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羅湖區: 鵬城東部高新區在崛起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1-21 點擊:次
一半山水一半城。羅湖區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起點與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生態環境優美,城區綠化覆蓋率達65%,入圍聯合國環境署“SUC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曾是深圳最繁華、最核心的羅湖區,也最早面臨土地、空間等“難以為繼”的發展困局。
釋放大體量產業空間
對羅湖而言,創新是破解難題、支撐發展的轉型契機。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介紹,2015年8月,深圳在羅湖區啟動城市更新改革試點工作,羅湖也隨之迎來轉型升級的春天。在此基礎上,2016年,羅湖規劃與推動了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建設,在青山綠水和成熟城區之間,打造“無邊界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北科技創新、南金融商貿”的產業新格局。
11月18日,作為第十九屆高交會的“重頭戲”之一,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正式開園,新一批合作和引進項目簽約入園。羅湖區區長聶新平表示,這是羅湖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的具體舉措,標志著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建設步入全新階段。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有多大?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告訴記者,這將是深圳原特區內連接成片、用地潛力最大的產業空間,產業帶總面積將達57.06平方公里,建成區12平方公里,超過羅湖建成區的三分之一。屆時,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可納入城市更新的土地空間約250萬平方米,政府長遠可整備用地達193萬平方米,將逐步釋放超過1000萬平方米大體量、成片區的產業空間。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石興中介紹,從區位上來說,羅湖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要塞,擁有“口岸+深圳火車站”的獨特優勢,一區之內有羅湖、文錦渡、蓮塘3個口岸,是連接香港最便捷、最快速的區域。而與產業帶毗鄰的筍崗清水河片區,創新金融產業帶已初現規模,紅嶺路將被打造為世界級金融街(000402,股吧),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產業和人才支持。
產業空間如何釋放?石興中表示,羅湖將以強區放權為抓手,通過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以及土地整備等手段,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釋放用地潛力和發展空間。產業帶內曾有一批老舊工業區、倉儲區,不僅產業低端,還占據了大量存量土地資源。通過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轉型,將釋放大批全新產業空間,支撐新興產業與高端產業發展。同時結合土地挖潛、更新返還土地利用,并結合土地供應放權,推動重點產業項目遴選與產業用地掛牌出讓,實施精準供地,逐步破解土地供應長年為零的困境,引進并留住重大項目。
據悉,經過土地挖潛與整備,清水河片區已挖潛土地資源68.9萬平方米,用于出讓引進總部企業或政府主導建設創新型產業用房,打造產業帶核心引領區。其中,紅崗國際創新廣場作為產業帶的核心,整合了清水河片區原低端產業用地,形成了連片土地資源36萬平方米。為加快建設,羅湖區還與大型國企深圳投控集團合作,由雙方共同出資成立合作公司,成為紅崗國際創新廣場統籌主體,統籌園區公共空間、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統一園區運營。
經過1年多的建設,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已初顯成效,產業空間正加速拓展。目前,產業帶已建成產業園區8個,建筑面積共68萬平方米。同時,啟動了17個產業化城市更新項目,其中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4個項目通過產業規劃審核。2017年,新建成的城市更新項目或園區將釋放近5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產業帶已形成產業空間持續、滾動供應良好的格局。
建設創新生態集群
有了空間如何發展?羅湖區副區長宋強說,羅湖始終堅持產業空間擴容與產業轉型升級同步,多路徑實現老城區創新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堅持差異化、有所為有所不為,產業帶規劃布局“一校三谷多園區”,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全力打造成為深圳東部高新區。
2016年,羅湖區政府全面修訂了產業政策,強化扶持力度,并于同年11月發布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了產業帶要形成創新要素資源匯聚、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今年,羅湖區又相繼出臺《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辦法》《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科技創新實施細則》等系列政策,旨在發揮創新型產業用房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基礎創新偏弱是羅湖產業發展的短板。”宋強表示,希望有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企業進駐產業帶,不管是初創企業還是大企業都歡迎。產業帶要發展,首先需要大項目驅動,需要龍頭企業來牽引與支撐。從創新鏈來講,新型研究機構的引進對羅湖補齊短板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基于此,隨著產業帶建設的逐步推進,軟通動力華南總部、云康健康集團、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瀚海基因、賽寶研究院、海外人才離岸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式引進并入駐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預計2017年將新增產值34.1億元,新增納稅2.1億元。
目前,以進元大廈為核心基地申報的深圳十大雙創示范基地已于今年3月底獲得授牌;美國波士頓海外創新中心項目于5月獲得深圳首批十大海外創新中心授牌;中藥材與植物藥檢測中心項目已獲批深圳市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和信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獲得“十大基礎研究機構”科技金融項目批復。
產業帶良好的創新氛圍已初步形成,產業帶建設所帶來的企業集聚效應逐步凸顯。據統計,2017年,產業帶專利申請量翻倍,新成立新型研究機構7家,新增創新載體6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1家。
預計到2020年,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將初步建成為深圳市東部高新區,成為深圳國家高新區拓展區;形成創新要素集聚、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經濟體系,新興產業規模1300億元、產業增加值400億元、新增稅收16億元;互聯網、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特色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00家以上;初步建成新興產業總部基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產業園等10個產業園區,創新載體累計達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