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納米機器人”發布!廣州高新區納米產業過千億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7-18 點擊:次
“小納米”撬動大產業!全球首個在活體內遞送藥物的“納米機器人”,能實現長效抗菌的納米材料,可以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護眼燈……在7月17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院士咨詢會上,一批納米“黑科技”成果正式發布。本次會議在廣州高新區舉行,會議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發揮納米技術在其他技術領域的交叉性和引領性作用。同日,“中國納米25人”院士高峰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等二十位兩院院士出席并作主題報告,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建言獻策。
會上發布了88項國際領先納米科技產業化成果,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聯盟戰略合作正式簽約。該聯盟由粵港澳大灣區納米領域龍頭企業、重點研究機構等創新主體共同發起,探索建立創新合作機制,引導納米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共建粵港澳納米產業協同創新生態。
納米科技正引領和賦能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首批發布的成果具有廣泛應用場景和廣闊市場空間,其中包括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腫瘤治療納米機器人、5G濾波器,引領液晶超清顯示、推動中國液晶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量子點光學擴散板,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的純無機納米防火涂層,能抑制眼軸伸長、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稀土燈等。
其中,納米機器人是最引人矚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醫用DNA納米機器人項目助理張甜介紹說,目前現有的腫瘤治療藥物除了殺傷腫瘤細胞之外,也會殺傷人體正常細胞。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通過靜脈注射,借助DNA納米結構特異性識別功能,待藥物到達特定腫瘤位置,DNA納米結構便會展開,其內部載帶的藥物旋即釋放出來,使得抗腫瘤藥物只針對特定腫瘤細胞產生作用。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在體內降解,不需要經過肝臟代謝,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如此豐富的“全球首個”“世界領先”納米科技產業化成果誕生于廣州高新區,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廣州高新區作為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已集聚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實現產值過千億。當前,廣州高新區還建成了46萬平方米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開辟納米經濟發展新賽道。在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聚焦納米科技研發建設了廣納院總部園區,在知識城聚焦納米科技產業化規劃了1.1平方公里的中國納米谷,集聚了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并出臺了國內首個納米產業專項政策“納米10條”,設立首個省區聯動“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指出,科技創新鏈的1-3級是基礎科學研究,4-6級是成果轉移轉化,7-9級是企業研發的產品與商品。在我國,4-6級往往是弱項,導致了創新鏈脫節。由趙宇亮院士領銜的廣納院是落戶于廣州高新區的新型研究機構,其使命就是打通科技創新鏈4-6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模式、建立源頭科技產業落地機制,為國家趟出一條產生科技源頭的產業創新之路。
截止目前,廣納院已引進5個院士團隊,近20位杰青,聚集了862人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目前,廣納院已有22個重大項目落地產業化,成功孵化12家高科技企業,申請國際和國內專利230項。當日發布的納米“黑科技”中,大部分是廣納院各研發團隊的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德岳表示,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搭建前沿科研平臺,與發明人共同研發、制定產業化方案,在推動科技產業化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科研職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建議,納米產業創新中心的發展要和大科學裝置平臺密切結合,解決產業化過程遇到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原校長劉良建議,創新高地應面向港澳,創立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離岸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說,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前景十分廣闊。
下一步,廣州高新區將以建設納米產業創新高地為契機,全面打通科技創新鏈,加速聚集高端納米科技人才,推動納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產業創新高地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