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區:打造“三生”融合發展新名片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24 點擊:次
盛夏,漫步高新區,綠樹成蔭,碧草連片。產業研究院、高端中小學、便民服務機構迅速布局,生物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白洋園區等產業園區快速發展,人福藥業、安琪酵母、長機科技等一批行業骨干企業加速聚集……山水園林盡顯科技之美,綠色發展引領高端生活。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讓高新區迸發出蓬勃的發展生機。
生態引領締造高質量發展磁場
清晨,高新區生物產業園土門集鎮早市菜場,叫賣聲此起彼伏,為居民詬病的“臟亂差”已成為過去時,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攤位,干凈整潔的地面和不再擁堵的通道。
漫步東山園區半島森林公園,亭榭相映,枝葉扶疏、曲徑通幽、花香鳥鳴,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鍛煉的首選之地。
而這些變化只是高新區開展環境治理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
為了補齊“產”“城”發展錯位的短板,高新區著眼長遠,依托產業和城建兩條腿走路,在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城市建設迎頭趕上,環境治理鐵腕推進,民生工程加速建設。
8月份改造全面結束后,土門將不再“土”。三峽專用公路匝道及沿線已成為層次分明、四季常青的靚麗景觀廊道,微節點、微景觀改造讓東山園區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白洋園區長江岸線綠化達2.5公里,運河鐵路橋和柏臨河靈寶村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高新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
便捷的交通、優美的環境、完善的服務,形成高新區吸引企業、吸引人才、吸引資金的“磁場”。上半年,全區所有指標均實現“雙過半”“硬過半”,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總產值增速均超過25%,增速分別位居全市第二和5個一類縣市區第二。
科技支撐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
走進高新區老牌制造企業黑旋風鋸業,數字化備料加工中心幾臺不知疲倦的機器人正精確的“拿放”鋸片。公司在金剛石鋸片生產中成功解決了焊接工藝、熱處理變形及硬度均勻性等多項技術難題,使其生產的消音鋸片噪音降低30分貝左右,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全球一流水準。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鋸片基體遠銷德國、西班牙、美國、韓國、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樣的故事在高新區不斷上演,成為“實體”高新的創新樣本。依托自貿片區雙向開放的平臺功能,宜昌高新區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在湖北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資金和宜昌市工業技術改造資金的基礎上,每年區級財政安排預算資金逾千萬元,用以支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長江鋼琴、南玻顯示器件等一批企業逐步加入技改熱潮,通過采用高科技、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投入技改資金改善廠房設備,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經濟效益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高新區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倍。
水積魚聚,木茂鳥集。高新區以轉型發展為引擎,向全球創業團隊、“高精尖”人才拋出“紅繡球”,相繼出臺“雙創六條”、高新區(自貿片區)招才引智“黃金十條”等組合政策。目前,已聚集高新技術企業達219家,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多人。近五年,培育了一批在國際國內產業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單項冠軍”,由企業和研究所起草修訂的各類國家技術標準、行業規范達60項,轉化科技成果1000多項。
雙向開放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2017年4月1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宜昌片區正式掛牌成立。至此,“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國家級高新區、自貿片區建設四大國家級戰略在宜昌高新區疊加,促使高新區加速建設成為內陸地區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
“在宜昌自貿片區獲批后,退稅申報全程走”網路’,盤活了我們企業的流動資金。”黑旋風公司總經理鄒長俊說。自貿片區掛牌以來,圍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需求,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六多合一”改革、集成服務政務服務模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負面清單加豁免清單管理制度、外國人申請簽證免護照留存政策、“多評合一+區域綜合評估”改革等制度創新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綜保區正式啟動建設,“宜漢歐”貨運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行,廣大企業和群眾即將享受到更多的自貿紅利。走向國際化,擁抱全球化,高新區參與全球產業合作的案例頻頻上演。
宜昌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宜昌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汪元程表示,“下一階段,我們將立足宜昌實際,找準片區定位,放大自貿效應,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著力推動綠色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開放發展新高地。”
大河奔流,肩負期待與使命,宜昌高新區(自貿片區)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