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新區加快構建“1234”雙創體系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10 點擊:次
威海高新區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同時擁有5所駐區高校和2個國家級專業園區,威海高新區立足科技園區、大學校區、產業園區“三區疊加”優勢,政府積極整合校企地各方資源,加快構建“一鏈條、兩園區、三平臺、四要素”為特色的“1234”雙創體系,形成市場化主導、全球化鏈接、多元化投入的“政產學研金介用”聯動發展模式。2015 -2017年,全區工業企業數年均增長13 %,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20%,市場主體年均增長41%,增幅居全市、全省前列。2017年4月李克強總理視察威海時,對該區的雙創工作給予高度肯定,2017年6月正式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構建一個校企地聯動發展的雙創鏈條
威海高新區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雙創孵化載體的做法,按照“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業園區產業化”的思路,深入探索政府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發展機制,2015 -2017年,全區雙創孵化載體面積增長了100%、達到100萬平方米,在孵雙創項目增長了150%、突破1000家。一是支持高校建設育苗器,培育優質初創期項目。鼓勵駐區高校利用自身資源建設育苗器,給予資金、配套、創業輔導等支持,并將高校育苗器及其入駐項目同等列入政策支持名錄。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12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園一期已竣工,注冊了3個產業研究院,培育了22個雙創項目。山東大學(威海)等其他4所駐區高校在建育苗器23萬平方米,11個雙創項目進入準產業化階段。二是理順官辦孵化器功能,為雙創項目提供加速服務。將政府主辦孵化器的功能定位為加速,一端鏈接育苗器的初創資源,一端鏈接專業園區推進產業化,使其成為整個雙創鏈條的中端,目前16.3萬平方米的官辦孵化器入駐加速項目230個,累計孵化畢業項目118個。三是引導企業建設專業園區,承接雙創成果產業化。引導北洋集團、華田集團等骨干企業建設40萬平方米的專業雙創園區,為實現產業化的雙創項目提供“拎包入住”服務,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華田智能裝備園剛剛成立一年,入駐項目3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
打造兩個市場化主導的特色園區
按照“園區共建、設施共享、平臺共用”的思路,威海高新區建設了18平方公里的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10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園,并同步配置“政產學研金介用”等公共服務資源,打造各類雙創資源集聚的“4.0新型園區”,到2020年兩大園區將集聚雙創項目500個以上,園區收入雙雙突破1000億元。一是園區共建。政府主導成立國有運營公司,以打造整體上市的新型科技園為目標,面向海內外雙創項目提供“廠房定制、租售靈活”的便利化服務。目前,已建成專業立體廠房62萬平方米、在建50萬平方米,入駐雙創項目40多個,總投資超過120億元,比企業自建廠房時間至少縮短2年、容積率提高80%以上。二是設施共享。園區集中配套研發中心、動力中心、滅菌中心、人才公寓等生產生活配套,低成本為雙創項目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園區內已建成5萬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會議室,3萬平方米的公共餐廳、人才公寓,1萬平方米滅菌中心、動力中心,為入駐項目節約成本30%以上。三是平臺共用。政府主導建設工信部電子信息及智能裝備發展研究院、山東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山東省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平臺入駐園區,企業以聯合創建和“創新券”等方式共用創新創業平臺,有效破解了雙創企業缺少高端創新資源的瓶頸。
威海高新區雙創示范基地
整合三類全球化鏈接的支撐平臺
以打造“立足半島、面向日韓,以兩化融合為特色的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為總體目標,威海高新區整合研發創新、公共服務、產學研合作三類平臺,形成全面向雙創項目開放的政府搭臺、企業主導、多元交匯的平臺支撐。目前,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已經成立運營公司,投資44億元的36萬平方米研發綜合體正在建設,“1+3+N”的平臺體系已經形成。一是積極整合研發創新平臺。全區擁有省級以上企業科技創新平臺88家,其中國家級11家,威高牽頭的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迪尚牽頭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創業平臺等行業共性平臺面向全行業開放共享,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二是主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政府主導建設一批普惠性、服務型平臺,目前全區已經建成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中物院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以及30多個省級以上平臺,發揮了立足威海、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作用。三是不斷完善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駐區高校建有各類科技創新機構135個,引進成果轉移機構21家,依托北京化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工信部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機構,已落地雙創項目30多個。
完善四位一體多元化的雙創生態
威海高新區積極整合政策、資本、人才、文化等保障要素,統籌推動服務鏈、資金鏈、人才鏈、文化鏈的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體系。一是完善政策支持。積極探索進一步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主動承接“2號公章”、差異化考核、自主設崗、推行清單管理等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為創新創業提供優越的政策環境。二是發展科技金融。啟動“融資超市計劃”,成立了全省首家科技支行、全省首批天使基金、全省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各類基金總量超過30億元,直接為雙創企業提供融資16億元,推動18家雙創企業登錄新三板,占全市的41%。三是實施“英才計劃”。推行柔性引人,給予人才創新支持、創業扶持和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全區集聚“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重點人才50多人,省市首席技師、高級技師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1000多人,人才總量超過6萬人。四是營造雙創文化。實施“領航計劃”,充分發揮區內高校和科技型企業集聚的優勢,舉辦各類雙創活動。政府主辦、企業承辦的“威高杯”、“北洋杯”、“迪尚杯”等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已經上升為國家級賽事,征集海內外雙創項目1900多個,100多個雙創項目實現了“全球孵化、跨境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