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積蓄“內外兼修”之美 勾勒“文明新版圖”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1-18 點擊:次
去年,在高新區獅山橫塘街道文體中心,一個隆重而又特別的頒獎大會正在舉辦,獲獎的是來自獅山橫塘街道所屬的48個商品房小區的物業管理企業。它們因在高新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共分得獅山橫塘街道發放的521萬元獎金。
作為蘇州首批因文明城市創建獲得考核獎勵的商品房小區物業管理企業,是高新區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一個求新求變的縮影。
近年來,高新區大力實施“禮儀高新、德善高新、志愿高新、誠信高新、文化高新”五大實踐活動,通過文明禮儀普及,深入開展挖掘選樹道德模范、志愿服務“萬千百十”工程、“我們的節日”、情暖萬山、文明號專列、社會文明提升日等活動,積蓄“內外兼修”之美,勾勒出“文明版圖”,文明之花正在蘇州西部常開常艷。
志愿服務 筑起文明風景線
在高新區的街頭,每天總能看到一群熟悉的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活躍在居民小區、主次道路、背街小巷、商店市場,他們是高新區首批文明城市建設市民巡訪員。
每當發現投放點垃圾未及時清理、占道經營的攤販、經營活動鋪到店門外公共道路……市民巡訪員以“觀察社會、引導文明、推動創建、促進和諧”為宗旨,對這些不文明的現象,用手機拍下來,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記錄、上報,督促責任單位第一時間落實整改。
“這些市民巡訪員,是我們文明城市創建的監督員、宣傳員與聯絡員。他們通過集中與分散、明察與暗訪、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拍照、文字記錄等形式發現、采集和上報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文明現象,開展文明勸導,督促創建進展,宣傳創建成效。正是這些有著‘啄木鳥’精神的市民巡訪員,我們讓一些城市治理的疑難雜癥得到控制、緩解,甚至根治,幫助城市更健康、讓市容更整潔。”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吸引更多市民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發揮志愿服務精神,去年5月,高新區創建辦在區鎮兩級以志愿者協會和社區志愿者服務站為依托,面向社會招募文明城市建設市民巡訪員,參與“文明巡訪”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考核,67名關心文明城市建設、責任心強、作風正派、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志愿者成為首批文明城市建設市民巡訪團團員。劉朋敬團隊是滸墅關經開區文明城市建設市民巡訪團的三個小組之一。他和家住滸墅人家的尹建真、理想家園的魏美琦組成文明巡訪“三駕馬車”。他們的巡查區域南起嵩山路北至滸墅人家北,東起大運河,西至中環西延東。從6月1日上崗起,他們成為這條區域的“啄木鳥”,對不文明現象“糾錯”,極大地推動了文明城市的創建。
不僅是市民尋訪團,在馬浜社區,在獅山橫塘街道,在蘇州科技城,在蘇州(太湖)馬拉松賽等地,都活躍著志愿者的身影,他們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讓志愿服務,成為高新區的一張閃亮的文明名片,筑起了一道文明風景線。
家住滸墅人家的仲靜靜,是一位“熱心人”。2017年,她加入了滸墅人家微心愿志愿服務隊,靠著自學的美術功底,在滸墅人家社區不同樓道里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創作,從傳統美德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舊物改造到老照片留念,畫了一幅又一幅圖文并茂的宣傳畫。“我們社區的樓房都是新建的,白色墻壁比較多,我覺得可以在白色墻壁上畫一些宣傳畫,讓小區更具有中國風,也讓小朋友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仲靜靜說,“未來,我們將在樓道內打造更多的樓道文化,讓居民感受到文明新風尚。”
在楓橋,楓橋街道以新市民為依托,去年4月就組建了蘇州首支新市民平安志愿者服務隊——平安楓橋志愿服務隊,通過義務巡邏、法制宣傳、群防群治,為平安高新、志愿高新添磚加瓦。“目前,平安楓橋志愿服務隊已在馬浜社區、馬澗社區等小區成立了9支志愿者分隊,注冊人數多達385人。平安楓橋志愿服務隊馬浜支隊成立以來,小區內盜竊車內財物的案件為0起,之前每個月都有3-4起。”楓橋派出所社區副所長夏坤感慨道。
如今,高新區正在啟動“萬千百十”工程,即新增1萬名注冊志愿者、開展1000次志愿活動,組建100個志愿團隊、打造10個知名志愿服務品牌。
數據顯示,目前,高新區已有“四點半”學校、愛的工程師、秀岸綠葉、綠舟應急隊、金鄉鄰便民服務、好鄰里文明交通志愿崗等一大批志愿服務團隊和組織,并成立了高新區志愿者協會,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高新區落地生根、發揚光大。這些“紅馬甲”長期活躍在全區各地,成為高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一個個“紅馬甲”正引領著文明新風尚,不斷為高新區注入文明城市的溫度。
從“蘇州好人”到“好人文化” 身邊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在高新區,好人不再僅僅是一個個好人、一群群好人,而是通過厚植于崇文厚德的傳統文化,通過對精神文明典型持之以恒的培育、選樹、宣傳和推廣,不斷加厚高新區的道德土壤,最終孕育出一種“好人文化”,噴涌出“一花引來百花香”的喜人現象。
去年7月,來自滸墅關經開區的保安侯志愿入選“中國好人榜”,這是高新區的第11位“中國好人。”4個月前,侯志愿在他值守大廈的沙發上發現了一個手提包,打開一看,手提包內居然放著17萬元現金。對于月收入不多的保安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這筆“從天而降”的現金,并沒有讓侯志愿“動心”,他毅然選擇了返還失主。他拾得17萬元現金不動心的誠實守信先進事跡備受矚目。
同樣是去年6月20日,蘇州科技城醫院的蔡瑜在乘坐火車的途中,聽到火車廣播說,車上有人全身癱軟,需要救護。作為醫護人員的蔡瑜,立即放下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沖到病人所在的車廂進行救護。在細心、專業的觀察下,蔡瑜判斷這一癥狀十分像甲狀腺手術后低鉀血癥。在她一系列處理下,小伙子安全下車。這不是她第一次見義勇為。此前,在小區門口看到有人跌倒不起,蔡瑜在判斷病人是休克后,第一時間撥打了120將其送往醫院。在武漢,蔡瑜也遇到過突然暈倒在馬路中間的老爺爺。經驗豐富的蔡瑜判斷出老爺爺是中風,為其撥打了120,確認患者被送往醫院后,她才默默離開。
“高新區好人層出不窮,很大程度上與高新區崇文厚德的傳統文化有很大關系,但更為關鍵的是高新區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設和宣傳引導。”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高新區著力打造“德善高新”道德實踐品牌。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典型培樹活動,以更好汲取榜樣的力量,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典型選樹、推廣、保障機制的“光合作用”下,高新區精神文明建設花開滿園,凡人善舉層出不窮。2017年年底以來,高新區新增“中國好人”2人,“江蘇好人”1人,“蘇州好人”7人。截至目前,高新區已涌現出“中國好人”12人,“江蘇好人”5人,“蘇州好人”19人。
文明鄉風 助推鄉村振興之路
粉墻黛瓦、河涌環繞、木格花窗、青青山林、茂林修竹……走進高新區的鄉村小路,一幅稻香蛙鳴、村容整潔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美如畫中”看起來不僅僅是高新區美起來的人居環境,更是傳遞出高新區美麗的鄉風民風。
近年來,高新區深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將美麗村莊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樹立文明鄉風的主要抓手,以人居環境美起來、鄉風民風美起來為目標,不斷提升村民的文明素養和村莊的文明程度。
通安鎮樹山村是高新區首個“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江蘇省鄉村振興旅游富民先進村……。多年來,樹山村著力改善人居環境,與世界知名設計團隊合作,先后編制了“夢溪花谷•溫泉小鎮”“樹山改造升級”等規劃方案,將保護文化風貌和地域特色理念充分融入到美麗村莊建設中。在優化村莊面貌和人居環境的同時,樹山還組織開展文明經營、信用戶、信用村等誠信創建活動,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在重要傳統節日期間,常態化開展經典誦讀、節日民俗和文化娛樂活動,發掘培育了“制木名家”顧紅達、“中秋兔燈傳人”朱阿婆等農村文化能人和文藝活動骨干。此外,樹山村還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載體,面向廣大村民、青少年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將具有樹山歷史文化特色的“唯和呈喜”鄉賢文化融入日常生產生活,形成濃厚的崇德向善氛圍,不斷提升樹山村的文明程度。
在滸墅關鎮,挖掘文化古跡、發掘民俗文化、整理傳說故事的精神內涵成為塑造鄉風的重要抓手。滸墅關“關席”自古久負盛名,在《滸墅關志》中早有記載,并在清代一度成為御用貢席。然而隨著社會變遷,織席這門傳統手工業逐漸走向衰落。如今,滸墅關鎮正在探索建立草席精品展示館、生產觀賞基地,重新擦亮滸墅關“關席”這張文化名片,不斷滋養高新區文明鄉風。
高新區通過深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涌現了越來越多特色鮮明的美麗村莊,這些村莊也享受著人居環境美起來、鄉風民風美起來的“紅利”。如今,樹山村憑借著優美的生態環境、遠近聞名的鄉風民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同時也吸引了一批批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回到鄉村。目前,樹山村已發展餐飲住宿、農耕體驗經營戶近400戶,從事鄉村旅游服務業的村民超1000人,僅靠銷售農產品和發展旅游,村民平均每戶年收入可達12萬元。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根。高新區的村民正在用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構建文明鄉風民風,為生于茲養于茲的土地注入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最是文明花開時。伴隨著高新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扎實推進,蘇州高新人的精神家園必將花開花艷、常開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