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高新區:“四鏈”融合助推產業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9-14 點擊:次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企業創新模式需要從單打獨斗走向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需要緊密聯結在創新紐帶之下融通發展,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常熟高新區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錨定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不斷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2020年,常熟高新區被認定為江蘇省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
做強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拓展技術產業應用
常熟高新區內有超過14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包括1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31個項目。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園區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加速形成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集群效應日漸明顯。
以氫能源產業為例,常熟高新區內集聚了豐田研發、重塑科技、捷氫科技、治臻新能源、擎動科技等氫能源頭部企業,這些大企業的輻射作用,為中小企業帶來了進入整個產業鏈、創新鏈的機會,帶動中小企業實現技術、產品、業態等模式創新。
近兩年來,常熟高新區已集聚32個氫能源產業項目,初步形成集整車研發、動力系統及核心部件研發與制造、加氫站設施、車輛示范運營于一體的較為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體系,成為國內氫能源產業高地。
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能夠有效帶動創新平臺載體向市場化、專業化、精準化發展,加速向技術源頭和產業應用“雙向拓展”。
由常熟市政府、項目團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3方共建的常熟高新區先進金屬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究所,組建起了由國家級領軍人才領銜的成熟研發團隊,旨在形成以先進金屬材料為核心領域的產業化研發、孵化、加速和投資“一體化”生態體系。近年來,該所多項自主研發項目初步顯現產業化成果。其中,超純凈均質化高溫合金產業化項目,已陸續簽訂包括航天用GH99高均質圓棒材料開發、核電用超純凈不銹鋼等在內的多項合同。其下轄的鐵馬營孵化器累計衍生孵化加速企業37家,離岸孵化加速企業42家,逐步形成了“專業技術平臺聚集硬科技產業化項目、硬科技產業化項目帶動產業鏈招商”的良性循環。
優化人才鏈
打造多層次創新梯隊
常熟高新區發揮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領作用,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打造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雙創人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主的創新梯隊。
園區出臺《推動常熟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優化科技人才政策體系,突出高端引領,推進人才強區。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工程,緊盯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努力招引更多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符合產業需求的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來常熟高新區投資創業。
2011年,國家級領軍人才陳毅敏在常熟高新區成立蘇州英華特渦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通過自有技術研發新產品,打破外資制冷壓縮機壟斷,填補了國內高能效雙向柔性渦旋式制冷壓縮機空白,成為國內唯一能夠量產渦旋式壓縮機的廠家。
激活資金鏈
建立多元投融體制
為發揮科技金融促進作用,深化金融服務,常熟高新區積極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制,設立開晟母基金,圍繞汽車零部件產業中的新材料、智能網聯、新能源三大領域打造專項產業基金,集聚80多家風投、創投、基金公司,管理資金超200億元,形成了由天使投資、種子基金、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組成的較為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持續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聯合信用中介機構、擔保機構和商業銀行,進一步推動“信、保、貸”聯動業務。
今年4月,中金上汽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簽約落戶,由上汽集團、中金公司、常熟高新區共同組建,將專注于投資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網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展望“十四五”,常熟高新區正壯大新產業,積蓄新動能,提升新能級,奮力譜寫“六美集大美、高新高質量”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