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國家級高新區旗幟爭當創新驅動排頭兵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9-27 點擊:次
2011年9月28日,中國共產黨江海區第八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為“建設幸福江海新跨越”明確了方向和思路。
一往無前、奮力拼搏。5年時間,高新區(江海區)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闖敢拼精神,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三門”、建設“三心”工作部署,狠抓“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經濟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三大主要發展任務,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創新優勢,團結帶領該區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開拓進取,扎實工作,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勢頭。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5年來,高新區(江海區)高舉國家級高新區旗幟,大力弘揚敢拼敢闖敢試的精神,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以敢為人先的膽識和魄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抓住經濟發展這個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創建了五大國家級創新驅動發展平臺,為該區加速發展、跨越發展開了好頭、起了好步。
如今,一座創業創新宜業宜居的珠西現代化科創新城初現雛形,在中國共產黨江海區第九次代表大會來臨之際,回顧5年取得的顯著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必將進一步鼓足發展的信心,增強前行的動力,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為高新區(江海區)加快發展拼搏奮進。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3%
經濟發展
5年期間,高新區(江海區)主要經濟指標逐年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146.12億元,年均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7.05億元,年均增長14.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10.32億元,年均增長20.8%;固定資產投資達91.94億元,年均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02億元,年均增長14.9%;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88.36億元,年均增長10.6%。該區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值超億元企業75家;成功打造資本證券市場“高新(江海)板塊”,自主培育上市企業8家,在三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注冊企業超30家。
大項目招商成效顯著,5年來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20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引進了德爾福、巴斯夫等世界500強企業。列入市重點項目范圍的項目投資完成率連續三年位居全市前三,省重點項目高新港碼頭完成征地拆遷并全面動工。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阿里巴巴·江門產業帶、1688進口貨源·江門站、中國網庫“江門電商谷”單品平臺均已上線,跨境電商快件分揀清關中心全國單體規模最大。3個街道地方財政年度預算收入均超億元,其中外海街超3億元。區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國有和集體資產規模不斷擴大。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
科技創新
5年來,立足于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江海區)在創新驅動中成為了全市領頭羊。圍繞建設“珠西創城、僑都硅谷”目標,大力推進創新資源集聚發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功創建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和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等五個國家級創新驅動發展平臺。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3.4%,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9家,R&D經費占GDP比重達2.83%,均居全市第一;各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達64家,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居全市前列。孵化載體建設全面提速,已建成孵化器、加速器30萬平方米。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設立了全省第二個高新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分中心,建成全省首個園區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商業銀行在高新區(江海區)共設有4家科技支行。
“十縱十橫”路網逐步完善
城市發展
5年來,在高新區(江海區)上下努力下,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彰顯著宜業宜居的城市魅力。園區建設資金投入屢創新高,作為全省首個成功發行城投債的高新區,已發行兩期共17.5億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引入社會資本對合作區域進行整體開發運營。
中心城區建設初步成型,“十縱十橫”區域路網逐步完善,東華大橋、禮樂大橋和勝利大橋建成通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首個工業污水廠投入運營。春燕紡織、蘭花味精、銀星、頭股圍等4個商住“三舊”改造項目均已開售,高新區(江海區)首個城市綜合體——江門東匯城即將落成。南岸印跡潮人徑江海段全線貫通。配合市成功創建并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動力
深化改革
2013年,高新區、江海區合署辦公,國家級高新區與縣級行政區域合署辦公,同時與大部制改革一并實施,此舉走出了一條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子,激發了高新區(江海區)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
另外,在深化改革上,高新區(江海區)敢拼敢闖敢試。建立了高新區一級財政體制,順利承接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相關行政管理權限。簡政強街激發基層活力,城管執法權下移至街道成效顯現。單獨設立科技創新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創將六大中心整合于一體的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率先推行法人類行政審批“一窗通辦”改革。全區街道、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站)全面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規范化運作。
5年民生投入累計達22.5億元
民生事業
5年來,高新區(江海區)民生項目財政投入逐年遞增,5年累計達22.5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5%以內。在全市率先完成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預存資金分配任務和建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
建成全省首家集養老、助殘、專業社工服務于一體的江海區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邑家園建設整體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創新開展“為礙訂制·益同行”助殘行動,構建殘疾人服務新格局。
扶貧“雙到”工作連續三年考核優秀。區文化館升格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區青少年宮正式運營。成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兩年被省表揚,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信訪維穩工作連續四年獲市一等獎,連續五年無較大或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成績顯著,每年均被評為“征兵工作全優單位”。
區黨政領導班子連續7年獲評優秀
黨的建設
5年時間,江海區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指標體系考評中,區黨政領導班子連續7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等次。2015年順利通過了省委巡視組對高新區(江海區)的巡視。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積極探索多層次、多元化人才引進方式,面向全國公開選調公務員和招聘政府高級雇員。
全國首創黨群共建“三服務”機制,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和“常委項目”深入開展,全面完成18個軟弱渙散村(社區)幫扶整頓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深入開展農村基層“兩違”專項行動,“街案區審”、重點項目約談督辦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區委支持區人大、區政協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依法行政、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有序推進。
3個街道辦5年發展回顧
外海:國家高新區發展主陣地
江海區第八次黨代會以來,外海街各項指標在該區名列前茅,經濟總量占高新區(江海區)50%以上,高新科技企業占高新區(江海區)80%以上。
數據顯示,2015年,外海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73億元,5年平均增長10.9%;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6億元,5年平均增長14.51%,在全市80個鎮(街)屬地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躍居第三,實現了爭先進位。2015年,外海街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2億元,占全區比重62.32%,5年平均增長1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16億元,5年平均增長2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億元,5年平均增長13.5%;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3.3萬元,5年平均增長7.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外海街已擁有產值超億元企業36家,超10億元企業2家,已有5家世界500強公司在街道內投資設廠。此外,轄區共有科技型企業近82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7家,居全市鎮級之首。特別在LED新興產業上,外海街擁有江門奧倫德光電、廣東德力光電、廣東普加福光電、廣東聚科照明等“大牌”LED企業。
5年間,外海街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5500萬元,路網、水利、城市綠化、村居環境等得到大大改善,完成了廣中江高速公路、金甌路、江睦路、南山路等道路工程建設,金甌路改造項目成為全市樣板工程。
禮樂:致力建設幸福美麗新禮樂
江海區第八次黨代會以來的5年,是禮樂街道破難題、拓空間、增后勁的5年,也是該街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5年。5年來,禮樂街圍繞禮樂街道“搶抓機遇,奮力拼搏,建設幸福美麗新禮樂”的工作目標,重點促發展、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全街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2014年、2015年實績考核排名該區3個街道辦第一。
數據顯示,2015年,禮樂街地區生產總值22.15億元;區域地方庫稅收收入1.2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5.5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9億元。生物健康產業、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汽車銷售業、鄉村旅游業、餐飲行業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5年來,禮樂產城融合建設提速、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其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11.4億元,另外新民—文昌一帶城市化建設加快推進,南岸印跡潮人徑禮樂段首期建成,江門紙廠“三舊”改造項目動工建設,江門船廠“三舊”改造與恒大集團達成合作協議。
經過5年的努力,作為高新區(江海區)西翼的禮樂積蓄了充足的后發優勢,不僅擁有相對豐富的土地資源,而且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勝利南延長線、禮睦路擴建工程即將建成通車,打通了經濟發展的經脈——城市路網。而隨著污水管網和中心河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往日的美麗水鄉再次展現嶄新的面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江南:建設宜業宜居江海中心城區
江海區第八次黨代會以來,原江南、滘頭、滘北乃至三街合并后成立的新江南街,搶抓機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扎實工作,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數據顯示,2015年,江南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2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5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5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43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3億元,以上經濟指標在5年內均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
5年來,江南街加速城市化發展進程,爭當發展標兵,全力建設宜業宜居江海中心城區。城市路網建設加快,完成了五邑路大修工程、廣珠城際軌道及江門站場建設,勝利大橋、永康北路、富民路東段以及勝利南路(五邑路—金甌路)等主要道路建設工程順利竣工,進一步貫通交通發展動脈;第三產業提速發展,中環廣場全面營業步入良性經營軌道,江門市文化產業新地標江門演藝中心正式落成運營,為產業多元化發展聚集旺盛人氣。“三舊”改造取得新突破,完成該區首個“三舊”改造項目——康城廣場,加快春燕棉紡廠大型“三舊”改造項目——全區第一個商業綜合體東匯城建設,目前轄區3個“三舊”項目建設銷售情況理想。道路建設、第三產業發展及“三舊”改造的加速推進,讓轄區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中心城區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使江南街道具備了跨越發展、爭先進位的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