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無中生有”的義烏“硅谷”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15 點擊:次
40多年前,每當夜幕降臨,義烏蘇溪鎮上甘村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屋外石頭上數星星。
他們大概從未想過,40年后的今天,與村子僅一街之隔的那塊連綿山坡、農田貧瘠的地方,會誕生一個給義烏帶來希望的“小鎮”,一座給世界帶來“光明”的“城”。
改革開放40年,義烏已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超市”,書寫著“無中生有”“莫名其妙”“點石成金”的義烏經驗。然而,在短短幾年間,義烏又一次刷新了世人的印象———“世界光明之都”,這是吃改革飯長大的義烏,主動作為、開拓創新的又一個奇跡。
在這座昔日以服裝行業起家的義北小鎮——— 蘇溪,平地崛起一個光源科技小鎮、一個省級信息光電高新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華燦、瑞豐、木林森、愛旭等一批“光電”巨頭云集于此,一次次創造“義烏速度”,星星燎原,正努力用光點亮整個世界。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蘇福路,路面寬敞,雙向6車道,連接著高新區管委會和園區企業。沿著這條筆直平坦的柏油大道,一路向東,10分鐘車程就能開到頭。
40年前,這里卻是截然不同的場景。那一年,華燦董事長周福云15歲。每個周日,他都要挑上一個星期的口糧,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從上甘村翻山越嶺來到這里讀書。
8年前,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厚軍剛剛調任至此。每當他要去園區走一遭,都得經歷“山路十八彎”。也是在那一年,義烏提出了要在這里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工業園區。而當時,義烏全市的工業總產值只有1000多億元。
“在那時,提出這么高的目標,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天方夜譚。”吳厚軍回憶說。
當時的工業園區是遠近聞名的襯衫基地,“前店后廠”的模式,使這里一度輝煌。隨著全球經濟的沖擊,襯衫基地開始面臨轉型,經歷了洗牌,也觸到了行業“天花板”。
2014年,電商沖擊,外貿結構調整,讓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義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補齊工業短板,尋得義烏的經濟增長極、新動能?……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
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換帥”,也正說明了義烏當時的“焦慮”。
如此大的命題擺在面前,也使從市府辦剛剛調至工業園區任職的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朱位松,一時夜不能寐。
“沒有高新產業,市場就得不到轉型,這就倒逼我們必須要朝著高新產業發展。”在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論證后,義烏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整合省級工業園區和義烏科創新區重要產業和科技人才資源,成立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集全市之力助推高新區發展。
園區規劃面積147平方公里,毗鄰國際商貿城,距義烏機場、保稅物流區、高鐵站等僅十分鐘車程,高鐵抵滬約一小時,具備了明顯的地域優勢。
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園區,僅有地域優勢顯然是不夠的。招商引資,引鳳來棲才是發展的硬道理。對于園區的管理者們來說,這是巨大的考驗,也是異軍突起的唯一出路。
目標明確了,高新區給自己下了“死命令”:一年打基礎、二年出初步成效、三年打翻身仗。
“還好來了義烏”
2015年,和眾多義烏人一樣,在經歷了擺地攤、辦服裝廠、印刷包裝廠等,積累了原始資金,最后投身LED產業并一舉獲得成功的周福云,即將啟動華燦新一輪重大投資。
那年,周福云52歲。此輪投資的意義對年過半百的周福云來說,不言而喻。在彼時競爭激烈的LED市場中,項目早一日上馬,就是早一步搶得先機。
同樣的,華燦投資的消息給亟待破局的高新區也帶去了“曙光”。盡管當時,武漢、張家港等地前期已與華燦高層基本談妥了扶持政策。在義烏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園區不氣餒不放棄,幾十次往返于武漢、張家港等地,與華燦董事會成員接觸,動員他們到義烏投資。
“當時,園區工作人員甚至還開玩笑跟我說,如果項目不回來,他們就打算住到我家去,吃我的、用我的。”周福云笑著說。盡管是玩笑話,但他的確被這種招商精神感動了。
全年有280天以上都在天上飛、地下行,不分晝夜,沒有休息天,一直在路上。憑著這樣的拼勁,2016年2月13日,高新區與華燦正式簽訂了項目投資協議,華燦回家了。
從打下第一個樁到點亮第一顆芯片,華燦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今年,項目年產值預計可達20億元,這是讓人驚訝的義烏速度。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華燦的示范帶動下,瑞豐光電、木林森等LED龍頭企業也相繼入駐園區,還跨國并購了美國美新半導體和德國歐司朗項目,義烏由此構建完成了國內首條LED全產業鏈。
隨著LED產業鏈的構建完成,另一個相關產業——— 高端太陽能光伏產業進入了高新區的視野。
廣東愛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單晶PERC電池制造商。盡管在廣東佛山設有工廠,工業基礎也不差,但最終還是選擇來到義烏。和華燦“磁場效應”一樣,愛旭項目的入駐,同樣吸引了東方日升等一批相關企業的到來,高新區正在形成又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就是創造奇跡的地方。每一次,我都會和招商對象說,義烏是神奇的土地,來這里就會發生神奇的故事。這里的政府有擔當、敢作為,提供‘保姆式’服務,講策略,謀效率,搶時間,不把‘最多跑一次’當空話。”朱位松深有感觸地說。
以為至少幾年才能投產的華燦,根本沒想到這么快就能生產上馬,并由此搶占先機,坐穩了全國第二把交椅;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愛旭,今年項目年產值預計達到35億元,連說比企業預想得效果還要好……
“還好來義烏,不然要后悔了。”“義烏是最適合譜寫奇跡的地方。”……這些是所有入駐企業的心聲。
“別人不敢想的干起來了”
站在畫滿紅線的園區規劃圖前,高新區招商團隊難掩心中的喜悅:“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我們干起來了。曾經看似遙遠的千億級目標如今觸手可及,創造義烏工業新的傳奇,未來相信也不遠了。”
據統計,2017年和今年1-8月,義烏信息光電(LED)產業產值增速分別達到125%和182%,拉動全市規上產值增速近8個百分點。這個增速貢獻主要來自高新區。不久前,光源科技小鎮剛入圍省級特色小鎮第四批創建名單。
義烏“從無到有”打造LED全產業鏈條的成功經驗,更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省委書記車俊批示肯定義烏強化優化招商引資促進民間投資的做法并要求全省推廣,省長袁家軍調研義烏LED產業時提出了打造“世界光明之都”的殷切期望。
如今的高新區,信心更足,目標也更大了。它又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力爭到2025年,實現兩個千億級產值的產業,并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接下來,我們將實施招商和招才兩步走。既招大選優,繼續探索跨國并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現‘彎道超車’,也要不斷為企業‘輸血供氧’,打造創新發展和人才競爭的新優勢。”高新區主任王國成說。今年簽訂的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遷建項目、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浙江分院等,都是高新區為打造人才聚集新洼地、創新發展新高地打下的良好開端。
正如馬云所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項目如同星星之火,在高新區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招商項目如雨后春筍,在高新區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大力推進義烏實現高質量發展,勇當金義科創廊道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