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高新區出臺“創新十條”加固政策高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0-27 點擊:次
聚焦第一動力,打造美麗高新區。10月26日,安徽合肥高新區召開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暨“創新十條”政策發布會。記者從此次發布會上獲悉,合肥高新區計劃用3年時間安排10億元資金,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建設提供政策保障,每年根據區域發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變革。
據合肥高新區科技局局長丁啟民介紹,此次制定《合肥高新區支持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若干政策》(即“創新十條”政策),旨在助力合肥高新區打造政策高地,進一步發揮科技資源集聚優勢,強化科技孵化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揮重要引領支撐作用。
合肥高新區始建于1991年。26年來,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迅猛,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實力顯著增強,在全國高新區最新排名中位居第六位,穩居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也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據悉,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在積極考慮將合肥高新區納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體系,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為數不多的國內一流園區對標看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樞紐和原創新興產業高地,為實現這一未來大的發展目標,提升和凸顯合肥高新區在全國創新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合肥高新區急需在政策支撐、體制創新、開放合作等方面全面提升發展水平。
據介紹,“創新十條”按照“1·2·6+10”的理念構建政策體系,主要圍繞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主線。重點突出兩大“新”方向:一是聚焦源頭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二是查漏補缺,營造雙創新環境。共分六個板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端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提升園區國際化水平、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強化知識產權引領。共計十項條款。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高校院所通過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的方式向高新區企業進行技術轉移。落實科研人員成果轉化股權獎勵稅收優惠政策。保障科研人員在高新區創業既合法合規,又能充分享受國家稅收政策,消除未來上市的法律隱患,實現安心創業、放心創業。促進技術轉移機構開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
提高高校院所所屬的技術轉移中心、資產管理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積極性,有動力為科研人員創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發展高端協同創新平臺,支持高端協同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規范對高端協同創新平臺的支持政策,每個平臺支持力度最高可達 5000萬元,尤其是平臺落戶當年即可獲得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以減輕平臺啟動之時的資金壓力;同時將中科院創新院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做法加以推廣。
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鼓勵軍民融合創新創業,主要針對“軍工四證”及軍民融合相關平臺給予一定支持,鼓勵“民參軍、軍轉民”雙向發展。提升園區國際化水平,支持國際開放合作創新。為補齊高新區在國際化方面的短板,從建立外商投資獨立法人的研發機構、創辦外資創新創業企業、構建國際型公共服務平臺和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活動等四個方面加大力度進行支持,支持力度最高可達 1000萬元,其中舉辦國際科技創新活動就可獲得最高 300萬元資金支持。
在打造創新創業生態方面,支持龍頭企業引領創新創業。鼓勵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別是支持世界 500強企業、中國 500強企業高端人才創業。支持社會力量開展雙創孵化服務。重點鼓勵園區企業利用閑置場地建設孵化器和加速器,針對場地裝修及運營等費用可獲得最高 500萬元補貼。建立以天使投資人為核心的創業導師體系。強化創業導師對初創企業的幫助,助力創業者成功創業。
同時,強化知識產權引領,強化知識產權對高端創新創業的引領作用。重點支持高價值發明專利和 PCT專利,單件專利可獲得高達 10萬元的獎勵,遠遠超過以往常規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