券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發展各類科技金融機構,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大力推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基金發展,加快覆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大力推動企業“新三板”上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舉措五:建設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新高地
嘗試建立東北亞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的有利時機,深度推進與日、韓、俄等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發揮中以基金等國際資源優勢,拓展與英、美、德、澳之間的國際合作新空間。圍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確定方向,瞄準自主創新高端產業,以歐美、日韓、“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重點科研院所等為中心,實施定向精準招商,促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大項目落戶,著力引進國際科技成果、資本與人才。
舉措六:創新服務體系
以大連高新區獲批“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為契機,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及服務、技術轉移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專業服務組織,引導其規范化發展,打造東北亞地區高端科技服務業聚集中心。充分發揮“區校一體化”平臺的引導作用,提升大學科技園在促進大學和市場對接、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創新型企業培育等方面的優勢作用,提高服務能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構建企業、社會組織、政府良性互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