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全力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標桿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7-24 點擊:次
7月24日上午,“新舊動能轉換看山東”全國媒體采訪團來到濟南高新區,在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里深刻感受到這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股股立足“新動能挖掘和培育”的產業發展力量,以及對“舊動能快速蝶變成新動能”的制度自信。
迸發新動能的資源在哪里?
企業3萬多家,其中掌握高新技術的366家
“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建筑面積達1700余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濟南高新區的歷史溯源、建設歷程、園區產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園區的基本概況。”7月24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發展戰略與宣傳策劃局劉亞弟說,今年,高新區著力從“推動量子通信、寬禁帶半導體、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省會研發中心建設,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推動科技金融、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政策先行先試”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標桿區。
記者在展廳里實地采訪了解到,高新區擁有眾多能夠隨時迸發出新動能的產業資源。濟南正在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在規劃展廳“四個中心”展廳里,科創區域展示的各種高精尖裝備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
據介紹,高新區堅持產業立區,聚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主導發展的格局。“四個中心”展廳中的科創中心區域展示的各種高精尖裝備引起采訪團的關注。在這有我國863計劃重大專項浪潮天梭K1高端容錯計算機;有世界首個大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華天軟件3D瀏覽器SView的可視化應用助推制造業全三維下廠;有國家電網使用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有高新區企業為我國飛機研發的雷達罩;還有填補世界空白的高新區企業生產的鈮酸鋰單晶薄膜,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可產業化國家。
自創區批復建設一年來,濟南高新區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大力培植科技型企業,取得了顯著成績。截止目前,濟南高新區共有各類企業3萬余家,其中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6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1%。截至目前,上市企業數達102家,包括IPO上市企業22家、新三板上市企業80家,累計融資總額超過300億元。擁有股轉系統待審企業11家、正在股改企業103家、儲備新三板后備企業510余家,企業上市的后備力量充足。
這些,無一不是新動能的力量和源泉所在。
護航新動能的機制在哪里?
鐵工資變活薪酬,讓實干者得實惠
濟南高新區還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為新舊動能轉換保駕護航。
濟南高新區大刀闊斧推進機構改革,采取大部制整合、雙軌制運行,構建“招商服務體系、行政管理體系、社會治理體系、融資建設體系”四大體系。推行全員聘用制,實施無差別人力資源管理。實施全員績效考核。引入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原理,實行全員KPI考核。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全員績效工資制,實現薪酬管理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爭取市級權限下放,市級下放給高新區市級管理權限3258項,49個市直部門刻制了2號章交付高新區使用。下放的市級權力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監督、行政強制、行政獎勵、行政確認等多種類別,涉及市發改委、民政局、衛計委、教育局、投資促進局、工商局等48個部門。
濟南高新區還出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關于加快創新創業發展的若干規定》、“海右人才計劃”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創業孵化載體負擔成本,極大鼓勵創業孵化載體引進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優質項目。即將出臺《推進科技創新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將在載體認定、技術平臺服務建設、研發投入等方面給予一定補貼,為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開展提供政策保障。
培育新動能的平臺在哪里?
依托“一區兩城兩谷”,搭建國字號和國際號平臺
在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里,全國媒體采訪團還看到了高新區五大片區“一區兩城兩谷”的產業發展格局。
新動能如何培育?培育新動能的平臺又在哪里?高新區管委會發展戰略與宣傳策劃局劉亞弟介紹說,為了實現新舊動能的快速轉換,高新區依托中心區、綜合保稅區、高新東區、高新北區、創新谷五大片區的空間格局平臺,構建了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為核心的“一區兩城兩谷”產業布局平臺。
其中,臨空經濟區主要面向航天航空產業及其衍生行業、國際物流、先進制造業等;智能裝備城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業,尤其是對接德國工業4.0等產業;生命科學城則瞄準生物醫藥研發、健康養老、醫療器械等領域;齊魯智慧谷主抓先進的電子信息及現代服務業等;齊魯創新谷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及高校環境優勢,主要承接北京、上海等地研發資源及游戲動漫、虛擬現實等產業發展。
在空間格局平臺和產業布局平臺的基礎上,濟南高新區積極搭建新舊動能轉換的技術研發平臺和創新創業平臺。
比如,高新區通過資源共享、資源整合,建有國家信息存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千萬億次超算中心、量子通信、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等一大批公共服務平臺;以產業協同創新為主線,通過積極整合高校院所、海外研發、軍民融合、央企和世界500強等“四種資源”,著力構建人才支撐、技術支撐、科技金融、業態遷移、知識產權、股權交易、國際合作、生活保障等“八大平臺”,形成省會研發中心和縣域制造中心“雙中心模式”,推動實現企業與高校院所、科技與產業、科技與金融、濟南與世界的融合。目前已經全面開啟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一院兩基地多園區”的格局,山東工研院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基地揭牌,山東省超寬禁帶半導體實驗室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達成與中科院的戰略合作,建立了與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關系。
比如,通過國際創新平臺建設、教育和人才交流、論壇峰會舉辦等形式,探索國際合作模式,先后建設了德國德累斯頓產業合作辦公室、中德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烏克蘭高科技合作園、中國-烏克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國際創新平臺。積極搭建國際對話平臺,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舉辦“中國國際智能制造創新大會”。
目前,高新區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15家,軟件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臺120家,市級科研平臺128家。
掌控新動能的人才在哪里?
“人才20條”讓高層次人才偏愛濟南高新區
據介紹,濟南高新區發展規劃展廳于2016年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了高新區對外宣傳、招商的重要平臺和窗口。展廳共分為四個部分,不僅介紹了智能裝備、大數據產業、齊魯軟件、生命科學城、臨空經濟區等園區情況,還展示了高新區發展環境,包括生活配套、人才平臺、金融服務平臺。
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離不開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更離不開能夠掌控新動能的高層次人才的集聚。
為了吸引腦袋滿滿的人才和口袋滿滿的人才都到濟南高新區來,濟南高新區出臺《聚人才穩增長20條政策措施》,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充分利用人社部海外工作站、國際人才項目洽談云平臺、留學生聯盟海外網絡、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庫以及海外華人協會等資源,開展網上海洽會、華商會以及信息博覽會等活動,全力引進、集聚高端人才。目前,濟南高新區有國家千人計劃35人,省“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市5150計劃、高新區“海右人才計劃”共841人。
在創新金融服務,融資體系建設方面,濟南高新區也走在了前面。通過完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創新創業資金池授信等梯形融資體系建設,發展融資租賃、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互聯網股權眾籌等科技金融新業態。
據悉,濟南高新區每年設立2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IPO、創業板上市。目前,全區上市企業102家,其中主板22家(含創業板1家)、新三板80家。這102家上市掛牌企業已實現股權融資300多億元。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新舊動能轉換中什么最缺?”“依然是人才”。而在濟南高新區,正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