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高新區 先行打主攻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12 點擊:次
近日,一個課題擺在永川人面前:高質量發展,永川如何才能成為先行區?
高質量發展、先行,這與永川精神是高度吻合的。但是基于永川的現實,這也是頗有難度的。
如何才能成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有關人士認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最根本的就是科技創新引領。
如何實現科技創新引領?近日,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有關人士認為,永川的比較優勢在于:永川是全市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國家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等三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區縣。這三大平臺,就是永川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騰飛的跑道。只有夯實其中的每一抔土,用好三大平臺,永川才能夠、就可以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推進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看現狀:位居前列基礎實
今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文件,批復同意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川,成功躋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第一方陣。多年的創建,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奠定了基礎。
讓我們仔細審視一下,永川高新區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哪些基礎?
——產業發展具有雄厚基礎。近年來,永川積極培育、發展電子核心基礎部件、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高端交通裝備、新型智能終端、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整機與配套并重、生產與服務并舉,戰略性新興制造業集群發展、提速發展,打造智能制造集聚區,成功引進德國利勃海爾總裝基地、長城汽車、耐德永鈴環衛車、東鵬陶瓷、泰石巖棉、中鐵建總部經濟、騰訊大渝網區域運營中心等項目,基本形成了智能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能源及材料、特色輕工等優勢產業集群。
——基礎設施和要素保障增強。產城融合發展,永川結合未來174平方公里城市發展,完善了高新區發展規劃、預留了發展空間。交通優勢日益凸顯:永川成為重慶首個、全國少有的具有城區高速環線的區縣;通用機場、都市快軌、渝昆高鐵等正有序推進;永川將是全市唯一擁有兩條高鐵并設站的區縣,可以“半小時重慶、一小時成都、兩小時昆明”,出省高鐵通道暢達北京、廣州乃至東南亞;正在改造的朱沱深水港,助力“公鐵水空軌”綜合交通體系,實現永川與長江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的無縫連接。水電氣土地各類要素保障有力,進境木材檢驗檢疫監管區完成主體工程,B型保稅物流中心納入全市規劃。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通過“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整合資金,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3年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1家,總數達到77家。紅江機械、威諾克等企業研發出替代進口新產品,實現了轉型升級發展并逐步出口海外。
——科研平臺和人才支撐實現突破。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合作,搭建研發平臺和技術轉移中心;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臺或分支機構58個,其中國家級研發平臺6個;市級以上科技服務機構21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平臺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兩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6個。引進院士、長江學者、萬人計劃、知名專家、高技能人才200余人。平臺和人才成為永川科技創新的“領頭羊”。近三年,高新區累計授權專利4700項,獲中國優秀專利獎兩項,研發成功市級高新技術產品213個。
——“雙創”動能凸顯。建成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4家,其中國家級3家;形成了“周周有培訓、月月有論壇、年年有節慶”的“永創匯”雙創品牌;“抗ED和肺動脈高壓一類新藥開發”項目獲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組團隊第一名,“柔性觸摸屏”項目獲首屆中國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第一名;培育科技型企業223家。設立科技金融示范銀行4家,建立1億元規模的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擔保基金,科技型企業已獲得銀行授信2.2億元;建立了創業投資種子基金,正籌建天使基金和風投基金。將科技型企業納入中小企業貸款補償資金池支持范圍,發放創業貸款12億元。全區新三板上市、科技創新板和OTC掛牌企業總數達到21家。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永川高新區取得明顯成效:現有企業達到45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64家、科技型企業223家。2017年,高新區工業增加值259.8億元,R&D占比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3件。
說未來:只爭朝夕再提升
有了基礎,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有關方面認為,科技創新引領,永川高新區需要只爭朝夕,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再發力:
一是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進培育雙管齊下,推動產業技術變革與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在重大創新領域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實施國際知名研發機構合作行動,與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術轉移中心。到2020年,新建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20家以上,高新區R&D投入占園區GDP的比例達到6%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件。建成技術轉移中心5個以上,轉移轉化先進技術20項以上。
二是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以實體經濟為突破口,聚焦智能制造,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永川主導產業,聚焦國內先進地區等和美、日、德、韓等重點國家,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帶動作用強、建鏈補鏈強鏈的大項目。力爭三年內引進龍頭型重大項目4個,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家以上,總數達到150家,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
三是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經濟為著力點,加大企業技改項目支持力度,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生產模式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務”轉型升級。三年內新培育科技型企業57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
四是以創新創業為驅動力,提高創新創業的要素聚集能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創業孵化鏈條,推動眾創空間向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三年內孵化培育科技型初創企業100家以上。
再思考:人才資金最關鍵
如何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引領、促進高新區服務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分析人士鉆入牛角尖找短板,認為:還有一些關鍵之處可以更進一步。
一方面,需要重獎人才以集聚人才。
世間之事,莫非人為。高新技術也好,高新技術企業也好,高新技術平臺也好,關鍵的因素是人,得擁有相應的人才。
首先,促進職業院校引進人才。文理學院,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直接照搬這種模式,我們可以鼓勵更多的在永職業院校引進更多的高規格人才。如果院校規格不夠,或可激勵其升格以達目的。
其次,重獎有效益的高新技術來吸引人才。過去,我們的重獎一般只到企業層面,對項目或人只是一次性獎勵,而且不重。試想,作為一個地處西部的區縣,人才怎樣才會青睞你,才會長期關注你?只有將其長期利益與永川掛鉤,他們才可能時時想到永川。因此,我們或者可以嘗試對于以高新技術投入永川企業并在永發揮產出、就業、稅收等效益的高新技術擁有者,依據其對于稅收的貢獻,給一個較長時間的稅收占比提成式獎勵。
再次,打出鄉情牌讓永川籍人才為家鄉獻計出力。目前,大家在招商引資中都比較注重永川籍外出成功人士回鄉辦企業。但分析人士稱: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年年有學霸、有人才產生(曾有最早的中科大少年班學生,有中國最早的核電站的總工、總經理,有大型石油國企的中高管等)。這些學霸們,不少人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甚至決策者,但他們目前大多在為其他地方、甚至為全世界做貢獻。雖然他們不能向永川投資,但是他們鄉音未改、鄉情猶在,一定樂于向家鄉“獻智”。加強與他們的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營造更好的科技創新環境,通過他們牽線引進更多高新技術和人才,或有可為,甚至抓住一個,就能帶來一片。
另一方面,需要強化資金要素保障,促進高新技術轉化。
生產諸要素中,水、電、氣、土地等,于永川而言,已經可以算是充足的了。我們現在還比較薄弱的是:資金。高新技術要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生產成果,離不開資金的支撐。資金從哪里來?從銀行來,從財政來,從企業來——這些都是很好的途徑,但也都很有限。或許,我們在做好招商引資、政銀企對接的同時,還需要調動更大的來自民間的力量,可以通過組建永川人操控的天使投資基金、風投基金,來為高新技術的轉化加油——當然,這方面的人才,永川也缺乏,但如果我們的思想更解放一些,也是可以發掘、培養、得到這樣的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