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高新區:蓄積新動能 深化改革造就新優勢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06 點擊:次
無靠海沿邊之利,有先行帶動重責。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山東省臨沂國家高新區,沒有出眾的要素稟賦,但卻憑借“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的緊迫感,以真金白銀的投入、“店小二”式的服務和迎難而上的精氣神,做好“高新”文章,在新舊動能轉換之路上走得虎虎生風。
“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臨沂市政府黨組成員,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紀民這樣激勵全區干部。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定位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試驗田、排頭兵的臨沂高新區,時刻感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危機感源自對發展短板的自省。一是現有產業層次待提升,傳統制造業占比偏高,產業關聯度弱;二是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三是項目審批耗時長、資源要素保障不足等影響發展環境的關鍵問題待破解。
“即使國家和省里不提,新舊動能轉換也勢在必行”,臨沂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廣江說。據介紹,臨沂高新區三年前就已著手對污染大、能耗高的建陶企業關停并轉,目前全區10家建陶企業中的7家已關停。截至今年5月30日,臨沂高新區又將手續不全的化工企業全部清理。
臨沂高新區經貿局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情況的專題調研顯示:盡管有占地少、效益高,畝均稅收超過70萬元的優質企業,畝均稅收過10萬元的也不在少數,但也有27家零稅收企業占地1039畝,騰籠換鳥已成必然選擇。
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不僅來自內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集聚迸發,正在引發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重塑地區競爭格局。對臨沂高新區而言,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表現,將決定未來的區域競爭中占據先機,還是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后,“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
以壓力為動力,臨沂高新區全面吹響新舊動能轉換“集結號”。“一城引領、三核支撐、五線帶動、八園協同”的空間布局,構成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整體框架。以磁電及其功能材料、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三個產業作為核心主導產業,將進一步優化和重新塑造臨沂高新區未來的產業格局。
今年以來,臨沂高新區設立1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用以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項目。他們還建立了由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3個主導產業專班、12個重點產業專班和8條服務保障線組成的工作推進機制,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協同發力,堅決打贏新舊動能轉換這場硬仗。
“高新”為魂培育新動能,內孵外引劍指制高點
領先科技出現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里。臨沂高新區意識到,能否持續激活流淌在骨子里的“高新”基因、培育和吸納更多的高新元素,是決定全區新舊動能轉換成敗的關鍵。
“用不了幾年,這里就會走出一批令人尊敬的企業”,在龍灣加速器項目工地,臨沂高新區龍湖城區辦事處(籌)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劉彥廣說。項目占地過千畝,服務于具有一定成長性、用地需求不大的高新技術企業。這里不僅為企業提供價格低廉、能夠靈活分割的廠房,還精心營造出北方工業區少見的親水景觀。
建構“科技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科技產業園”配套延伸的大孵化格局,是臨沂高新區培育新動能的法寶。依托這一體系,36000元起家的本土企業山東中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成長壯大,目前正借由智能制造向創立“世界級磁電品牌”的目標穩步邁進。除中瑞電子外,這一體系還成功培育出海納電子、衛康生物等一大批活力充盈的本土高新企業。
本土新動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高新要素外引步伐同樣蹄疾步穩。為解決高端創新資源要素較為匱乏的難題,他們通過協同創新將國內外的企業、科研院所緊密聯系起來,構建“云智慧”拓展創新空間,不斷推動國內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目前,臨沂高新區全區共有300余家企業、400多個項目開展了產學研合作,與6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設立研發基地。
臨沂高新區立足產業實際,推出了頗具含金量的人才、科技新政30條。為吸引海內外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等頂尖人才團隊,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最高可給予5000萬元綜合資助。對新引進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最高可給予200萬元資金扶持。高層次人才到孵化園區創業,還能夠享受一定面積用房的3年免費使用權。目前,全區已擁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4家。
改出效能,革出優勢
有多少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給多少土地指標和環境容量,都能顯著影響一地的發展。然而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拼稅收減免、拼用地指標已不合時宜且難以為繼。臨沂高新區選擇從改革中挖掘潛能,用優質服務營造競爭優勢。
什么是“店小二”式的服務?山東智通達科技有限公司深有體會。公司負責人說,“從稅務辦理、項目申報、專利及著作權申請、法律服務,到房屋租賃、定期舉辦的企業家沙龍,大事小情都有人提前為你著想。”這家起步于臨沂高新區孵化器的軟件企業,目前已將業務拓展至全國。
臨沂高新區提出服務企業要有“三到精神”。既要“不叫不到”,除了保障必要的聯系服務時間外,減少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干預和影響;又要“隨叫隨到”,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及時匯報、責任到人、限期解決;更要“服務周到”,想企業之所想、謀企業之所盼,做到無微不至、關懷備至。
據了解,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臨沂高新區成立了產業工作線,按照“一個產業、一名縣級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方案”的要求,一攬子解決項目建設、招引推介等問題。同時建立干部聯系企業制度,選派53名干部聯系服務32家重點企業,聯系干部每周到企業現場辦公不少于1次(半天)。
臨沂高新區還在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圍繞主導產業,臨沂高新區針對企業通用程度比較高的檢驗檢測需求、行業領域共用的技術服務,嘗試由財政出資,定期購置企業急需的檢測、實驗等共性設備,在創業園區建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無償為企業提供服務。
“一個項目原本市場行情非常好,但如果因為行政審批拖延太久,導致晚幾個月投產,就可能令企業錯過‘風口’”,吳廣江說。正是深刻體會到行政效能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臨沂高新區在促進服務體系不斷提檔升級的同時,也在提升行政效能方面持續挖潛。
近年來,臨沂高新區取消行政審批服務85項、承接8項、整合5項,規范中介服務收費項目2項。深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做好“三證合一”“兩證整合”等工作。堅決落實減審批事項、減收費項目、降準入門檻等放管服措施,探索試行“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聯審聯批模式,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創優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