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區創新引領譜寫經濟發展新篇章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1-03 點擊:次
縱觀5年發展歷程,稀土高新區拿出敢為人先、勇當排頭的決心和勇氣,用多項硬指標為經濟發展“做主”,駐區企業從2922家到6360家,增長1.2倍;地區生產總值從306億元到400億元,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63億元到92億元,增長46%。上限企業數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業用電量總量或增速近5年始終保持全市第一……
邁向“十三五”,稀土高新區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統領,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在主要經濟指標連年飄紅、成績斐然的基礎上,2017年各項指標繼續領跑全市、再創“五個第一”:前三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8.9億元、增長6.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06.5億元、增長7.1%,增速全市第一;國稅收入33.2億元,占全市的35%,總量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排名全市第一;工業用電量增速全市第一。
鎖定愿景,疾步前行。稀土高新區用5年時間,以一記漂亮的“撐竿跳”,“一躍”完成了經濟飛躍發展的華麗轉變。
登高望遠,對標先進。如今,稀土高新區立足新起點、構筑新優勢,正在奮力譜寫新一輪跨越騰飛的壯麗篇章。
以主導產業為基石 助力經濟實現新突破
今年以來,稀土高新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的要求,主動順應供需結構升級趨勢,引進新項目、拓展新空間、打造新體制,不斷以產業振興引領和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稀土產業補齊高端短板。大力實施“稀土+”戰略,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充分發揮包頭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的科研力量,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項目正在開發,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年產5萬噸稀土硫化鈰著色劑生產線等項目相繼投產。北方稀土的冶煉分離產品、天驕清美的拋光粉、瑞鑫稀土的金屬產量均在全國排名第一,天和磁材年產量突破4500噸,躍居行業前五,英思特、長安永磁、鵬輝光電、科銳微磁等企業還研發成功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新型稀土磁、光、電等功能材料,一批龍頭企業凸顯,形成永磁、儲氫、催化、拋光、合金五條產業鏈。投資10億元,打造23萬平方米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有效降低磁材企業電鍍成本40%,打通稀土永磁材料后加工瓶頸,釹鐵硼毛坯就地加工轉化率從“零”一步提高到80%,形成年電鍍1.5萬噸稀土磁材的處理能力。從原料保障、新材料銷售獎勵、電力多邊交易電價、本地配套采購獎勵等多角度出臺專項政策,鼓勵稀土產業發展,目前已累計獲批各類專項資金18.56億元。如今,在全國稀土產業產值增速約為7%,發展形勢略顯黯淡之際,高新區以53.5%的增速獨領風騷,全年實施稀土項目46個,總投資181億元,年度投資104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一。在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政策紅利的吸引下,迅速吸引了唐山拓又達、北京航天萬源、天津長榮電池、山東昊明電源等稀土企業在高新區落戶,形成了集稀土科研、生產、檢測、交易為一體的稀土產業集群,呈現出了龍頭企業帶動、骨干企業集聚、新興企業蓬勃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有色金屬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以希望鋁業、華鼎銅業、包頭常鋁、威豐電磁為龍頭,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震雄銅業40萬噸陰極銅30萬噸銅導體、喜凱隆30萬噸鋁合金20萬噸鋁型材、威豐電磁10萬噸取向硅鋼等一批重大項目試生產。鋁水轉化率將由75%提高到100%,電解銅轉化率由61%提高到100%。
高端裝備制造業綻放新活力。在北方股份、中車電機、展浩電器、天順風能等知名企業的引領下,以過硬的產品質量,穩步拓展國際市場。北方股份國家重點新產品NTE260電動輪礦用車市場擴展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一流科技水平的“代名詞”。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高新區在繼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同時,積極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孕育發展新動能。出臺《包頭稀土高新區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決定》等政策,設立3億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基金,易云捷迅云計算大數據應用中心投入運營,大數據產業園完成基礎施工,中科院大數據產業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大數據產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包頭電商谷”上線電商平臺60個,蘇寧易購、蘇寧云商、百度外賣等知名電商企業相繼入駐,初步建成由制造商、產品供應/代理商及用戶等六個主要部分組成的電子商務全產業鏈。小白河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以打造“國家5A級景區,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計劃投資200億元,高水平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生態居住為一體,可觀、可感、可參與、可消費的體驗式文化旅游引領項目。溫泉水世界項目已開工6.3萬平方米,年內部分投入運營,環湖景觀路、頤嘉學院等項目主體完工。
以創新引領為動力 集聚持續發展新動能
稀土高新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指示精神,攥緊拳頭,集中資源,超前謀劃,走好科技創新先行棋。
5年來,高新區企業研發中心數量已發展至63家,占全市的35%,其中國家級4家,自治區級30家;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3家;經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家,占全市的59%、自治區的12%, 4家企業成為包頭市首批科技“小巨人”企業、占全市的8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近400家。
目前,高新區擁有5個院士工作站和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專利2410項,占全市的50%。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等科研院所促進了產學研合作,已有33個項目落地轉化,每年用于科技創新經費支出約占GDP 的6.3%。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已建成14萬平方米的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孵育體系,成為自治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務最完善的產業孵化基地。積極推動高端創新人才匯聚高新區,擁有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占全市的66%;“千人計劃”人才7名,占全市的54%,海外高層次人才383人,領創辦企業362家,在孵企業936家,成為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
同時,高新區不斷推進“雙創”培育,建成“互聯網+”創新創業基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孵化基地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眾創空間、金融超市、創業咖啡、創谷孵化基地等得到國家及自治區好評,榮獲自治區首個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
以統籌發展為抓手 奏響邁向小康協奏曲
稀土高新區把民生小目標作為施政大方向,加大民生投入,增加民生福祉,各項事業統籌發展。
分期分批對高新區公園、廣場、小區、道路、綠化、排水、路燈、交通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燃氣普及率99%,集中供熱普及率97%,建成區綠地覆蓋率36.5%,棚戶區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 平方米,生活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90%以上,城市垃圾處理率100%,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0%以上,城鄉低保、“三無”人員、五保戶、分散供養、孤兒供養、殘疾人員等6項民生補貼標準位列自治區第一,平均高于自治區最高標準12.7%、高于全市標準119%,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幫助現有在冊10戶、17名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每千人擁有床位6.13張,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7%;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每萬人擁有小學1.32所,擁有中學0.59所,分別高于國家標準的32%和77%;成立自治區唯一的女子職業足球俱樂部,總投資4.5億元的內蒙古中德足球精英中心和包頭全民健身中心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區域軟實力得到空前改善。
污染治理、節能降耗的“減法”和做優生態修復、環境設施的“加法”從未停止“運算”,截至2017年12月13日,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上年同期增加10天。努力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完成轄區內90%以上燃煤設施整治工作,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以深化改革為指引 為振興發展注入新活力
深入實施“馬上就辦”試點改革,通過政務服務、機關辦事、科技化辦公“三大機制革新”,打造“審批最快、效率最高、收費最低、服務最優”的全國一流政務服務平臺。
初步實現政務大廳“一站通”辦全區事,各部門“一崗對接”高效服務模式,辦事效率全面提高。打造政務服務“一廳三站”,簡化企業辦事流程打造“15分鐘距離圈”。區級行政審批事項也由89項精簡至22項,審批時限由23個工作日壓縮到2.9個工作日。高新區被評為包頭市唯一一家國家級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區縣。
建立金融專家培訓輔導常態化機制,開辟企業改制上市和掛牌“綠色通道”,打造企業“培育、股改、上市”梯隊,不斷將金融活水引向實體經濟。2017年,稀土高新區企業英華融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新三板”掛牌程序,至此,稀土高新區擁有上市企業6家,占全市的85%;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占全市的50%。
實施“片長制”城市管理改革,按照住戶數量、樓宇、街道邊界等標準,將城市劃分成若干單元片區,每單元片區按照“3長+N員”進行設置,并依據逐級負責原則,實行三級片長負責制,實現城鄉市政管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品質化,有效解決了城市綜合治理難題,城區面貌大為改善,公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創新之路,任重道遠。改革戰鼓,催人奮進。如今,高新區正用包容、開放、務實的新姿態,繼續唱響自主創新的主題曲,以敢為天下先的奮進目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踏上社會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