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 走向世界 高新區點燃自貿區建設新引擎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3-20 點擊:次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在西安高新區順利揭牌。西安高新區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功能區所在地,同時承擔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建設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域的重任,三個“國字號”重任,對高新區意味著責任和擔當,更是動力和目標。高新區在解放思想、探索“三區”疊加的過程中,必將為陜西、西北乃至全國提供一個全新的改革開放新樣本、深化改革嘗試的新典范。
據了解,高新區肩負著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的歷史使命,按照自貿試驗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的要求,高新區培育了一批“有特色、重質量、高水平”的創新案例。在陜西自貿試驗區第一批“最佳實踐案例”17個中,高新區創新案例入選5個,占到了全省創新案例的30%。數據背后,彰顯了高新區的硬實力,是高新區創新有為、開放包容、務實擔當、追求卓越的精神體現。
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凸顯創新之都戰略地位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自貿試驗區,陜西自貿試驗區的掛牌是國家賦予的重大任務,也是陜西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機遇。作為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功能區,高新區按照自貿試驗區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要求,集成創新了一批營商環境服務提升的創新經驗。在全省率先開展“國地稅融合”、“54證合一”辦理模式;在全國首推周末不休假 “5+2”延時服務工作模式,構建了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并發布“最多跑一次清單”465項,在全省首推政務服務“容缺辦理”,涵蓋貿促、人才、社保、工商、稅務、勘測等6個部門共20項業務,為群眾、企業辦理事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這一系列服務模式的創新成為高新區推進“行政效能革命”的亮點,贏得了廣大企業和群眾的熱情點贊。
與此同時,高新區大力推進“5882”戰略,實施三次創業,設立每年20億元的三次創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總規模2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在千億級產業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資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的支持和最優質的服務。從整體上提升了高新區的營商環境,釋放了市場主體的活力,使高新區成為西部投資熱土。
據統計,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9日,自貿試驗區高新功能區新增注冊市場主體8716家,其中新增企業7609家(外資企業90家),新增企業注冊資本1445.60億元,其中新增外資企業注冊資本10086.91萬美元,自貿試驗區高新功能區新增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達121家,11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高新區累計注冊成立了205家獨立法人或分支機構,以上各項指標位居陜西自貿試驗區3大片區9個功能區前列。在自貿試驗區效應的推動下,2017年高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072億元,占全省76.43%,全市81.43%,成為陜西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樞紐。
刷新貿易通關效率
構建對外開放中心樞紐
西安高新區對標國際自由貿易區通關標準,聯合西安海關充分利用“互聯網+”、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了一系列通關便利化創新,推進消費品口岸監管全程無紙化,對區內企業實現365×24小時通關服務,不斷刷新西安關區貿易通關速度,提升通關效率。西安關區第一票“無紙化”、第一票“通關一體化”、第一票“區港聯動”、第一票“區區聯動”、第一票“跨關區流轉”均在西安高新綜保區試點。
2017年8月,高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特殊區域外集成電路研發檢測企業全程保稅業務試點,將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的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等企業全部納入加工貿易保稅監管范圍。簡化海關審批程序,將企業研發的集成電路貨品通關時間從將近三個工作日壓縮到不到三小時,通關效率提升95%。在該試點模式下,企業可通過自行運輸方式在保稅狀態下直接將貨物流轉至國內下游企業封裝后出口,使得試點企業生產運營更為靈活,延長了國內產業鏈,降低了企業科創成本,提升了科技創新企業在全球協同開發背景下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陜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可追溯到上千年前,作為陜西對外開放的平臺,高新區搭乘自貿試驗區的便車,成功開展藝術品區外保稅展示業務,形成有利于文化藝術產品國際化交流的安全、高效、低成本運作的通道,推動著陜西自貿試驗區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等新型業態在陜西創新發展。
創新科技金融體系
支撐硬科技形成西安新優勢
作為西安金融“金三角”核心區,高新區打出產業+金融+科技的“組合拳”。手持科技金融這把利器,高新區積極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邁出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堅實步伐。2017年,高新區啟動“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建設,確定了“一帶兩港一基地”的金融產業戰略布局和打造千億級金融服務業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
圍繞戰略布局,高新區深入推動科技金融結合、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環境營造及金融產業發展,建立了在數據共享、信用查詢和信用應用等方面全國領先的信用與金融服務平臺,并基于平臺信用數據,高新區與深交所信息公司、陜股交中心共同搭建了“陜西科技企業投融資常態化網上路演平臺”,面向全國3200家機構,8000多投資人實現了“7+24”永不落幕的項目對接平臺,與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合作推出了“園信通”等信用金融服務產品。
同時,高新區結合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開展了全國首批投貸聯動試點,鼓勵試點銀行為區內科技企業提供創業投資和銀行信貸相結合的創新型融資模式。截至目前,各試點銀行為高新區內24家企業提供投貸聯動服務,貸款總額累計3.16億元,投資總額2.21億元。支持延長石油獲批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支持邁科集團通過海外協議付款業務,支持招商銀行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首次應用區塊鏈技術為區內企業敘做美元跨境支付業務。
把握人才集聚優勢
形成“一帶一路”雙創加速器
人才是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展的關鍵。西安是我國人才集聚高地,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儲備,如何利用這一天然優勢,是高新區實現“雙自聯動”、“三區疊加”的關鍵。為此,西安高新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三個國字號”工程以及“創新創業”等國家戰略,認真落實西安出臺的一系列戶籍、人才和創新創業新政,突出政府服務功能,大力實施《特殊人才跨越計劃若干政策》,并建設絲路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對接資本、信息、市場,按照“1233”戰略定位、實現3大功能,實現成果大轉化、人才大創業、產業大發展。
“1233”戰略定位,就是以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以“海納百川”、“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懷建成1個中西部最大的科技人才大市場;為大學生及各類科技人才創業就業提供2個保障;建成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創新集聚以及人力資源配套服務平臺3個平臺;建成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學生就業創業、科技人才就業創業3個基地。實現3大功能:一是國內外一流人力資源機構聚集;二是各類人才活動密集開展;三是實現各類人才大量聚集,最終成為服務大西安、輻射中西部、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創新創業的加速器,為高新區招商引資、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夯實軍民融合基礎
筑牢追趕超越強力支撐
依托西安優勢資源,高新區將軍民融合產業作為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和實現“追趕超越”的重要支撐,聚集了一批國防系統骨干單位,形成了涉及航空、航天、電子、兵器、船舶、核等門類較為齊全的軍工板塊。同時大量民營企業主動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維修領域,涌現出以無人機、高端探測、大數據、新材料、民用衛星等為代表的前景廣闊的高技術項目。
2017年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線上系統正式上線。通過整合國防軍工科研院所及十二大軍工集團的創新資源,重點圍繞解密國防專利技術成果,依托平臺為國防軍工科研院所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搭建信息交流橋梁,促進軍工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在“軍轉軍”、“軍轉民”、“民參軍”三個層面推動專利技術的軍民深度融合,構建軍民融合特色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生態。
同年6月,知識產權云服務大數據中心功能正式開發完成。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防專利局、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現有資源,以整合和集成軍民融合領域專利技術成果數據庫為基礎,面向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以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為中心,構建以云服務為特征的多平臺融合的知識產權服務模式,實現“分散資源集中使用、集中資源分散服務”。
此外,高新區還建成了知識產權運營線下服務體系,培育了以技術經理人為代表的新型知識產權服務組織,重點針對軍民融合專利技術成果提供項目孵化和技術轉移服務。整合了國內無形資產評估機構資源,制定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的準則和規范,建立標準、客觀的知識產權風險評價體系和知識產權運營和轉化模式的評估體系。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場整合的上萬臺套檢驗、檢測設備及幾百家實驗室資源,吸納專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開展國防專利信息檢索、國防專利解密、專利信息分析、專利預警、專利導航及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等特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