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高新區:引領、帶動和支撐全市及東北地區實現創新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8-04 點擊:

  劉湘竹“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堅持“創新立區、產業強區、以人為本、協調發展”,以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動力,加快推進創新驅動體系建設,著力建設人才特區,活躍科技金融市場,推進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將大連高新區建設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創新驅動引擎和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東北亞開放合作先導區。
  
  基礎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匯聚了大量創新型企業、創新機構和高端人才,涌現出大量創新成果;形成了千億級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吸引了一批國際行業領軍企業項目,產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穩步增長,創新驅動效果明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十二五”時期,高新區經濟運行持續健康穩步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長位居全市前列。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樓蘭科技、騰訊、新銳天地等一大批重點軟件企業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文思海輝、東軟、華信等龍頭企業收入均呈兩位數增長,大多數企業保持旺盛的用人需求,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占全市的5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高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238.87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7.3%增加到當前的86.3%。在第三產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6.6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1%,已經成為推動高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十二五”時期,高新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92件,占大連市總量的34%,專利申請總量和專利授權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市第一;已經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158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12家,分別占全市認定企業總數的35%和96%;擁有IBM、惠普、花旗、埃森哲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項目110家;已經批建的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及實驗室達到121個,其中企業自主建設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及實驗室達到8個,船舶設計、大飛機焊接數控系統等多項技術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眾創空間”的創新發展模式走在全國前列,聚集了400多個創業團隊和企業,成為高新區創新發展新品牌。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全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瑞安天地軟件園、華信軟件園等一批高科技產業園;隨著南部濱海公路——星海灣跨海大橋投入使用,凌水灣區域的基礎配套設施及周邊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和品質提升,萬達廣場、錦輝商城(高新區店)等商業設施正式營業,已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大連市西部重要的商業中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完善就業失業登記、用工備案、公共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制度,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5%以下;完成“五七工”、“家屬工”參保繳費工作,實現了社保全覆蓋;大大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水平,新農合籌資標準名列全市第一。
  
  規劃篇:布局 堅持創新發展 優化空間布局“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和動力,將發展作為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抓手,圍繞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五個基地”,即:科技研發基地——建設若干重大科研開發平臺,使高新區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大連市科技成果創造輸出轉讓中心。創新創業基地——建立健全科技孵化體系,依托“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使高新區成為國家創新創業的熱點區和東北創新創業的首選區。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文化創意、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清潔能源、生物醫療、信息安全等為主體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引領和帶動東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人才集聚配置基地。吸引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專業人才,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高端人才基地、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和區域性配置中心。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依托中以、中德等國際合作,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渠道,培育和形成國際科技合作的長效機制,建立穩定成熟的科技合作關系,為大連、東北乃至全國的國際科技合作提供服務。
  
  構建五大開發建設板塊。軟件園—凌水板塊。依托軟件園及周邊高校,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業,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等互聯網應用產業及云計算大數據、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以改造凌水中心區為重點,做大做強高端居民區和商業產業區,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七賢嶺板塊。重點打造總部基地、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金融商務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海岸硅谷”,將七賢嶺板塊打造成為基礎設施完善、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商務環境優良、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高端商務區。黃泥川-龍王塘板塊。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智慧應用等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山海、寺廟和櫻花等資源,提升旅游產業能級,打造成為集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商務休閑為一體的休憩商務區,成為科技人才和高端商務人士的思源地。英歌石板塊。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三寰集團合作,整體啟動英歌石產業園區建設,專注發展潔凈能源、生命健康、云數據技術等主導產業,共同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將英歌石區域建設成為大連版“硅谷”,成為高新區“2025創新中心”戰略發展的主要基地和重要支撐。龍頭板塊。以創建高品質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和精品工業小鎮為龍頭分園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緊緊圍繞2025創新中心建設,重點承接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生物醫療、信息安全等領域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備、民生幸福的現代精品工業小鎮。
  
  規劃篇:產業 集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十三五”期間,高新區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實施“IT+”戰略,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升級版”和“2025創新中心”兩大發展引擎,緊緊圍繞八個重要方向,形成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的高端產業體系,實現新常態下開發新技術、集聚新產業、培養新業態,搶占新高地的發展優勢,促進高新區“又高又新”產業發展。
  
  推進服務外包產業高端化。全面提升服務外包產業層次和水平,實現由BPO向KPO、ITO甚至向更高端的解決方案轉變,鼓勵企業參與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新材料研發外包等戰略新興產業外包,推動服務外包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形成外包產業鏈集群。
  
  發展高端信息技術服務,加強軟件企業與裝備制造、金融、能源、醫療教育等行業企業合作,提供高端化的信息技術產品設計開發服務,推動在岸和離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跨入新層級。
  
  實現應用軟件規?;i_發面向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海洋船舶、交通等領域工業軟件,開展虛擬設計、智能制造、數字控制、檢測監控等方面技術攻關;鼓勵研發面向船舶汽車、數控機床、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推動軟件研發模式創新發展;大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環境下的安全技術產品。
  
  拓展互聯網應用產業。電子商務。提升大連E港、小平島電子商務港、凌水灣金融服務港等品牌和功能,打造東北地區電子商務集聚區。物聯網。加快物聯網技術在家居醫療、環境監測、交通等更多領域開展技術、產品、運營模式的開發與建設,打造高新區物聯網品牌。移動互聯網。積極開拓在移動APP方面的應用,鼓勵企業探索新型盈利模式,實現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規模發展。數字文化。推動電子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度融合,促進數字傳媒、影視文化制作等新興數字文化業態發展。
  
  扶植新興業態發展。一是扶植發展大數據。建設面向全市服務的綜合性、公共性大型數據中心,支持開展數據分析挖掘服務,為網絡產業提供基礎支撐。二是扶植發展云計算。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金融保險、醫療健康等專業云平臺建設,打造具有大連特色的云計算產業鏈,聚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企業。三是扶植發展動漫游。發展以游戲產業為龍頭,以動漫原創、應用和外包為主要內容的動漫游綜合產業體系,推進網絡游戲與動漫、傳統游戲等產業的融合。四是扶植發展設計產業。在航天航空、汽車船舶等重工業領域突出特色、形成優勢,成為北方最“聰明”的重工設計企業聚集區。
  
  建設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發展用于數控機床和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智能控制系統及控制器、傳感器,開發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綜合定制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其在大連及東北地區先進制造、能源及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應用和智能升級。
  
  建設新材料和清潔能源技術創新中心。依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雄厚科研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燃料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其核心技術,打造液流儲能電池等高效能量轉換與儲能材料體系,形成新材料和清潔能源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
  
  建設集成電路設計和信息安全技術創新中心。強化集成電路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內容與服務協同創新,形成系統方案解決能力,重點開發港口船舶、航天航空、互聯網等領域的信息安全產品。
  
  建設生物醫療技術創新中心。不斷擴展醫療電子產業外延,推進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反應器及醫療器械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和醫療信息服務等,爭取成為全國遠程醫療的試點。
  
  規劃篇:科技創新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十三五”期間,高新區圍繞自身綜合優勢,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的戰略要求,加快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構建具有指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發展策略,全面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
  
  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活創新創業主體——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在人才流動、成果處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實施政策束縛,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推動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依托“海創周”等載體,開展海外招才引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區創新創業,全面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業活動,扶持草根能人創新創業。營造創新創業環境——降低創新創業門檻,簡化住所登記、工商注冊等手續,為創新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綜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方式,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優質服務。依法加強創新發明知識產權保護,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營造創新創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進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優化創新創業平臺布局,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協調發展體系,推動區內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等向全社會開放,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公共研發服務。
  
  加快推進孵化體系建設。依托“創業大連·高新區示范引領工程”,實施新型孵化器培育工程、海內外創業人才集聚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科技金融助推工程、創業服務提升工程、創業文化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在拓展孵化鏈條、提升孵化功能、創新孵化方式、提高孵化質量上下功夫,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階梯型孵化體系,形成一條孵化服務鏈,使高新區成為大連市乃至東北地區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和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區,成為大連市乃至東北地區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孵化航母”。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強對核心技術、專利等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實施“種苗計劃”、“育龍計劃”、“華騰計劃”,扶持一批規模大、行業帶動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和帶動行業發展。
  
  深入開展“區校一體化”,支持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資源,面向市場提供專業化的研發服務;支持重點企業引領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通過建立引導機制,發揮企業在整合全社會創新資源中的主導作用,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規劃篇:人才 精心打造人才特區
  
  高新區堅持人才為先理念,結合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成為大連乃至東北地區高端人才、專業人才、國際化人才的聚焦高地和創業基地,以及具有人才交流、培訓、配置等功能的人才特區。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政策。推動人才管理創新,支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暢通海外人才集聚通道,簡化工作居留程序和就業手續;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和職稱評定辦法;制定特殊人才政策,積極打造政策洼地,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優勢。
  
  搭建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平臺和產業人才培訓、服務平臺。重點依托高新區特有的國家級引才平臺——“海創周”和“軟交會”等載體,實行“人才+項目”和“人才+科技”的引進方式,發揮“海創工程”對海歸人才創業的支持力度,實施海內外巡回人才招聘工程,組織企業到高校舉辦大連高新區全國巡回招聘會,招聘各類創業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制定領軍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大連市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基地,支持企業采取在境外投資經營、并購或建立研發中心等方式,培養國際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發揮企業、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等在產業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構建政府、企業、院校、培訓機構共同推動的“四位一體”培訓體系;推進“區校、企校”培訓合作,建立高新區的共享師資庫,鼓勵企業、培訓機構、高校等各類主體向師資庫輸送人才。
  
  打造一流人才服務環境。建設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一流的培訓、咨詢和網上辦公服務,通過一流的服務吸引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和行業領軍來高新區進行創新創業;引進和建設一流的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健康體檢和醫療服務機構,解決高端人才對教育、醫療等生活問題的后顧之憂,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活環境,創造積極樂觀、寬容失敗、勇于創新、充滿活力的就業和創業氛圍。
  
  規劃篇:科技+金融 著力構建區域科技金融中心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新區將促進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科技與金融創新協同效應,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使科技金融成為高新區的重點產業。
  
  加快各類金融機構集聚。吸引創業投資、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科技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機構和相關信用評級、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入駐,搭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構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金融功能區;大力引進創投機構,建立和完善天使資本、創業資本籌集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實現科技金融資源對區域創新創業的有效支持。
  
  推進科技金融創新。開發科技保險、統貸平臺、延期付款保函等業務、對擔保、創投、小貸等傳統品種實現組合創新;加強政府與保險機構合作,采取“政府+銀行+保險”的模式;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與機制,加快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引導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高新區特色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活躍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上市融資,建立由政府部門、證券公司和中介服務機構等聯合參與的科技企業上市聯動機制,形成“培育一批、輔導一批、送審一批、上市一批”的科技企業上市促進工作體系;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券融資市場,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條件。
  
  規劃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
  
  高新區以完善特色產業配套、打造優良生態環境、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為重點,高標準規劃和建設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及公益事業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高新區內外骨干道路建設,加快南部濱海大道西延伸線建設,完成紅凌路綜合改造,架設跨凌水路、大工路立交橋和大工路延伸線建設,進一步疏解區域交通。完成旅順南路升級改造工程,啟動黃泥川新隧道工程,完成前黃路、風采路、山英路3條縱向道路建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到“十三五”期末,高新區基本形成“六縱五橫”(“六縱”為紅凌路、河周路、前黃路、風采路、龍英路和山英路;“五橫”為旅順中路、中部通道、旅順南路、南部濱海大道和軌道交通)的主體框架。
  
  對凌水、南部療養區及七賢嶺區域市政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實施凌水灣改造基礎配套、凌水河口改造以及國家海洋監測中心——國家級海域海島整治修復等工程建設;加大對龍王塘中心區域市政設施建設投入,完善路網、給排水及電力等設施;加快龍頭、英歌石、河口灣等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生態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治理,建立復合型立體化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全面淘汰20噸以下燃煤鍋爐及各類燃煤爐窯(灶),2017年底前建成禁燃區。水環境治理,全面完成凌水河等主要河道、入海排污口等水環境綜合治理,構建上下游相互協調、部門密切合作的水污染防治機制,到2020年,全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標準。加強森林資源和海洋資源保護,堅持保護優先、保持城市建設空間規劃剛性,基本建成本色、自然的山地生態安全屏障,因地制宜的開發資源環境可承載的文化休閑養生特色旅游,促進保護與開發協調推進;注重海洋原生態保護,加大對近岸海域開發活動的環境保護監管力度,適度發展海島漁家風情體驗旅游、海島地質生態旅游和休閑垂釣旅游項目。
  
  規劃篇:社會事業 共享“又高又新”發展成果“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將高新區建設成為社會服務齊全、保障體系完善、智慧便捷的宜居宜業城區,讓轄區百姓共享“又高又新”發展成果。
  
  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義務教育,繼續保持初升高階段重點高中錄取率優勢,打造高新區全市教育品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保持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8.5%以上。醫療衛生——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應急救治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快推進衛生中心建設,全區疾病預防控制整體水平要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萬~10萬人口配備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15分鐘就醫圈,形成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龍頭、以凌水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智慧社區建設——以“互聯網+”為引擎,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整合網上服務、服務熱線、移動終端、自助政務服務終端等服務渠道,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將政務公開、事項預約、查詢咨詢代辦等服務推送給社區居民,實現為群眾提供7×24小時服務。



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高新區:引領、帶動和支撐全市及東北地區實現創新發展

2016-08-04 來源:未知 點擊:

  劉湘竹“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堅持“創新立區、產業強區、以人為本、協調發展”,以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動力,加快推進創新驅動體系建設,著力建設人才特區,活躍科技金融市場,推進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將大連高新區建設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創新驅動引擎和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東北亞開放合作先導區。
  
  基礎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匯聚了大量創新型企業、創新機構和高端人才,涌現出大量創新成果;形成了千億級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吸引了一批國際行業領軍企業項目,產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穩步增長,創新驅動效果明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十二五”時期,高新區經濟運行持續健康穩步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長位居全市前列。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樓蘭科技、騰訊、新銳天地等一大批重點軟件企業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文思海輝、東軟、華信等龍頭企業收入均呈兩位數增長,大多數企業保持旺盛的用人需求,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占全市的5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高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238.87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7.3%增加到當前的86.3%。在第三產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6.6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1%,已經成為推動高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十二五”時期,高新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92件,占大連市總量的34%,專利申請總量和專利授權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市第一;已經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158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12家,分別占全市認定企業總數的35%和96%;擁有IBM、惠普、花旗、埃森哲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項目110家;已經批建的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及實驗室達到121個,其中企業自主建設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及實驗室達到8個,船舶設計、大飛機焊接數控系統等多項技術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眾創空間”的創新發展模式走在全國前列,聚集了400多個創業團隊和企業,成為高新區創新發展新品牌。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全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瑞安天地軟件園、華信軟件園等一批高科技產業園;隨著南部濱海公路——星海灣跨海大橋投入使用,凌水灣區域的基礎配套設施及周邊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和品質提升,萬達廣場、錦輝商城(高新區店)等商業設施正式營業,已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大連市西部重要的商業中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十二五”時期,高新區完善就業失業登記、用工備案、公共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制度,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5%以下;完成“五七工”、“家屬工”參保繳費工作,實現了社保全覆蓋;大大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水平,新農合籌資標準名列全市第一。
  
  規劃篇:布局 堅持創新發展 優化空間布局“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和動力,將發展作為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抓手,圍繞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努力打造“五個基地”,即:科技研發基地——建設若干重大科研開發平臺,使高新區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大連市科技成果創造輸出轉讓中心。創新創業基地——建立健全科技孵化體系,依托“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使高新區成為國家創新創業的熱點區和東北創新創業的首選區。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文化創意、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清潔能源、生物醫療、信息安全等為主體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引領和帶動東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人才集聚配置基地。吸引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專業人才,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高端人才基地、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和區域性配置中心。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依托中以、中德等國際合作,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渠道,培育和形成國際科技合作的長效機制,建立穩定成熟的科技合作關系,為大連、東北乃至全國的國際科技合作提供服務。
  
  構建五大開發建設板塊。軟件園—凌水板塊。依托軟件園及周邊高校,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業,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等互聯網應用產業及云計算大數據、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以改造凌水中心區為重點,做大做強高端居民區和商業產業區,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七賢嶺板塊。重點打造總部基地、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金融商務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海岸硅谷”,將七賢嶺板塊打造成為基礎設施完善、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商務環境優良、人居環境優美的現代高端商務區。黃泥川-龍王塘板塊。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智慧應用等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山海、寺廟和櫻花等資源,提升旅游產業能級,打造成為集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商務休閑為一體的休憩商務區,成為科技人才和高端商務人士的思源地。英歌石板塊。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三寰集團合作,整體啟動英歌石產業園區建設,專注發展潔凈能源、生命健康、云數據技術等主導產業,共同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將英歌石區域建設成為大連版“硅谷”,成為高新區“2025創新中心”戰略發展的主要基地和重要支撐。龍頭板塊。以創建高品質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和精品工業小鎮為龍頭分園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緊緊圍繞2025創新中心建設,重點承接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生物醫療、信息安全等領域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備、民生幸福的現代精品工業小鎮。
  
  規劃篇:產業 集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十三五”期間,高新區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實施“IT+”戰略,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升級版”和“2025創新中心”兩大發展引擎,緊緊圍繞八個重要方向,形成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的高端產業體系,實現新常態下開發新技術、集聚新產業、培養新業態,搶占新高地的發展優勢,促進高新區“又高又新”產業發展。
  
  推進服務外包產業高端化。全面提升服務外包產業層次和水平,實現由BPO向KPO、ITO甚至向更高端的解決方案轉變,鼓勵企業參與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新材料研發外包等戰略新興產業外包,推動服務外包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形成外包產業鏈集群。
  
  發展高端信息技術服務,加強軟件企業與裝備制造、金融、能源、醫療教育等行業企業合作,提供高端化的信息技術產品設計開發服務,推動在岸和離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跨入新層級。
  
  實現應用軟件規模化。開發面向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海洋船舶、交通等領域工業軟件,開展虛擬設計、智能制造、數字控制、檢測監控等方面技術攻關;鼓勵研發面向船舶汽車、數控機床、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推動軟件研發模式創新發展;大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環境下的安全技術產品。
  
  拓展互聯網應用產業。電子商務。提升大連E港、小平島電子商務港、凌水灣金融服務港等品牌和功能,打造東北地區電子商務集聚區。物聯網。加快物聯網技術在家居醫療、環境監測、交通等更多領域開展技術、產品、運營模式的開發與建設,打造高新區物聯網品牌。移動互聯網。積極開拓在移動APP方面的應用,鼓勵企業探索新型盈利模式,實現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規模發展。數字文化。推動電子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度融合,促進數字傳媒、影視文化制作等新興數字文化業態發展。
  
  扶植新興業態發展。一是扶植發展大數據。建設面向全市服務的綜合性、公共性大型數據中心,支持開展數據分析挖掘服務,為網絡產業提供基礎支撐。二是扶植發展云計算。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金融保險、醫療健康等專業云平臺建設,打造具有大連特色的云計算產業鏈,聚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企業。三是扶植發展動漫游。發展以游戲產業為龍頭,以動漫原創、應用和外包為主要內容的動漫游綜合產業體系,推進網絡游戲與動漫、傳統游戲等產業的融合。四是扶植發展設計產業。在航天航空、汽車船舶等重工業領域突出特色、形成優勢,成為北方最“聰明”的重工設計企業聚集區。
  
  建設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發展用于數控機床和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智能控制系統及控制器、傳感器,開發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綜合定制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其在大連及東北地區先進制造、能源及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應用和智能升級。
  
  建設新材料和清潔能源技術創新中心。依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雄厚科研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燃料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其核心技術,打造液流儲能電池等高效能量轉換與儲能材料體系,形成新材料和清潔能源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
  
  建設集成電路設計和信息安全技術創新中心。強化集成電路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內容與服務協同創新,形成系統方案解決能力,重點開發港口船舶、航天航空、互聯網等領域的信息安全產品。
  
  建設生物醫療技術創新中心。不斷擴展醫療電子產業外延,推進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反應器及醫療器械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和醫療信息服務等,爭取成為全國遠程醫療的試點。
  
  規劃篇:科技創新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十三五”期間,高新區圍繞自身綜合優勢,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的戰略要求,加快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構建具有指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發展策略,全面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
  
  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活創新創業主體——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在人才流動、成果處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實施政策束縛,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推動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依托“海創周”等載體,開展海外招才引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區創新創業,全面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業活動,扶持草根能人創新創業。營造創新創業環境——降低創新創業門檻,簡化住所登記、工商注冊等手續,為創新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綜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無償資助、業務獎勵等方式,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優質服務。依法加強創新發明知識產權保護,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營造創新創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進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優化創新創業平臺布局,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協調發展體系,推動區內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等向全社會開放,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公共研發服務。
  
  加快推進孵化體系建設。依托“創業大連·高新區示范引領工程”,實施新型孵化器培育工程、海內外創業人才集聚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科技金融助推工程、創業服務提升工程、創業文化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在拓展孵化鏈條、提升孵化功能、創新孵化方式、提高孵化質量上下功夫,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階梯型孵化體系,形成一條孵化服務鏈,使高新區成為大連市乃至東北地區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和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區,成為大連市乃至東北地區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孵化航母”。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強對核心技術、專利等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實施“種苗計劃”、“育龍計劃”、“華騰計劃”,扶持一批規模大、行業帶動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和帶動行業發展。
  
  深入開展“區校一體化”,支持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資源,面向市場提供專業化的研發服務;支持重點企業引領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通過建立引導機制,發揮企業在整合全社會創新資源中的主導作用,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規劃篇:人才 精心打造人才特區
  
  高新區堅持人才為先理念,結合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成為大連乃至東北地區高端人才、專業人才、國際化人才的聚焦高地和創業基地,以及具有人才交流、培訓、配置等功能的人才特區。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政策。推動人才管理創新,支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暢通海外人才集聚通道,簡化工作居留程序和就業手續;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和職稱評定辦法;制定特殊人才政策,積極打造政策洼地,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優勢。
  
  搭建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平臺和產業人才培訓、服務平臺。重點依托高新區特有的國家級引才平臺——“海創周”和“軟交會”等載體,實行“人才+項目”和“人才+科技”的引進方式,發揮“海創工程”對海歸人才創業的支持力度,實施海內外巡回人才招聘工程,組織企業到高校舉辦大連高新區全國巡回招聘會,招聘各類創業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制定領軍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大連市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基地,支持企業采取在境外投資經營、并購或建立研發中心等方式,培養國際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發揮企業、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等在產業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構建政府、企業、院校、培訓機構共同推動的“四位一體”培訓體系;推進“區校、企校”培訓合作,建立高新區的共享師資庫,鼓勵企業、培訓機構、高校等各類主體向師資庫輸送人才。
  
  打造一流人才服務環境。建設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一流的培訓、咨詢和網上辦公服務,通過一流的服務吸引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和行業領軍來高新區進行創新創業;引進和建設一流的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健康體檢和醫療服務機構,解決高端人才對教育、醫療等生活問題的后顧之憂,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活環境,創造積極樂觀、寬容失敗、勇于創新、充滿活力的就業和創業氛圍。
  
  規劃篇:科技+金融 著力構建區域科技金融中心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新區將促進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科技與金融創新協同效應,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使科技金融成為高新區的重點產業。
  
  加快各類金融機構集聚。吸引創業投資、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科技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機構和相關信用評級、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入駐,搭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構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金融功能區;大力引進創投機構,建立和完善天使資本、創業資本籌集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實現科技金融資源對區域創新創業的有效支持。
  
  推進科技金融創新。開發科技保險、統貸平臺、延期付款保函等業務、對擔保、創投、小貸等傳統品種實現組合創新;加強政府與保險機構合作,采取“政府+銀行+保險”的模式;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與機制,加快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引導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高新區特色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活躍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上市融資,建立由政府部門、證券公司和中介服務機構等聯合參與的科技企業上市聯動機制,形成“培育一批、輔導一批、送審一批、上市一批”的科技企業上市促進工作體系;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券融資市場,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條件。
  
  規劃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
  
  高新區以完善特色產業配套、打造優良生態環境、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為重點,高標準規劃和建設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及公益事業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高新區內外骨干道路建設,加快南部濱海大道西延伸線建設,完成紅凌路綜合改造,架設跨凌水路、大工路立交橋和大工路延伸線建設,進一步疏解區域交通。完成旅順南路升級改造工程,啟動黃泥川新隧道工程,完成前黃路、風采路、山英路3條縱向道路建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到“十三五”期末,高新區基本形成“六縱五橫”(“六縱”為紅凌路、河周路、前黃路、風采路、龍英路和山英路;“五橫”為旅順中路、中部通道、旅順南路、南部濱海大道和軌道交通)的主體框架。
  
  對凌水、南部療養區及七賢嶺區域市政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實施凌水灣改造基礎配套、凌水河口改造以及國家海洋監測中心——國家級海域海島整治修復等工程建設;加大對龍王塘中心區域市政設施建設投入,完善路網、給排水及電力等設施;加快龍頭、英歌石、河口灣等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生態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治理,建立復合型立體化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全面淘汰20噸以下燃煤鍋爐及各類燃煤爐窯(灶),2017年底前建成禁燃區。水環境治理,全面完成凌水河等主要河道、入海排污口等水環境綜合治理,構建上下游相互協調、部門密切合作的水污染防治機制,到2020年,全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標準。加強森林資源和海洋資源保護,堅持保護優先、保持城市建設空間規劃剛性,基本建成本色、自然的山地生態安全屏障,因地制宜的開發資源環境可承載的文化休閑養生特色旅游,促進保護與開發協調推進;注重海洋原生態保護,加大對近岸海域開發活動的環境保護監管力度,適度發展海島漁家風情體驗旅游、海島地質生態旅游和休閑垂釣旅游項目。
  
  規劃篇:社會事業 共享“又高又新”發展成果“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將高新區建設成為社會服務齊全、保障體系完善、智慧便捷的宜居宜業城區,讓轄區百姓共享“又高又新”發展成果。
  
  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義務教育,繼續保持初升高階段重點高中錄取率優勢,打造高新區全市教育品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保持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8.5%以上。醫療衛生——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應急救治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快推進衛生中心建設,全區疾病預防控制整體水平要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萬~10萬人口配備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15分鐘就醫圈,形成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龍頭、以凌水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智慧社區建設——以“互聯網+”為引擎,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整合網上服務、服務熱線、移動終端、自助政務服務終端等服務渠道,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將政務公開、事項預約、查詢咨詢代辦等服務推送給社區居民,實現為群眾提供7×24小時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97色伦图片|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japanese丰满少妇最高潮|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变态另类~第1页 |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无码人妻h动漫|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app| 男女交性视频播放|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人人妻人人超人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