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實現五個“轉變”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5-11 點擊:次
作為我國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國家高新區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方面責任重大。面對新常態帶來的諸多挑戰,認識好新常態、適應好新常態、引領好新常態,是歷史和時代賦予國家高新區的重大責任和神圣使命。
作為2011年加入“國家隊”的“新兵”,益陽高新區結合自身數年來的發展創新認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肩負起這一重大責任和神圣使命,其核心就是要抓好轉型升級。具體來講,就是要實現五個“轉變”。
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新常態最直接體現是增長速度換擋,其本質則是增長動力轉換和可持續。
目前,不少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還是依靠土地出讓、土地抵押、土地招商來推動發展。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嚴格管控土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有效的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的價格”,“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相關要求,可以預計集體土地入市、宅基地和耕地全面流轉等相關政策將會逐步得到落實,今后國家高新區內的土地征收將會更難,土地資源將更加寶貴,依靠以土地資源驅動、以土地擴張提高效益的老路勢必越來越行不通。
要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實現發展的最根本、最核心出路就是依靠創新驅動。具體來講,就是要著重抓好三個方面建設。
首先是招商創新。項目是支撐園區發展的基礎,缺少項目是當前制約許多國家高新區發展的共同瓶頸。在新常態下,招商創新要做到“三轉變”:一是由優惠政策向優化環境轉變。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改變以往“依靠優惠政策博投資”的行為,逐漸向更多依靠環境吸引投資的方式轉變。二是由全面出擊向精準招商轉變。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應圍繞園區自身主導產業補鏈育強,瞄準“高精尖”項目,實行精準招商,提高招商實效。三是由數量集聚向質量效益轉變,要切實改變以往貪大求洋、盲目圈地、重“量”不重“質”,“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招商方式。
其次是企業創新。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創新驅動必須突出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一是突出科技創新。重視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產學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市場化、產業化。二是突出品牌建設。樹立向品牌要效益意識,制定企業品牌發展戰略,突出區域品牌、產業品牌、技術品牌建設。三是重視營銷創新。主動適應國家擴大消費的政策導向,注重企業營銷方式和模式創新,要以互聯網思維來創新企業的營銷觀念、營銷方式和營銷內容。
第三是體制創新。當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普遍存在職能不全、行政式管理、無序化競爭擴大等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必須加以改革和創新。改革和創新園區體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封閉管理,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必須獨立運行,減少行政干預;二是簡政放權,對進入的項目和企業,審批權必須全面下放,確保園區的事高新區辦結;三是企業化運作,以市場的理念、手段、模式來管理運作園區。
由“單一主導型”向“融合發展型”轉變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根本。當前,很多地方都以高新區的形式來積聚產業、形成規模效益,但是不少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都是簡單將工業企業聚集在一起的低級形態的方式存在,這種低級形態存在方式表現在:一是在聚集產業方面只注重引進工業企業,盲目追求數量,忽視工業企業內在關聯性和相互滲透性,難以形成產業鏈,難以形成企業聚集帶來的規模效應,因而難以保持園區持續發展的動力。二是在聚集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的過程中,只注重發展核心產業本身,過度依賴加工制造環節,有限的分工深化、細化所產生的對研發、設計、營銷、金融、廣告、咨詢、物流等外圍服務業的發展則嚴重滯后,導致為整個產業集群發展服務的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不配套,制約整個產業可持續的、更高層次的發展。新常態下,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改變傳統就產業論產業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要整合園區發展資源,增強錯位發展、互補發展意識,以工業帶動服務業發展,以服務業推動工業發展,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占領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對此,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應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推動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集群化發展。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應以提高企業產品附加值為核心,不斷注入科技含量、創新元素,促進傳統產業的企業提質增效和產業有機更新。二是推動現代服務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圍繞服務園區產業集群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特別是要搶抓當前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融資租賃、研發創意、檢驗檢測、職教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包括互聯網+相關產業,配套型生產性服務業,基礎型、潮流型生活性服務業等提升園區發展的檔次和水平。
由“工廠集中區”向“產城復合區”轉變
近年來,為了避免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功能互相干擾,不少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都按照功能分區的原則來指導規劃建設。在這種建設模式下,產業固然能夠集聚和高效發展,但是城市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逐漸分離,帶來了居住和就業的割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城市和社會問題。目前,不少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遠離城市,白天有人上班,可是夜晚漆黑一片,見物不見人,缺乏社區單元,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后,只見工廠不見城鎮,導致產業發展在達到一定程度后,難以再繼續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不能再簡單地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面對新常態下的新情況、新變化,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建設模式也應秉承以人為核心、多元要素均衡協調發展的理念,要實現園區與城市在資金、市場、技術、資源等各方面的有機結合,要推動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協同并進,相輔相成,建設“產中有城”、“城中有產”的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的復合型園區。“產中有城”就是要在產業區內部完善城市生活服務配套,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社區,實現生產與生活的有機聯動。“城中有產”就是要在新城加快形成功能性產業支撐,突出高起點、高定位和高端功能,促進園區發展從形象塑造向功能塑造提升。產城一體就是要在產業區和新城當中統籌規劃各類功能要素、產業要素、生活要素,并做到合理配置,實現產業區與新城一體化融合發展。一是產業要高級化。要提升園區產業能級,注重產業鏈縱向延伸,積極發展高能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通過引入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優化產業結構體系,支撐產城融合深化。二是功能要復合化。突出功能復合,應在制造功能基礎上積極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的服務功能,精心規劃多業態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實現園區從單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轉變。三是環境要生態化。要注重生態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打造優質的就業創業環境,綠色、低碳、環保的宜居安居環境和滿足人的教育、娛樂、休閑等精神文化需求。
由“政府投入型”向“政社結合型”轉變
高新區開發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無論是從土地開發到配套建設,還是從產業孵化到產業扶持,高新區開發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資金推動,資金問題始終是高新區開發永恒的重點和難題。
當前,大部分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建設資金來源都是以政府投資、銀行融資、土地出讓、招商引資等方式存在的依靠政府投入為主的模式進行解決。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融資難度加大。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經過近年來的開發建設,不少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形成大量固定資產的同時,也背負著沉重的負債壓力。隨著國家收緊土地政策,清理政府融資平臺,取消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強化政府性債務監管、修改預算法等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往依靠政府投入為主的資金來源方式將會變得越來越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要求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且陸續出臺了多項鼓勵社會資本發展的政策。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破解政府投入模式帶來的重重壓力,就必須創新園區建設模式,以經營高新區的理念,逐步構建高新區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目前來看,今后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政府財政投入、園區土地出讓金和稅收返回、開發銀行的政策性貸款和商業銀行的商業性貸款及債券等傳統途徑,這一途徑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會是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開發的主要資金來源。二是社會融資途徑。如BOT、BT、PPP和融資租賃等方式。三是資本運作途徑。如信托、保險資金、證券資管、公募基金、房地產基金等,還有近年新出現的政府債和資產證券化等各類新型資本運作模式。
由“行政管理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
目前,國家高新區的管理模式大體有三種:以管委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形式在園區內行使經濟管理權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權限;以園區開發公司的形式擔負管理與開發的雙重職能;以政園合一型管理模式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既承擔開發建設任務,也承擔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職能。這三種形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以行政管理為主,因此都容易受到行政因素干擾,都容易沖擊園區的經濟開發管理功能。
面對新常態的新形式、新變化、新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牢牢把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加明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市場則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要正確厘清市場和政府、企業和政府、社會和政府的關系,理順改革和發展、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的關系。作為市場主體相對集中的國家高新區,理應減少政府行政行為的直接干預,更多地依靠市場手段指導園區管理和運行,以便真正激發企業活力、市場活力。今后,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在管理和運營中應該大膽探索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委托專門機構負責專業的具體工作,如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招商。二是合作及合資創辦主題園區。三是以園區開發商的模式按照產業園區整體規劃和產業布局要求,全面負責一定區域內的投資、開發、建設、招商、維護、運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