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打造國際一流金融平臺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12 點擊:次
10月10日,由高新區管委會、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區塊鏈與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聯盟聯合主辦的“新時代 新金融 新動能”2018第二屆中國(濟南)新金融高峰論壇在高新區舉行。金融界精英、學術界權威人士、企業界總裁等400多人聚集一堂,掀起金融圈頭腦風暴。
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研究院成立
論壇期間,濟南高新區金融辦、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區塊鏈與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聯盟相關負責人揭牌共建山東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研究院。
山東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雄厚研究基礎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與基金的產業優勢,將聚焦學科與人才建設、平臺建設、技術研究、行業應用、智庫建設等五大重點目標,充分利用數據資源,發揮數據這一關鍵生產要素的作用,開展區塊鏈核心共性技術及行業技術研究,圍繞行業實際需求搭建行業區塊鏈云服務平臺,推動關鍵區塊鏈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
在金融平臺構建方面,高新區管委會與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聯合打造了互聯網金融(山東)產業園。該產業園為山東省首家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凝聚了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三方力量,集招商集聚、智能監管、融資為一體,乃山東領先的智慧創新型產業園區。目前,該產業園已經吸引數十家新金融企業入駐高新區,形成了一個新金融健康發展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生態示范圈。
現代金融業需把握四個導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以《構建新時代金融體系》為主題作了主旨演講。他表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需要金融密切配合。他認為,建立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是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核心,應把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作為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
如何建立現代金融體系?何德旭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設想。“一”是要圍繞“一個核心”,即建立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二”是兼顧兩個“方面”,既要做好頂層設計,又要做好長遠安排;“三”是堅持三個“思維”,分別是“新時代”思維、法制化思維、互聯網思維;“四”是把握四個導向,即市場化導向、綜合化導向、普惠化導向和國際化導向;“五”乃五個方面,要重點完善金融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建立金融市場體系、強化金融監管體系、優化金融環境體系。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秘書長、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等就金融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展開深入討論。
本次論壇還就“新常態下的金融創新發展的機遇與瓶頸”這一熱點話題舉行了圓桌對話。蘇寧金融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聽財經主編黃家怡、同盾科技副總裁魯統波等重量級嘉賓出場,進行深入對話交流,針對“去金融化”的機遇和挑戰、金融創新的本質等話題,共同探討了新時代下金融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新問題與新挑戰。
高新區金融企業達700家
高新區積極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用科技興區,靠金融強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平臺。目前,高新區掛牌企業達114家,上市掛牌企業居全國高新區前列。
金融平臺助推了高新區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高新區GDP達518.4億元,增速為全市第一位,達到10.1%的比例。1—6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8億元,增速也是全市第一位;高新區外貿出口逆勢增長,今年1—8月份,外貿增速總額同比增長17.5%,領跑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
高新區在穩步發展傳統金融業態的同時,大力發展財務公司、股權融資公司,金融業發展呈現出傳統業態穩、新業態蓬勃發展態勢。目前,高新區擁有700多家金融企業,地方性融資組織注冊規模超過了220億元。國際化金融中心漢峪金谷憑借強大的經濟吸附能力,吸引金融機構和總部經濟企業30余家入駐,并建立了人才、產業、資本金融平臺。
如何提高新動能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如何引導金融業正向發展?高新區將進一步聚焦創新人才服務手段,推動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作出更大貢獻。
新金融高峰論壇至今已舉辦兩屆,形成了品牌效應,其在金融領域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持續效應明顯,論壇影響也越來越大。主辦方今后將長期持續打造這一品牌活動,為山東乃至全國的新金融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