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高新區:為產業而生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17 點擊:次
從三個鄉鎮建制,到濱江區和杭州高新區兩區體制調整,再至“國際濱”被公眾傳播,20年間,高新區(濱江)走過了一條向城而生的產業發展之路。
如今,誰也不會忽視這個地處錢塘江南岸、杭州乃至浙江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在“十三五”開局季,高新區(濱江)收獲了GDP181.64億元,同比增長18.1%,連續9年增幅位居杭州第一。
短短十余年,年輕的高新區(濱江)為什么從無到有,而今發展迅猛直至強大?這些設問以及討論在多個場合被問及,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詹敏對此的解釋是:“產業發展需要不斷轉型升級,國家頂層設計中有了國家級高新區,它的核心在于創新,高新區(濱江)的設立,是緣于產業轉型,為產業而生。”
始于國家高新區建設,如今在全國115個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六,繼續坐定高新區國家隊“第一方陣”——落子于產業之上的“高”與“新”,已成濱江發展的核心要義。
傳統產業變局
自東而西,西興、長河、浦沿三鎮,以及錢塘江北岸的國家高新區,在2002年重構了一個杭州新區——80多平方公里的高新區(濱江)。
高新區(濱江)有著蕭山的“老底子”,鄉鎮企業、傳統制造、低端產業……在當時看來,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明星企業”,不過,于“國字號”高新區“加持”的背景之下,許多老牌企業紛紛尋求轉型出路。
華水芳是華業高科技產業園的“掌門人”,上了點年紀的濱江人都知道,以前在南星橋碼頭對岸,有一家“高鐵”牌水泥廠,貨輪一個拐彎,可以直接開到廠區碼頭,最多時候,300多人在那里上班——華水芳,就是這家鄉鎮企業的“老板”。
不過,從高新區(濱江)建制元年,華水芳就把紅紅火火的水泥廠關了,在建業路拿了80畝地,開始做符合高新區產業導向的園區,“那個時候的導向,大家都看明白了,要搞高新技術產業,像我們這種漫天揚灰的水泥廠,早晚要被淘汰。”
10多年間,華水芳在園區里孵化出了聚光科技等眾多信息經濟明星企業,如今,又成立了3000萬元規模的基金,過半用于園區內400多個項目的風投之上,“我賣水泥賣了20多年,銷售額不到15億元,但園區設立到現在這幾年,銷售額就有100多億元,”
這種“老鄉鎮企業”的產業轉型故事,不在少數。以萬輪科技園為例,這家前身銷售量巨大的自行車廠,在2008年成立了杭州首個“大學生創業園”,吸引無數創業者入住其中,如今,宇視科技、德諾資本等行業大鱷,也紛至沓來,落戶其中。
詹敏表示,“濱江的傳統企業,要么它的傳統產業轉移出去了,要么就沒有了。它留下來的傳統物業,現在倒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像華業、萬輪、金盛,這幾個原來都是老的本地傳統企業,廠房在、土地也在,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一個高端產業、高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信息產業崛起
5月6日,“華三”歸國。
兜兜轉轉11年,這家總部設在高新區(濱江)的企業,歷經數次股權變遷之后,控股權再次回本土企業之手——在當日新華三集團成立新聞發布會上,收購方紫光股份(000938)宣布擁有新華三集團51%股份。
而在高新區(濱江),“新華三”素來被視為信息產業班的典型“課代表”——在其不到100畝土地的園區中,每年帶來的產值是100多億元。
而在此背后,有著突出創新能力的“新華三”,9000多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40%,這種由“聰明大腦”帶來的經濟變革,也給高新區(濱江)送來投資回報——連續兩年,“華三”成為高新區(濱江)獨立法人企業交稅最多企業,前年是18億元,而去年是15億元。
另外方面,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阿里系以及海康威視為代表的海康系,在這些年同樣成為高新區(濱江)信息經濟的核心力量——以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一季度工業總產值超過48億元,同比增長23.8%;而由其衍生的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收獲22億元,同比增長43.1%,發展勢頭迅猛。
這種來勢“兇猛”的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濱江經濟發展的絕對主力,相關數據顯示,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智慧經濟,已占濱江地方經濟總量六成以上。
大眾創業孵化器
6月15日上午,杭州創業大街在高新區(濱江)正式開街,至此,與濱江西端的海創基地形成兩大大眾創業孵化器格局。
這些年,有著“5050計劃”政策主導的海創基地,包括貝殼社、米趣科技在內的海歸創業項目,于此地迅速成長。以一支牙刷的故事為例,王勇競和他們“Grush”創業團隊,前陣子剛在美國拿到了100萬美元的創業獎金。
如今,創業大街的開業,也讓李克強總理喝過咖啡的“3W空間”入駐其中,以及更多想創業的“草根團隊”來到杭州,成為眾多創業者的其中一員。
事實上,在高新區(濱江)這片創業熱土上,其創業導向,也有信息經濟產業的樹狀延續性,分布在各個生態鏈條之上——從最早的UT斯達康系,到隨后的阿里系,各個行業被創業者們細分得愈發精細,并深耕其中,甚至成為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很少有人會知道地處高新區(濱江)偏僻處的鼎炬科技,而事實上,這家門面并不大的企業,已經能把自己的智能機器人用到實戰——比如,可以通過像CT一樣的掃描系統,去評判實木地板的空洞率,以及需要去填充多少石膏——憑借在工業控制系統以及當下信息系統上出色的表現,鼎炬科技已經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并成為浙江省智能工廠(機器換人)專家組成員。
在5月27日濱江區全區領導干部大會上,詹敏說,“濱江區就是一個大孵化器,孵化工作是我們的本分。沒有孵化就算不上高新區,丟了孵化就丟掉了我們的飯碗。”
高新區的國家使命
地方經濟事關國家使命,而產業布局,更是其中核心競爭力。
如今,更多根植于高新區(濱江)的企業,已經走向國際市場。以安恒信息為例,這家著名的“白客”公司,名列今年由美國投資咨詢機構Cybersecurity Ventures發布的2016 Q1《網絡安全創新500強》企業榜單中,并以“云安全、應用安全及數據庫安全整體解決方案”技術,位列中國上榜四家企業首位。
而在國際上制定諸多“國際標準”以及取得國際化話語權的“華為”,早些年已經在高新區(濱江)落地了華為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華為研究院一直建到2014年才開始投用的,而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就是高新區跟華為公司反復研究探討在這里做什么的問題,最后確定做華為的高端研究,高容錯計算機,我們更鼓勵這些大企業進行新技術的創新和研究,以及做新的業務和新的研發。”
詹敏表示,濱江有些東西就是要代表國家去參與國際競爭,所以這幾年,濱江的地方經濟發展得好了以后,就是更加要把這個標桿拉高,就是要站在國家使命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就在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全國高新區實力榜單,高新區(濱江)在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單項排名中,位列全國115個高新區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