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新區結合發展實際打造“健康特色鎮”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7-25 點擊:次
威海市高新區初村鎮南北兩部,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
北部產業項目集中,新型社區建設如火如荼,學校、醫院等配套資源齊全,感覺置身于熱鬧城市之中。
南部映入眼簾的則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果林點綴其間,一派寧靜的田園風光。
這就是初村鎮已逐漸形成的健康產業發展新格局:北部以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主體,加快發展醫療產業;南部則以51號農場等農業項目為主體,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南北兩部整合發展,借助發展中突出的健康特色,初村鎮正積極申報首個國家級“健康特色鎮”。
“黃胖子”的生態農業
“黃胖子”是初村鎮種植的一個蘋果品牌。品牌比較俗,是種植戶“黃胖子”黃松自己隨意起的。品牌雖俗,但價值杠杠的,在去年舉行的威海市首屆知名農產品展銷會暨第八屆蘋果擂臺賽上獲得了一等獎。
黃松是個蘋果種植大戶,省內單體規模種植面積最大。他承包了位于初村、汪疃、界石三鎮交界處的3200畝山地,其中3100畝種的蘋果樹。黃松的果園有個特別的名字:51號農場。2014年開始籌建,那年他51歲,回歸田園,是他的追求。
黃松在農場里圈了80畝用來養各種家禽家畜,果園所需的肥料主要來自于動物的糞便打碎的青草、樹枝。“果園里的爛蘋果我準備全部用來養蚯蚓,用蚯蚓來改善土壤,把果園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黃松說。
“黃胖子”在當地名聲很響,不只是一個品牌,不只是一個人,還詮釋著現代農業的概念。
51號農場是初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步棋。初村鎮整個南部是米山水庫水源保護地,屬于純農業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是鎮委鎮政府定下的調子。鎮政府先后引入了51號農場、青旺生態科技、潤聲生態農業園、萊山、長夼店子中牧林科構樹、旮旯山莊生態養生六大產業基地。尤其是依托51號農場,初村鎮通過規劃建設“蘋果部落”田園綜合體,發展了田園養生、健康養老、旅游、餐飲、文化等鏈條式行業。
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是謀發展的手段,目的是為了讓百姓的“口袋”鼓起來,特別是讓生活困難的群眾日子好起來。
51號農場里有6個特殊的塑料大棚,大棚上分別掛著“小館村”、“馬石泊村”等村名的牌子。這是威海高新區扶貧的一種新思路,小館村和馬石泊村是鎮里的兩個貧困村,扶貧獎金以村集體的名義“入股”農場,為村里持續的帶來收益。
“除了給村民送蘋果送菜外,大棚每年10%的收益分給村里,沒有期限,另外農場里安置了20名貧困戶村民、90名周邊村民,每年幾次用工高峰期的時候都需要招來四五百人,一年工資都要開出400多萬元。”黃松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獎金無法讓百姓一下子富起來,創造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初村鎮引入的六大產業基地已初見成效,流轉土地1.5萬畝,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年增加群眾收入近1000萬元。51號農場6月份已開園,“蘋果部落”田園綜合體預計年接待游客10萬人左右,實現旅游收入約2000萬元。
電商讓農特產走出了山溝溝
初村鎮有座山名為“老虎嘴”,按當地的話說,這兒干啥賠啥。返鄉創業的呂衛偉不信這個邪,2015年投資150萬元就在山腳下建起了5個大棚,“我種的是火龍果,不用怕!”
35歲的呂衛偉有過多次創業經歷,賣過服裝,代銷過樓房,開過美容院,經營過影樓,現在又迷上了田園生活。干一行學一行,不懂就查資料咨詢專家,種植火龍果他同樣有信心。
火龍果長勢很好,但銷售渠道不是那么好學的,初期的訂單基本都是靠朋友的幫襯,后來借助于微信群、朋友圈的宣傳,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如何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是呂衛偉頭疼的問題,也是初村鎮上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黨建+電商”這個在初村鎮特有的工作模式不但及時解決了呂衛偉的難處,還拓展了他的業務范圍。大棚不遠處就是東車門夼村委會駐地,電子商務中心和聯眾合作社在這里先后落地,農特產品銷售是商務中心的一項主要功能。整合匯總村鎮特色產品資源,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多層次的產品采購供應信息庫,簽訂產品供銷協議,在龍頭電商平臺及同城電商平臺統一推廣銷售。
呂衛偉現在利用電商平臺不只賣自己的火龍果,還代銷著周邊100多戶村民的蔬菜,經區、高區等市區的訂單開始多了起來,他也有了自己的送貨團隊。
依托“黨建+電商”模式,鎮政府還拓展了東車門夼“村級黨群信息化服務中心”功能,建立了覆蓋全鎮31個村居的“紅色遠教聯盟”,實現農產品銷售信息共享,打通銷售渠道,實現農民大幅增收。
“黨建+”是“黨建引領村級治理”的表現形式,其成果在初村鎮是實實在在的。依托“支部+合作社”模式,打造“蘋果部落”田園綜合體,以AAA級景區標準在小產等3個村建設新型市民農莊,帶動南部11個村集體收入在保底3萬元基礎上再提高;依托“黨建+科技基地”模式,以支部引領拓展中牧林科構樹基地科技致富示范功能,探索實施農民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推動構樹種植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提升,使農民坐收土地紅利,共同致富。
“‘黨建引領村級治理’是我們鎮黨委班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結合習總書記推動鄉村組織振興要求,意在通過創新黨建工作解決基層治理的一系列問題,全面推動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初村鎮黨委書記劉光耀說。
小鎮里的“醫療產業城”
從南部農業區到威海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感覺從鄉村一下子進了城,林立的樓房,穿流的車輛,匆忙的上班族,一片繁忙的景象。
威海高新區對初村鎮轄區產業園的發展規劃很明確,把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以威高集團為重點龍頭帶動,著力壯大醫療裝備、血液凈化、骨科材料、心內耗材等產業,推動產業集聚膨脹。目前已有吉威醫療、大正醫療、一格生物、世創醫療等40余家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入駐并投產運營,年銷售收入達5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5000余個。初村鎮成功獲批省級“醫療器械特色小鎮”。
在招商引資的同時,為保障產業園的健康有序運營,高新區尤其注重服務平臺的建設,先后打造了國家制造業(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山東省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威海醫療器械檢測公共平臺等高端創新平臺。
產業園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醫療產業城”已現雛形。產業園規劃建設占地18平方公里,分為總部辦公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區、產業集中區三個功能區,配套建設醫療器械加速器、醫療器械及藥品檢測認證中心,培育醫療器械相關的人才、金融、技術、標準、認證、信息服務體系。待整個園區建成后,各類建筑面積將達到500萬平方米,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以上,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幸福小鎮幸福事兒
18日上午,初村鎮恒山山莊恒山書苑聚集了數十名書畫愛好者,有鎮人大代表、村支書,有退休教師和附近的村民。這一天是他們每個月聚會的日子,一起練習書法探討繪畫,還請來專家進行培訓指導。
書苑最顯眼位置掛著一幅駿馬圖,非常有氣勢,像出自大家之手。“這是村民張立平畫的,畫畫是業余愛好,經過幾次培訓水平直線提升。”書苑組織者鎮人大主席于超說,這些書畫愛好者來自不同的村莊,目的是為了通過他們的示范先行帶動各村村民學書畫、愛書畫,從而帶動整個鎮上的文化氛圍。
原來的貧困村小館村現在成了幸福村。小館村在今年5月建成了幸福院,附近村莊的老人都可以來這里居住養老。幸福院還設有日間照料中心,白天在這里吃飯娛樂,晚上可以回自己家住,老人們在這里可以一起聊聊家事國事天下事,還可以一起下棋打牌休閑娛樂。幸福院里有醫務室會免費給老人們進行健康檢查,老人們在這里住的安心舒適,幸福感倍增。
恒山山莊遠離吵鬧的城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有山有水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這里有垂釣中心,有滑草場、滑雪場,每到節假日來玩兒的人特別多,玩過癮了再去附近農場采摘,餓了吃頓農家樂,或者在溪流旁小憩一會兒,遠離城市的喧囂,把自己交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