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區不斷延伸產業鏈 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見實效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1-22 點擊:次
“一顆照明”——內蒙古紅杉科技團隊研發出的一系列屬于包頭本土的LED照明產品,它將稀土元素“釤”“銪”“鈰”應用到了LED照明產品,尤其是金屬結構件中加入“釤”元素,實現了結構上的對流、輻射、傳導三種散熱方式的合一,提高了散熱效率和燈泡使用壽命。“2017年紅杉科技通過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實施的綠色照明節能改造升級項目11個,改造燈具數量為3萬多臺,合同期內回收總收益高達1200萬元。”總經理劉鵬對自己的產品把握十足。
如今在稀土高新區,成功運用稀土元素的企業不勝枚舉,希捷環保稀土基脫硝催化劑、長榮鎳氫電池項目、美國EEC公司和天和磁材合作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項目、中科院和金山磁材合作的高性能磁體生產項目等18項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項目落地開工,稀土產業正從“挖土賣土”向“點土成金”轉變。
好刀用在刀刃上,牽牛要牽牛鼻子。稀土高新區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有力助推稀土產業升級。2014年開始實施稀土新材料獎勵,到2016年,共發放獎勵資金1.7億元。積極推動包頭市成立“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基金”,初期規模40億,該區兩年累計爭取20.86億元,2017年為科創公司、杰明納光電、新雨稀土等企業爭取該基金11.15億元。稀土永磁材料獨占鰲頭,工業產值占比達90%。稀土拋光材料產量位行業第一,2017年預計產量13594噸。稀土儲氫材料產量位行業第一 ,2017年預計產量2703噸。稀土永磁材料躋身行業前六甲,永磁毛坯2017年預計產量14000噸,比2013年的3736噸增長近四倍。永磁及后加工企業數量從2013年的10家增長到今年的36家。永磁材料占稀土新材料產值比重從2013年的75%增長到現在的90%。
不僅如此,政策紅利也加速了該區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2015年包頭市獲批“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積極爭取“包頭市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項目資金”,三年累計申請到5.87億元,全部下放給企業,有力的推動了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項目的建設。
“在政策帶動和資金支持下,稀土企業積極實施轉型升級,規模和檔次逐步提升。”稀土和高新技術產業局局長安四虎信心滿滿地說。
據報道,稀土企業裝備智能化和自動化能力提升。多家企業建立了自動控制、在線監控及數據實時傳遞系統,天和磁材等企業建立了較為先進的車間級物聯網,實現了產品的生產追溯體系。企業競爭力增強。天和磁材產量突破4500噸,躍居行業前五。金蒙匯磁、恒宇磁源、英思特等公司的部分產品在同行業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天和磁材的重金屬擴散工藝和零少重稀土工藝、希迪瑞滲鏑、中科泰磁公司真空鍍膜技術都在國內屬創新技術。稀寶醫療成功推出國內首臺移動磁共振診療車馳影A30,其車載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鵲飛救遠程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屬世界首創。
初秋時節,正是碩果累累的黃金季節,每逢此時,稀土高新區就會如期舉辦稀土論壇,稀土專家齊聚該區,共商稀土產業發展大計。一子落而滿盤活,2017年第九屆稀土論壇,以“稀土新材料產業與科技創新”為主題,舉行了“內蒙古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院士專家工作站和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論壇簽約項目24個,涉及稀土永磁、催化、拋光、合金、儲氫五大產業鏈及終端應用產品,總投資150億元。這些項目的簽約落地,必將進一步延伸稀土產業鏈條,全面優化稀土產業結構,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為稀土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讓項目要最終實現落地,該區推動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一期項目建成,配套稀土和高新技術項目建設的五個產業基地均開工建設,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基礎設備配套更加完善。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的17棟電鍍標準車間具備使用條件,22棟后加工標準廠房、研發樓及實驗樓正在內裝修,已簽約入駐企業27家,其中天和磁材、金山磁材、麥戈龍的表面處理生產線已投產,英思特、金蒙匯磁等企業開始內部設計或安裝生產線。高新技術基地一期建成廠房23棟,已入駐企業22家,全部投產;高新控股負責承建的昊明新能源產業園、上海交大產業園項目預計在年底前可交付使用;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產業園已入駐企業7家,均已開始安裝設備;北方稀土建設的稀土醫療產業園,5個廠房正在內裝修,綜合樓基礎施工,將打造健康醫療影像大數據應用云平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稀土醫療產業基地服務中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該區仍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二次全委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緊緊圍繞提檔升級、爭創一流總目標,全力推動轉型升級,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