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力推鄉村振興 建“五大平臺”助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3-13 點擊:次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勞動力大省,四川去年相繼出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等政策。
近年來,隨著成都“東進”戰略全面鋪開,成都高新東區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陸續返鄉發展。面對“返鄉就業創業流”,成都高新區以抓好農民工群體的黨建工作為重點,探索搭建政治平臺、服務平臺、實訓平臺、就業創業平臺、展示平臺等助力農民工發展的“五大平臺”,為實現鄉村振興凝聚新力量。
2018年成都高新東區共吸引農民工268人返鄉就業創業。針對返鄉農民工創辦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都高新區通過黨建、聯建、掛靠建等方式,創新農村產業黨組織設置,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形式。目前,成都高新東區73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的組織實現了全覆蓋,16名返鄉農民工的自主創業項目實現年收入5萬元以上。
為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成都高新區還持續實施“定向黨員發展行動”,推廣“原籍吸納、持續培養、雙向考察、兩地公示”農民工黨員發展機制,對入黨申請人實行駐地和原籍“雙邊培養”。結合“百村千雁”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行動,成都高新區已在農民工黨員中培育17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5人擔任村主任、89人已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培養。
因一條新聞回鄉發展
村主任年逾40上“大學”學技術
今年春節過后,在成都高新區外出務工青年聯歡活動上,成都高新東區石板凳鎮長堰村村主任劉仁倫受邀為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劉仁倫稱,一切源于一則“新聞”。
2013年6月的一天,在成都當藥劑師的劉仁倫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成都第二機場落戶蘆葭鎮”。“當時我就覺得回家鄉發展的機遇來了。”
很快,劉仁倫回到石板凳鎮創業,投入30余萬元積蓄發展大棚蔬菜和草莓產業。然而,沒有技術、沒有品牌,甚至沒考慮銷路,僅憑“一腔熱血”便開干的劉仁倫遇了“冷”,初次創業未能成功。“后來我就去外地參加草莓節,去學習,才發現人家的草莓有品牌、有理念、有先進技術。”劉仁倫說,從那以后他開始學習鉆研種植技術,2016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劉仁倫還報考了四川農業大學的農業技術與管理專業,積極同全國草莓種植的先進群體“浙江商會草莓協會”對接,引進優良苗木、技術及管理方式。
經過兩年醞釀,2018年,劉仁倫創辦了成都市馨港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馨港就是‘溫馨的空港’。”劉仁倫解釋,采用了新技術、新品種的“馨港草莓”比普通的草莓甜度高出1-2度,而這一點點“甜”的背后卻是嚴格的無公害、綠色培育的過程。
在成都高新區的支持下,劉仁倫帶領合作社成立了黨支部,帶動石板凳鎮長堰村、簡陽市平泉鎮黃嶺村和金馬鎮榿木村發展冬草莓110余畝,解決當地就業40余人。如今,品質出眾的“馨港草莓”每天發往全國各地,僅長堰村每月銷售額就達到了8萬元。每一份草莓的包裝盒上,都印著劉仁倫自己精心設計的廣告詞。
“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致富,讓我的成就感更強。”劉仁倫說,最近,“馨港草莓”正在申請無公害食品,自己也將要從川農“畢業”了,長堰村的2019年鄉村振興規劃也出爐了。未來,長堰村將依托草莓種植發展鄉村旅游,實現生態美、百姓富。“這也是草莓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
棄商種草莓
“85后”人大代表的“土地情結”
在成都高新東區蘆葭鎮烈士村,年輕的毛治群是為數不多的“留守”青年之一。
2015年之前,毛治群和很多家鄉的年輕人一樣在外發展,她和愛人在山西從事服裝批發生意。在獲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選址蘆葭鎮的消息,一直有著“土地情結”的毛治群同樣決定返鄉創業。“父輩們對土地有感情,但是有心無力,我們這代人幾乎沒有人愿意回家種地,我想要嘗試并有所突破。”毛治群回憶。
回鄉后,毛治群利用自留地種起了草莓,建起了蘆葭鎮第一家草莓基地。“第一年情況很好,一畝地有1萬多元的利潤,種了6畝地,賺了十多萬。”但順風順水的毛治群并沒有滿足,她開始尋找不足。毛治群稱,自己雖然種植草莓多年,卻仍在不停摸索學習最佳的種植技術和經驗,今年,她甚至有了“無土栽培”的大膽設想。
針對毛治群這類回鄉創業青年對現代農業技術的需求,成都高新區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等優勢,開展“創新大講堂”“創業沙龍”“技能大比武”等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互動交流活動。“去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專場培訓40余次、培訓返鄉農民工200余人次,多名農民工通過興辦合作社踏上創業致富之路。”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成都高新區還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稅費減免”“融資貸款”等多項扶持。
去年,毛治群當選為成都市人大代表。她在2018年成都市兩會上提出了為草莓購買“農業保險”的建議。三個多月前,她的建議在成都高新區得到落實。成都高新區財政補貼75%,種植戶出資25%,共同為蘆葭鎮的草莓買了一份“保險”,種植戶創業風險進一步降低。
如今,蘆葭鎮的草莓種植規模從當年毛治群一家的6畝發展到了1000畝。“這里以后就是機場跑道,”毛治群指著身后的土地告訴記者,“鄉村在振興,家鄉發展有未來。我希望出門在外的年輕人都可以回來發展,家里也就不再有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了。”她說,2018年,她的草莓基地年收入20多萬元,今年,她希望擴大再生產。
據悉,作為成都“東進”戰略的主陣地,成都高新東區正加快建設目前國內規劃面積最大的空港城市——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去年,成都高新區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城鄉融合發展新典范的意見》,未來5年,成都高新東區將規劃建設4個特色小鎮、10個特色村、3個田園綜合體,創建5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結合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規劃建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一二三產業聯動、生產生活生態共融共生為統領,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典范和現代都市人的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