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高新區:跑步邁向百強國家高新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13 點擊:次
2022年,榮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累計入駐工業企業755家,投產企業58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004億元,同比增長8.5%。國家火炬中心考核排名上升17位,位列全國第122位。
在疫情反復、經濟下行、極端高溫和原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榮昌高新區交出的這份成績單顯得格外亮眼。工業總產值、戰新產值、工業固投等主要指標的增長均保持6%以上。這樣的增速背后,是榮昌高新區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闊步現代化的使命擔當和創新作為。
△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拓空間補短板夯實跨越發展新底氣
榮昌,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腹地,在推進市委“頭號工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支點效應。
面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榮昌高新區始終把穩住經濟大盤作為奮進新征程的定盤星,將自身發展置于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國家戰略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宏大格局中進行謀劃,勇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主力軍。
這樣的決策思維,很快就轉換成了同心同德的發展向心力。圍繞“兩高三新”的發展目標,榮昌高新區堅持產城景一體化發展,致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拓展高新區的發展空間,先后完成了現行管轄范圍28.8平方公里的四至邊界確定,制定出臺了《榮昌高新區擴容方案》,將園區管轄范圍由原備案面積27.87平方公里調整為100.07平方公里,高規格打造雙城經濟圈科創中心和川渝合作榮昌·隆昌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川渝合作榮昌·隆昌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是榮昌推進市委“一號工程”的標志性工程,一系列大手筆的擴空間、補短板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去年,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有效融資22.45億元。榮昌高新區產業技能培訓中心、高新區陶瓷產業園新建道路及土地整治工程、高新區(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配套設施、G348項目(園區段)、廣順四條路項目等5個項目竣工驗收,成渝雙城經濟圈科創中心、南部拓展區城鄉融合發展項目、榮昌電鍍集中加工標準廠房、人才長租公寓、高新區樓宇式標準廠房、板橋園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配套工程、永榮獨立工礦區居民避險搬遷安置區等在建項目正按時序順利推進。
創新發展理念、拓展空間容量、補足基礎短板,強力推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為榮昌高新區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夯實了堅實的根基和強大的底氣。
△嚴把產品質量關
優環境鑄活力勇當雙城經濟主力軍
營商環境的好壞,將直接投射到產業發展的活力。深諳其中奧妙的榮昌人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用良好的營商環境激活榮昌高新區的產業磁場與開放活力。
在榮昌高新區,以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為主要內容的放管服改革正在走向深水領域。統一申報、一窗受理、限時辦結和不見面審批、只跑一次或不跑路、告知承諾制、容缺后補等審批制度的改革實踐,將企業從過去繁雜的瑣碎事務中解脫出來,在改革與科技的雙重賦能中安心地發展主業,極大地釋放企業的內生活力。
榮昌高新區推出的“企業吹哨、部門報到”聯系服務企業制度,是靶向解決企業難題的創新實踐。區里制定出臺了《支持榮昌高新區范圍內企業融通發展六條措施》《2022年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助推企業達產達效大幫扶活動方案》等系列助企措施,實現了各種惠企政策的精準直達。
△陶瓷產業創新
“項目經理”和百名干部進百企行動,旨在為企業提供點對點的“幫辦代辦”服務,讓企業在落戶、建設和發展中少走彎路,不跑空路。根據榮昌高新區出臺的《關于建立項目促建獎勵制度的通知》和《關于切實解決企業項目竣工驗收“辦證難”工作方案》,對企業開工、建設、投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律按照“小問題不過夜、大問題不過周”的要求限時解決,扎實做好水、電、氣、土地、金融、物流等要素保障工作,并探索出了項目化推進、表格化管理、精準化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
隨著榮昌高新區法庭、榮昌區稅務局第三稅務所等機構的成功入駐,幫助企業辦理不動產權證難等遺留問題6個,辦理各類審批事項1986件,全年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162個,推薦秋葉機械、大愛成、琪泰食品等68家企業辦理“融易貸”貸款1.68億元,幫助企業招工4000余人。
放管服改革的權責關系重塑和管理模式再造,加速了榮昌高新區的要素集聚,激活了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也見證了榮昌營商環境的蛻變歷程和高質量發展的速度與激情。
△榮昌高新區堅持產城景一體化發展
穩增長強動能跑步進軍百強高新區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榮昌高新區圍繞創建百強國家高新區這個階段性目標,抓好招商引資這個關鍵性工程,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形成了“周周有簽約、月月有開工、季季有投產”滾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面對經濟下行、原料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加大等諸多困難,榮昌高新區堅持做強支柱產業、做大主導產業、做亮特色產業,聚力發展消費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農牧特色的“1+3+1”現代工業集群,打造以食品、服飾、陶瓷為支柱的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群和畜牧全產業鏈農牧高新產業集群,千億級的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6年,規上企業工業產值突破1800億元,培育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產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上市企業10家以上。
為做大產業引擎,榮昌高新區擦亮國家高新區“金字招牌”,把招商引資作為高質量發展“一號工程”。瞄準高新技術企業、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龍頭企業、上市企業和頭部企業,集中優勢力量重點攻堅,著力引進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成功簽約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與寧德時代廈門新能安、哈啰單車合作打造電動城市示范項目,中能國潤投資40億元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深圳市碧錦五金建材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建設建設包裝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新開工娃哈哈飲品、艾伯耐特、愛森堡玻璃等社會類投資項目104個,總投資520億元;重慶昊格新能源、德力玻璃、榮耀電子等60個項目竣工投產;東矩電子、高瞻眼鏡、淬智機械等83個技改項目投產達效,產能逐步釋放。
強創新、增動力,讓榮昌高新區特色產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頻頻出彩。依托國家畜牧科技城和成渝雙城經濟圈科創中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西部影響力的電子電路創新中心,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川南渝西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國家級孵化器“火炬云創”正式揭牌。去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8家,14個區級平臺、4個市級平臺,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1家、區創新研發孵化平臺171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82家。成功創新團隊成立了重慶吉棠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苧夏布(重慶)工業技術研究院、華西(重慶)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2家科技創新企業,國家級、市級眾創孵化平臺累計達到8家,在孵企業1700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10.93件,同比增長10.07%,R&D占GDP比重達4.4%。
掛圖作戰、靠前指揮的踔厲奮發,對表推進、精準落實的務實舉措,讓榮昌高新區在創建百強國家高新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亮點紛呈,走出了一條標準更高、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的中國式現代化工業強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