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開放越發展:濟南市高新區開放發展紀實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14 點擊:次
13日上午11時,濟南綜合保稅區門口聚集了數輛載滿貨物的重卡,這些貨物從國外工廠出廠后,經船運、陸運到達綜保區倉庫,再由工作人員上架至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供泉城市民享受“不出家門買遍全球”的高品質生活。這一幕是濟南市綜合保稅區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也是濟南市高新區發展開放經濟的一個縮影。
搶抓機遇,融入開放大態勢
山東作為沿海經濟省份和我國第一批開放地區, 具有先天的地理區位優勢與政策紅利,在國家“一帶一路”規劃中,山東又被確定為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重點地區,而中韓自貿協定的簽訂,以及15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獲批,又讓山東厚積機遇優勢。
高新區作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緊抓“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中韓、中澳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機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尋求發展,統籌外資、外貿和對外投資政策, 充分發揮技術消化與產品創新、電子商務、投融資等領域的比較優勢,聯通各國市場,提升在世界的影響力;推動生產和服務聯動走出去,在高質量“引進來”的同時,堅持更好地“走出去”,實現產能出海、境外投資、跨國并購、服務外包,在世界范圍建立山東“朋友圈”。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一手抓外向型合作,一手促進山東省與周邊省市協同合作發展。
戰略布局,構筑產業新形態
行走在齊魯軟件園高精尖企業展廳的LOGO星空通道,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映入眼簾,國際知名的NEC、松下、IBM、富士通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分列兩側,展現了軟件園國際化的一面。同時,作為軟件企業集成度非常高的園區,齊魯軟件園為高新區乃至濟南市開放式發展做出了榜樣,成為濟南市發展特色園區,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先頭軍。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新興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濟南市高新區立足產業形態跟進,主推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了高新區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群體,重點布局企業總部、金融與類金融、電子商務、工業與建筑設計、文化創意等企業板塊。以“互聯網+招商”、“互聯網+服務”及“互聯網+社區”模式打造智慧高新,建立具有高新區特色的新型招商引資平臺、智慧型公共服務平臺及智慧社區平臺。推動新興服務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把成熟企業聚集發展。
“比如說電子商務,在高新區發展比較好的電商,同時基本上也是全省最大的電商,所以我們想把這個產業聚集起來,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這個基地建起來以后,打造成一個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還有融資租賃產業,濟南高新區的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在全國146家國家級高新區中居第二,在租賃業務創新、利用境外資金、租賃資產證券化、企業債券等方面也走在全國行業前列,是山東省融資租賃行業的領頭羊。我們也準備在漢峪金谷打造一個融資租賃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推動融資租賃及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高新區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主任趙永言告訴記者。
盡管成立僅有4個月,但新興服務業發展中心在五年規劃、三年行動計劃以及2016年重點工作方面都做了很多規劃和布局。根據規劃,將打造“5基地+2商圈+N空間”產業集群。“我們希望,到2020年能夠建立比較完善的新興服務業發展環境、政策框架和服務體系,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較深度融合,把高新區打造成國內領先、創新優勢明顯、輻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國家高技術服務業基地,山東半島城市群資本高地和總部經濟基地。”談及未來發展,趙永言表示。
無獨有偶,濟南市綜合保稅區也是由原來的濟南出口加工區升級而成,從原來的只搞加工貿易,拓展到現在的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國際貿易、口岸直通等多種功能,完成了一座產業新城的蝶變,成長為濟南市外向型經濟的主戰場。
引才聚智,打通人才綠通道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人才,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山東積極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集聚海內外英才,大力推動發展動能轉換。為大力吸引海外人才來魯創新創業,山東實施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制度新優勢。抓住世界經濟減速提供的“人才抄底”機會,積極適應“人才雙向流動”規律,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開放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同時,積極推進本土人才的培養,提高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濟南高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濟南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在招商引資和招人引智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
2015年,濟南高新區以建設全國一流高新區為目標,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深入推進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齊魯人才特區”建設,通過創新人才特別評價機制,完善創業人才特需扶持政策,打造人才發展特優服務環境,構筑人才優先發展、人才機制創新、人才自由宜居的國際人才高地。
截至2015年底,高新區共吸引海外留學人員2000余人,引進國家“千人計劃”33人,獲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75人,人才貢獻率持續攀升。圍繞高新區重點產業引進人才,實現了招商和招人的齊頭并進,黨工委班子分頭組團或參團赴海內外招才引智8次,引進高端人才項目近30個,有力促進了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實現了“梧桐樹與金鳳凰”的同步引進。
開放的高新區始終堅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及區域發展規劃,順勢而動,應勢而為,不斷更新產業形態,構建人才體系,營造開放環境,為山東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加足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