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高新區“創能量”生成發展強磁場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18 點擊:次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創新創業的浪潮激蕩著荊楚大地,襄陽高新區,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激活了無數的“創新基因”,并張開臂膀廣迎四海創新創業者的到來。
8月16日,2017年湖北“楚天眾創行”襄陽高新·青桐匯暨創投走進孵化器在襄陽高新區創業中心圓滿落幕。200多名投資機構代表和創業者齊聚一堂,17個創業項目同臺“競技”,再掀創新創業的發展浪潮。
這只是襄陽高新區“雙創”發展的一個縮影。地處中部崛起、“一帶一路”、長江中游城市群國家戰略和“一主兩副”、漢江經濟帶省級戰略的核心高地,200平方公里的襄陽高新區,每一寸土地都迸發著創業的激情,涌動著創新的力量。
厚植政策“沃土” “雙創”主體如雨后春筍
一杯咖啡,一臺電腦,就可開啟一段創業路。眾創空間這種便利化、低成本化的服務模式,拉近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無數創客一頭扎進創新創業的大潮中,創造著一個個令人振奮的“雙創”成果。
今年4月,省政府出臺《關于建設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公布了首批14家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名單。襄陽高新區榮登榜單,成為首批省級區域示范基地之一。
在襄陽高新區,為支持民營眾創空間發展,大力推動漢江創業創新產業園、智行眾創空間等建設。為助力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建設博亞精工、大力電工、錦云呼叫等大企業眾創空間。為鼓勵創客發展,推動設立為興創業咖啡、百騰創客培育器等創客空間,并引進建設光谷創業咖啡等新型孵化器……
目前,襄陽高新區擁有各類雙創載體25家,其中市級以上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0家,小微企業創業基地8家,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3家,孵化加速面積達4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200家。
今年28歲的任重,是一家三維地圖公司的總經理,在四川讀完大學后,2011年,任重毅然選擇回到襄陽創業。“回鄉創業不僅是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我,還有試錯成本相對比較低。”任重說。
伴隨著創客們的熱情高漲,創業主體正在加速涌現。高新區各類注冊企業超過1萬家。2016年,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注冊主體8家,區內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帶動新增就業人數達8500人。襄陽高新區擁有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5家,涌現出一批科技型高成長企業。
近年來,襄陽市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創業專家服務。“創客漢江·智匯襄陽”創新活動周、“漢江科創杯”創業創新大賽、“智慧高新·臥龍匯”項目路演、企業人才沙龍、創業輔導門診、創業大講堂等系列創業創新活動不斷開展,高新區“雙創”氛圍日益濃厚。
善待優待創客 “扶上馬”再“送一程”
“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創業創新熱情的‘乘法’!”襄陽汽車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曾進生說道。
近日,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工商窗口,湖北自貿區萬征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房啟哲領到了一張“九證合一”營業執照。
“以前辦這類出口型企業的營業執照,要跑9個部門,準備9套資料,一項項排隊審核,最快也要20多天,我只用了一套資料一天的時間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實在太方便了!”辦理效率之高,讓房啟哲贊不絕口。
“70%的審批事項即辦即取,85%的審批事項3日內辦結。”襄陽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周宏林介紹。隨著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企業注冊更加便利,市場準入門檻也大幅降低,無數躍躍欲試的創客在“家門口”就能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襄陽高新區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審批局,在全國率先實現“三個一”,即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對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探索試行容缺審批,先行先試力度國內領先。編制“三張清單”,即內資企業投資負面清單、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市場監管和執法事項清單,行政審批事項由環節簡化向質量優化轉變。設置了雙創服務崗,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精準便捷的“互聯網+”服務。建立工業項目審批零障礙、注冊零收費、服務零距離的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襄陽高新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登記制度。實行“一窗受理、一次提交、內部流轉、同步審核、信息互認、多證合一”運行機制,工商注冊及簡易審批時間壓縮到一天之內,工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40天左右。當前,在“五證合一”改革的基礎上,探索實施了“一窗受理、九證合一”企業準入登記制度和工業項目“聯審聯批”,推進“掌上審批”。
各項優化環境的改革將創客們“扶上馬”,然而如何將創客們“扶上馬”后再“送一程”?一項項創新創業政策在鞭策前進。襄陽高新區積極落實國家、省市雙創政策,制定出臺了《高新區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辦法(試行)》《關于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聯盟襄陽產業化基地襄陽科技城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政策和服務都有了,為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襄陽高新區積極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創投、基金、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在高新區內集聚,打造襄陽區域金融中心。設立10億元的科技引導支持資金,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推動企業科技投入。充分利用襄陽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基金、股權投融資、擔保平臺、互聯網金融等多種模式投融資方式,進一步完善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加速“雙創”成果轉化 “好風”助我上青云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經濟的“新引擎”加速發力。今年上半年,襄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同比增長9.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4億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175家,新技術企業數占區內規模以上企業數比重達45.90%。這張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創客日漸成長壯大,企業創新蔚然成風。
”雙創”升級的王牌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襄陽高新區聚焦技術轉移服務,構建科技成果轉移“樞紐”。整合和統籌協調科技資源,規劃建設集科技孵化、技術轉移、專利服務、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詢、科技培訓等為一體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創新載體。
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襄陽分中心效果顯著。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襄陽分中心2016年正式掛牌,為襄陽市及漢江流域的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中部中心累計上傳科惠網備案技術交易合同金額4759萬,上傳技術成果2000多項;對接高校303家,簽約35家;征集技術需求258條;聯系各領域專家2000多人;組織培訓與路演活動20余場,包括科技成果轉移與創新創業的互動融合論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襄陽)會議、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賣)會;分中心還直接參與投資孵化2家企業。
科技城高端技術轉移服務成效突出。襄陽科技城一期開園,入駐中興國家重點實驗室、英國劍橋大學襄陽科技中心、新能源汽車電池智能裝備管理系統、北斗系統應用、西安交通大學3D打印中心、上海技術轉移中心等高端項目117個;新引進盧秉恒、吳祖澤院士團隊等人才團隊30個,高端人才128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中科院院士劉嘉麒等7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7人,留學美、日、英、德等歸國博士30余人。
2016年,襄陽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開展3次項目推介會,為航宇救生、回天膠業、漢丹機電、襄陽東方化工、襄陽質檢所等100多家襄陽市及國內的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分析檢測服務180余次,為精細化工提供質量檢測數據、質量問題分析服務上千批次。2016年,襄陽高新區完成科技成果轉化28項,登記技術合同692項,技術合同金額達22.6億元人民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創新活水來。在襄陽高新區新發展征程上,建設成為引領示范漢江流域的雙創高地,輻射中部地區的科技創新中心,國內有影響力的雙創示范基地,期盼,就在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