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雙創”新格局:創新創業佳地成形 自貿區“大禮包”將來襲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05 點擊:次
從啟動“眾創示范街區”,到揭牌西北首家生物醫療健康領域眾創空間,再到“聯姻”BAT大佬騰訊……2015年8月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西安高新區在“雙創”方面的推進,可謂風生水起。
作為國務院批復的第九個、也是西北唯一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2015年實現營收12750億元,位居全國147個高新區第三位。
而隨著“雙創”席卷全國,西安高新區在落戶、融資等領域推出多項利好政策,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為優越、便利和透明的創業環境——作為陜西乃至西部的“雙創”佳地正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躋身第三批自貿區之后,陜西方面已經基本確定,將西安高新區的部分區域納入自貿區陜西區域的區位布局里。自由貿易、負面清單等自貿區特性,深度契合西安高新區創新發展的定位。此舉或將為西安高新區“雙創”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利好。
諸多紅利下,西安高新區提出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創”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高新區將累計培育1.5萬家科技型企業、8000家新興產業領域企業,吸引科技創新創業者5萬人,引進金融服務機構300家,各類融資總額達到1400億元。
“雙創擔當”的新路徑
2015年8月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這個國家級高新區迎來新的契機。
在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前,西安乃至整個陜西在高新科技產業逐級嬗變。比如,西安高新區在獲批自主創新示范區之前,就啟動西安科技大市場,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國家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
眾所周知,西安軍工實力全國首位,綜合科教實力全國第三。就近年統計結果看,西安高新區科研成果、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數目增長迅速。
但事實上,受體制障礙、思想保守等因素掣肘,科研院所與學術成果很難向市場開放。這就意味著,科技成果不能充分轉變為經濟成果。西安有一手好牌,卻不能打好。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西安乃至陜西省層面一直積極尋求在創新、創業方面突破。2015年8月,西安高新區從全國上百家國家級高新區中脫穎而出,成為西北首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賦予西安高新區在科技成果轉移與轉化、科技金融、軍民融合、統籌科技資源、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聚集、土地集約利用、產城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試的便利。而在上述層面,西安高新區亟待突破。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西安人均科技力量全國排名前五,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極大地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成投資佳地。
首先,對西安高新區來講,現有的軍工、科研存量將被激活。體制層面的創新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此外,依照西安高新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6年6月,國家科技部發布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在147家國家高新區中,西安高新區綜合排名第四。在如此客觀的基數上,一旦在創新方面實現突破,帶來的發展將很有想象空間。
“雙創”成績單背后的政策紅利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西安高新區在“雙創”領域增速明顯。一系列創新、創業項目及活動密集推出。
2015年10月西安高新區啟動“眾創示范街區”,規劃通過3~5年,建成西部最大“雙創”示范聚集區。
而基于技術和制度層面的創新,2016年前9個月,西安高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400億元,同比增長20.72%。
在成績單背后,是西安高新區多項政策紅利的保障。在“國內綜合排名第四的國家級高新區”名頭下,西安高新區能為創新、創業者提供的雙創環境自然極為有利。
首先,從區域配套的成熟度來講,西安高新區有顯而易見的優勢。無論是整體科研力量、高新企業的集聚程度還是產業之外的配套設施,西安高新區在吸引“雙創”人才方面,都遠遠領先于西北其他區域。
而在創新孵化體系方面,西安高新區也已經走在了前列。西安高新區25個專業孵化器中有13家為國家級,其中不乏硅谷知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目前在孵企業超過2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高新區還在2015年11月設立了7億元的專項資金和5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引導基金,以聚焦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這對創新創業伊始的企業來講,是極大的保障紅利。
政策利好之外,創業者對創業環境最大的期待在于融資困局的突破。對此,西安高新區首創知識產權質押P2P融資,創業者可利用信用數據貸款。比如,西安高新區一家新三板企業,就用“信用”撬動了2100萬元的發展資金。
知識產權質押P2P融資同時也是國內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大亮點,為區域內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開辟了一條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資新路子。
此外,監管層已經確定了投貸聯動首批試點銀行和地區。西安高新區被確定為第一批投貸聯動試點地區,為促進“雙創”,解決大量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又開辟了新途徑。
自貿區“大禮包”助力雙創
陜西躋身第三批自貿區名單后,陜西層面明確了建設自貿區的定位、功能和任務,提出要為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探索有效路徑,支撐“一帶一路”戰略。
頗為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陜西高新產業和創新創業集聚地,西安高新區部分區域已經基本確定被納入自貿區區位布局。
自貿區為所涉區域提供的是自由貿易方面的便利和負面清單,具有自由港大部分特點,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的商業企業、金融機構等。
從已經獲批的自貿區發展程度來看,自貿區對“雙創”和外資引進的促進力度明顯。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前5個月,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共設立企業近7萬家。其中,內資企業65117家,注冊資本近2萬億元;外商投資企業4060家,合同外資超3000億元。
而眾所周知,西安高新區是目前陜西最重要的對外窗口,在承接與發展對外合作領域中,自貿區這個“超級大禮包”對西安高新區的作用可想而知。
對西安高新區來講,將承載著把陜西打造成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的重要職責,對于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方面,西安高新區是陜西的不二之選。
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曾表示,陜西外貿依存度僅10%,發展空間較大,陜西層面欲通過自貿區的落地吸引外資。而西安高新區則又承擔著與外資、外商合作的重要角色。
從目前陜西自貿區劃定的區域看,西安高新區核心區域均涵蓋在內。一旦自貿區正式“啟動”,其負面清單、行政高效運作等政策紅利的“裹挾”,對西安高新區創新創業提供的環境、政策支持很有想象空間。
將培育1.5萬家科技型企業
作為陜西乃至整個西部高新產業集聚區域的高新區,早已經被認可。在國內超過100家高新區中,西安高新區綜合排名位列第四。
而在“雙創”風口,西安高新區面臨新的機遇。
按照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定位,西安高新區將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之都”。其產業將集中于以集成電路生產和設計、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以軍工、工業4.0、兩化融合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
西安是國內軍工資源最聚集的區域。依靠軍工,做軍民融合是西安的特色。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除了依靠現有的科研、軍工存量,亦將做大增量。
而高新區近期公布的自主創新目標,則更為量化。
10月12日,西安高新區發布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創”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未來3年,高新區將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1.5萬家、新興產業領域企業8000家,吸引科技創新創業者5萬人,引進金融服務機構300家,各類融資總額達到1400億元。
此外,未來三年,高新區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種子計劃、育苗計劃、瞪羚計劃、創新引領作用,累計培育瞪羚企業100家、新興產業領域企業8000家、種子企業2000家、育苗企業12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提出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在“一帶一路”與即將涵蓋的“自貿區”的戰略、政策下,西安高新區正在積極調整戰略定位。
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立足面向全球、聚焦重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著力研發和轉化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與實施中,打造“一帶一路”的創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