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新區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1-19 點擊:次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開通前,工程檢測人員乘坐產自肇慶高新區的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檢修車作最后的檢查。
在大橋建設期間,跨海大橋、海上風電、碼頭、海上平臺等建筑的施工都需要用到液壓打樁錘。為這些液壓打樁錘提供液壓缸的也是來自肇慶高新區的企業——南曦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優化區域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戰略正式走向前臺,一個包括肇慶在內的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大灣區時代已經來臨。作為我市經濟發展龍頭的肇慶高新區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肇慶高新區制造”也深深融入大灣區產業合作中來,肇慶高新區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堅定不移走產業強區之路,持續深入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為大灣區發展貢獻著來自肇慶的力量。
搭建創新驅動“1+N”政策體系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是肇慶高新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銷售額已從剛成立時的3000多萬元增長到目前的超4億元。
作為我國禽流感疫苗定點生產企業之一,大華農創業之初依靠國家訂單實現快速成長。近年,隨著傳統禽流感疫苗價格逐漸下降,大華農將目光瞄準高附加值產品,以每年占銷售收入8%以上的科研投入,成為世界首個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生產企業,近5年實現25%的銷售收入增長。
大華農只是肇慶高新區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肇慶高新區高度重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近年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若干意見》及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金融等“1+N”政策體系,鼓勵和支持創新發展。
據統計,肇慶高新區今年共組織62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申報新認定44家),5家高企意向整體搬遷引進;新引進和建設武漢大學(肇慶)粵港澳環境技術研究院、哈工大新能源車輕量化復合材料研究院、鼎優(肇慶)新能源創新研究院,組織了華師大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申報省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4家研究院被認定為市級新型研發機構。
重點引進整車企業
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把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吸引了浙江之信集團和中電汽車布局,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向肇慶高新區集聚的態勢。
目前,肇慶高新區引進了小鵬汽車、中電汽車等4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1家特種汽車改裝企業和18家汽配企業,總投資額超300億元,達標達產后年產值超100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電機、電線、輪胎、底盤、中控鎖、傳感器、照明系統、制冷設備等汽車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今年1—9月,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接近200億元。
產業發展,需要龍頭帶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這個龍頭就是整車企業。在開展“招商引資年”工作中,該區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招商作為重中之重。肇慶與小鵬汽車相識157天就“喜結良緣”。目前,投資100億元的小鵬汽車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肇慶基地)以及鼎星新能源汽車已開工建設。
鼎星新能源汽車項目首期總投資40億元,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萬輛新能源大客車,20萬輛乘用車,年產值150億元。該項目計劃明年元月試生產。
變“先批后建”為“先建后驗”
打造大灣區營商環境新高地
經過多年發展,肇慶高新區已進駐企業500多家,共有國內外上市公司近50家,包括中國國電、韓國現代和唯品會等年產值超50億元的全球500強企業。▲上接01版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堅持以“366”工程和“1133”工程為重要抓手,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龍頭或區域骨干等具有“頭雁”效應的企業和北上廣深等科技創新高地,與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型機構進行多渠道、全方位對接,全力引進高企以及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項目。
做好招商引資的同時,肇慶高新區著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探索試行了項目直接落地改革,變投資項目“先批后建”為“先建后驗”,實現投資項目“直接落地”。萬洋眾創城成為享受這一便捷服務的首家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謝國海說:“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企業取得土地后只需遞交用地規劃許可、土地成交確認書、企業承諾書、樁基施工圖圖審單位蓋章件,即可領取施工通知單全面開工,相關審批文件6個月內補齊即可。”9月30日,公司遞交資料后即刻領到了施工通知單,國慶期間馬上開展樁基施工,項目建設周期至少可以縮短2個月。
今年1-9月,肇慶高新區實現GDP157.48億元,同比增長11.6%。前三季度,全區共有74個項目通過區進園評審會,計劃投資總額368億元。新簽訂項目投資協議38宗,涉及投資總額377.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75.5%,其中投資額超100億元項目2個,分別為投資100億元的國信通電子項目和總投資110億元(一期30億元)的萬洋眾創城項目;另有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