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區全面打造國家高新區升級版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28 點擊:次
8 月 17 日上午,被稱為中國公共自行車第一股的常州永安行成功鳴鑼上市。至此,常州高新區已有境內外上市企業 11 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47 家。利用資本市場,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活力,常州高新區再次贏得先機。2017 年,常州高新區建區 25 周年。以高新為名、因創新而生,自常州高新區建區 25 年來的風雨歷程,正是一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創新史。在常州高新區,從企業到政府,從草根創業平臺到產業孵化器,創新基因已經融入血脈。站在新的起點上,常州高新區提出,更加堅定不移地高舉高新旗幟,把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舉措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打造國家高新區的升級版,奮力解答"創新四問"蘇南答卷。
覆蓋全領域、全方位的全面創新
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
25 年前,常州高新區獲批國家級高新區,拉開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大幕。
△市民廣場鳥瞰 常州高新區宣傳統戰部供圖
思路決定出路。有別于其他類型的開發區,高新區的定位在于培植內生動力,通過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種載體,扶持科技創新創業,增強發展后勁。常州高新區領導者深諳此道。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繼勝,2010 年在有樁公共自行車對電子鎖的需求中看到了公共自行車市場的機會,創辦了永安行。
8 月 17 日,常州永安行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我國公共自行車第一股。至此,常州高新區已有境內外上市企業 11 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47 家。全區"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 40 家,占常州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在這背后,是常州高新區政府力推企業搶抓資本市場機遇,做大做強企業的努力。就在今年初,常州高新區圍繞"鼓勵企業改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推進企業 IPO 上市步伐、支持企業新三板掛牌和鼓勵企業持續開展資本運作"四個方面,再次出臺 20 多項政策,對完成 IPO、新三板企業股改、借殼上市的企業,給予或增加獎勵。
△永安行上交所上市
今年 1 月,我國第一次采用碳玻混合織物高性能材料制造的新型大巴在上海投入使用。這種材料是由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玻混編增強材料,不僅使車身減重 1.5 噸,還顛覆了大巴車的制造工藝,降低了制造成本,打破了國際壟斷。
宏發縱橫這家在常州高新區土生土長的企業,將自主創新作為原動力,目前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纖維經編增強復合材料制造商,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正是常州高新區的創新環境以及常州高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扶持,才有了宏發縱橫的今天。"說起企業發展,宏發縱橫總經理助理薛英代表了常州高新區企業家的心聲。
一項技術產品催生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近年來,常州高新區全力推動多元化發展孵化創業體系展,帶動了區內創新創業企業的集聚,推動了區內產業創新集群的形成。
據介紹,2016 年,常州高新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155 億元,同比增長 9.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 1591.1 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 55.5%。常州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年度評價中綜合排位由 42 位上升到 33 位。
正如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斌所說,我們所追求的創新,絕不是孤立的科技創新,而是覆蓋全領域、全方位的全面創新,只有這樣,創新才能成為指引整個高新區昂揚奮進的鮮明旗幟,才能真正發揮創新驅動的主引擎作用。
特色小鎮里政府不再大包大攬
發展模式創新
在新北區龍虎塘的智能傳感小鎮內,記者見到了江蘇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玉華。公司產品主要用于礦井下的安全監控、預警等。蔣玉華指著一個餐盒大小的"激光甲烷"傳感器告訴記者,這是公司投入幾百萬元最新研發的產品,其響應速度比國家標準快 1 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新北區龍虎塘黨工委副書記陳國興介紹,2015 年 10 月,常州高新區依托原有的傳感器產業基礎,規劃建設了江蘇省傳感器產業基地,"中國國際傳感谷(常州)"正式啟動建設。2017 年 5 月,龍虎塘的智能傳感小鎮成為江蘇省第一批特色小鎮。眼下,政府正在和相關企業洽談,今后小鎮的運營發展,比如產業、金融,甚至小鎮內的道路交通物管,全部都交給公司。政府將主要起引導作用,制定空間規劃、產業規劃,讓公司按照規劃方案運營發展。有關業內人士表示,這一運作模式不再采取以往政府"大包大攬"的辦法,而是交給企業經營、運作,在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上具有開創性。
陳國興介紹,占地面積約 3.28 平方公里智能傳感小鎮的建設,將做到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至 2020 年,初步形成以傳感小鎮為核心平臺的產業空間布局,傳感小鎮產業規模達到 200 億元。
在新北區薛家鎮生命健康產業園內的健亞生物,公司副總陳圓介紹,落戶薛家生命健康產業園,可以說是進入了"加速器"。從項目入駐開始,政府就安排了專門的項目負責人對接,可以說是服務到家。
總規劃面積約 11.5 平方千米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如今已集聚了包括揚子江紫龍、方圓、常藥所、健亞生物等醫藥龍頭企業 19 家。新醫藥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和長周期的特殊產業。對此,當地政府靈活應對,在薛家鎮實行"園鎮合一"體制。"以地方支持園區發展,形成了產業互補和基礎支撐。"薛家鎮副鎮長王維介紹,生命健康產業園將力爭通過 5 年左右,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年產值達到 100 億元。
著力構建群賢畢至的人才"強磁場"
讓人才吸引力成為最強核心競爭力
前不久,由國家科技部開展的 2016 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選拔工作塵埃落定,江蘇維爾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月中入選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一個企業,像一個人一樣,需要一個適應自身成長發展的生態系統,常州市正是為像維爾利這樣的海歸創業創造了一個最佳的生態環境。"在一次會議上,李月中說到政府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初創階段,新北區創業中心提供辦公場所;快速發展過程中,提供 2 年期的免息流動資金貸款;上市申報過程中,市政府金融辦、上市辦給予各種業務指導;"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計劃,為公司持續引入高層次人才。
人才是企業乃至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李月中的感受也是來到常州高新區創業發展的大多數高端人才的切身體會。近年來,常州高新區簽約引進了 659 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建成了一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室,引進了 5 名發達國家院士,引進培育了 94 名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培育入選引進省"雙創團隊""雙創人才""雙創博士"總數分別達 5 個、80 名、80 名,170 人次入選省" 333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在這一串數據背后,是常州高新區通過產業生態吸引、金融支持助推發展、溫暖貼心服務大力構筑人才新高地的努力。
"把人才吸引力作為高新區的最強核心競爭力。"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斌介紹,將深入實施"人才 + 資本""技術 + 市場""專業 + 產業"等引才模式,高質量引育海內外精英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同時,著力構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的良好生態,打造八方來才、群賢畢至的人才"強磁場"。
全面解答好"創新四問"蘇南答卷
開啟新一輪"科技長征"
去年底,省委書記李強圍繞創新,對蘇州提出了"如何引領創新""怎么追求原創性成果""怎樣打造標志性品牌""怎樣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四個追問。
周斌表示,這些問題雖然問的是蘇州,但對全省特別是蘇南的高新區來講,也同樣需要認真思考、主動應答。常州高新區將奮力開啟新一輪"科技長征",全面解答好"創新四問"的蘇南答卷。力爭到 2020 年,常州高新區基本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R&D 占比達 3.2%,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500 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 65%,各類科技人才指標繼續保持省市開發區領先優勢,初步形成 10 家左右具有區域標志性的"高峰企業"和 1~2 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原產業",全力把常州高新區打造成為蘇南領先、全國知名的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創新高地,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