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一、北方第三!濟南高新區集聚“五區疊加”優勢實現高質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18 點擊:次
山東第一、北方第三!濟南高新區集聚“五區疊加”優勢實現高質發展
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總面積2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2萬人,集聚高新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五區疊加”優勢,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力軍”。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9.3億元、占全市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50.5億元、增速位于濟南市百億區第一位。在全國177家國家高新區中,排名山東第一、北方第三。
作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去年濟南高新區的工業增加值、限上貿易單位銷售額、規上服務業營收、進出口總額、到賬外資分別占全市21.1%、21.6%、28.9%、50.7%和1/3。今年,高新區錨定全年任務目標,全力以赴拼經濟、穩增長,以實打實的工作量、實物量推動發展,經濟運行保持“持續向好、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02.14億元、增長5.7%、占全市14.64%。1-5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3億元,同比增長8.8%,高于全市3.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2%,高于全市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高于全市1.6個百分點;限上銷售額實現1198.6億元,同比增長24.9%,高于全市13.1個百分點;限上零售額實現72.9億元,同比增長20.8%,高于全市10.7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333.6億元,同比增長15%,高于全市0.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實現471億元,占全市外貿總量“半壁江山”的地位更加鞏固。
10家“中科系”院所項目先后落地,濟南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57家
高新區自覺扛牢科技創新大旗,發展動能不斷迸發。近年來,濟南高新區先后有10家“中科系”院所項目落地,集聚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85家,其中新型研發機構38家、占全市53%;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57家、近3年平均增長率近30%,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587家、近3年平均增長率近60%,高新區這兩類科技型企業的數量均居全省開發區首位、占全市的比重均超過1/3。
今年以來,高新區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大制定發布首個量子信息技術國家標準,舜豐生物獲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齊魯制藥獲批全市首個上市的1類創新藥。
高新區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加快建設,電工所科研區、理化所一期完工,泰山生態環境研究所九個單體建筑實現主體封頂。布局建設濟南市國產數據庫、齊魯細胞治療、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3家重點實驗室。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10億元,同比增長16%。
高新區加速培育科技企業,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32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97家,入選數量均居全市各區縣首位;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各類雙創載體達到62家;新入庫科小企業超過2000家、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15家,在全市占比均超1/3;“構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平臺系統”入選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高新區持續強化科創金融賦能,深入推動中央科創區(CTD)建設,高水平承辦2023濟南科創金融論壇,舉辦四期科創金融“云鼎匯”活動,成功落地山東首單Pre-REITs基金,百億元科創金融母基金加快組建,科創經紀人、知識作價、成果估價、人才有價等新模式持續優化、加快推廣,協調金融機構累計推出科創金融類產品60余種。
上半年濟南高新區47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均超出投資計劃進度
高新區凝心聚力壯大實體經濟,產業能級顯著提升。
重點項目加快建設。1-6月,5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42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1%、71.5%,分別趕超時間進度11個、21.5個百分點。弗迪動力電池二期、算谷浪潮科技園等77個項目實現新納統入庫,清河載板、齊魯制藥超大規模制備技術產業化等9個項目申請增補省級重點項目。
工業經濟加力提速。圍繞浪潮、比亞迪、吉利、臨工重機等龍頭企業招引配套企業,組建集成電路、工程機械等產業共同體,承辦透明質酸產業大會、世界激光產業大會,赴歐洲、日韓、香港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招商引資項目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28.05%、高于全市10.2個百分點。1-6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809.2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工業投資76.6億元、技改投資58.2億元,總量均居全市第一。
對外貿易保穩提質。發揮谷歌體驗中心、華智云、全俄通等大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集聚效應,打造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高新外貿生態圈。聚焦企業出海需求,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海外市場開拓服務,上半年新增外貿企業超過200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進出口過億元企業達50家。
用“硬措施”護航“軟環境”!濟南高新區全力營造尊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高新區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始終堅持企業所需就是政府所急,服務企業就是推動發展,用“硬措施”護航“軟環境”,全力營造尊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審批模式更趨優化。在全省全市層面首推“二碼合一”“以證代件”“無感續證”等模式,有效激活市場活力,今年以來新設市場主體1.51萬戶,同比增長27.47%、居全市前列。
惠企服務顯著提升。將惠企政策全部納入線上“泉惠企”平臺,線下掛牌成立8家“泉惠企”企業服務站,組織39人的“首席政策官”團隊、10個服務專員、21支“泉惠企”服務小分隊提供“一對多”“一對一”服務,開展走訪服務活動1400余次,解決企業訴求3000余項。
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全市2個“精準用地”過審項目均落地高新區,首次運用“云供地”方式推介工業用地項目,30宗1717畝土地實現開工、15宗812畝土地建成竣工。優化升級“濟高人才”2.0政策,實現對各類人才發展生命周期全覆蓋;與7所省內高校簽訂校地人才引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千名碩博進高新”活動,全區各級各類人才總數達36.6萬人。
濟南高新區6所學校年底前將達到使用條件,市婦幼保健院東院區預計年底前投入使用
高新區傾力改善群眾生活品質,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始終堅持緊不能緊百姓、減不能減民生,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占比達78.2%。
優質教育資源加速集聚。6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年底前將達到使用條件,年內新增可用學位6000個。初中學業水平連續4年全市領先,本科上線率連續7年提升。
立體化醫療資源加快供給。獲批省、市兩級家庭托育試點區,集采惠民示范點持續擴充,DRG付費改革全面落地,市婦幼保健院東院區預計年底前投入使用,市中醫院東院區二期、市兒童醫院新院區正加速建設。
就業創業保障持續強化。舉辦“技能大賽”“春風行動”等高新品牌活動和特色招聘活動,新增城鎮就業10669人,完成全年指標的64.66%;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2942人,完成全年指標的53.49%。
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穩步推進。獲批5個市級“種業科技創新項目”,規劃“10+1”高新區農業產業體系,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50家;編制全省首個《濟南高新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3-2027年)》,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成色越來越足,城鄉融合發展更加高質高效。
今年以來,濟南高新區新招引項目43個,儲備在談項目89個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濟南高新區在全市“項目突破年”中的項目總數、新開工項目數都是最多的,在全市項目觀摩評議中實現“四連冠”。今年以來,高新區圍繞項目建設全周期真抓實干、奮勇爭先,以項目大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大發展。
緊盯實體經濟招大引強,發展后勁持續累積。高新區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用好“管委會+公司”“鏈主+投行”等關鍵幾招,新招引項目43個,儲備在談項目89個,投資額分別超160億元和500億元,特別是衛星總裝制造基地、匯川技術等高端優質項目順利簽約,全區招商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28.05%,穩居全市前列,在全市雙招雙引專項考核中實現“五連冠”。
一是圍繞產業培育抓招引。加快打造集成電路、工程機械、透明質酸等五大產業共同體,以鏈引群、以群強鏈,通過透明質酸產業大會、激光產業大會等全面推介高新區產業基礎,吸引行業企業落戶發展,透明質酸產業大會期間一次性簽約項目18個。
二是圍繞鏈主龍頭抓招引。聚焦浪潮、比亞迪等“鏈主”和龍頭企業發展需求,狠抓配套招商、以商招商,其中對接梳理具有投資意向的浪潮集團供應商33家,推動深圳金信諾濟南工廠項目投產運營,9家公司完成工商注冊。
三是圍繞總部集聚抓招引。強化與央企、省市國資平臺企業及大型民營企業交流協作,“一企一策”精準招引,中信網絡、省科創集團、玫德集團、濰柴智能科技等總部項目成功落地,全區總部企業已達51家,占全市1/3。
緊盯能級提升大干快上,突破勢頭不斷壯大。高新區聚焦重點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實施“顆粒化分工”,通過聯合巡查、跟蹤督查等方式,打造項目建設工作閉環,全區省、市級重點項目、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分別趕超時間進度11個、21.5個和10.5個百分點,重點項目對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率達48.9%,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一是民生項目建設全面提速。28個教育項目有序鋪開,奧體中路學校改擴建等6個項目可于年內完工,新增可用學位6000個以上;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市兒童醫院等多個項目正加快推進,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加高新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二是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斷發力。重點實施11個基礎設施項目,推進稼軒西路、天璣東路等25條續建市政道路建設,加快大山坡、拖韁嶺等山體公園改造提升,馬頭山片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有望于年底完工,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改善。三是在建產業項目批量投用。森峰激光、金威刻、臨工重機、弗迪動力電池二期等智能裝備產業項目將于今年竣工投產,大眾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算谷產業園一期等大數據信息技術產業項目將于年底前交付使用。
緊盯多元需求紓困賦能,要素保障更加堅實。高新區秉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理念,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制度,助力項目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進得快”優化審批。推廣分階段施工許可、菜單式聯合驗收、涉水事項“多評合一”等創新舉措,全區重點項目開工審批時限壓縮80%以上、開工時間平均提前兩個月。
二是聚焦“落得下”精準用地。組織6個項目申報市級精準用地聯合審查,今年以來全市2個過審項目均在我區,截至目前25個已獲批重點項目實現精準用地保障指標3755畝,項目數量和保障面積均居全市第一位。
三是聚焦“過得好”助企融資。積極策劃推進,指導幫助13個項目通過國家專項債審批、獲批金額42.4億元,25個項目獲批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申請額度44.8億元,7個項目獲中央預算資金撥付超過4億元,撥付額度居全市第一,有效助力項目做大做強。
下一步,高新區將繼續把項目招引與建設,作為服務全市發展中心大局的“重中之重”,抓好“鏈主、投行、管委會+公司”三個關鍵,構建多元招引格局,加速落地建設一批十億級、百億級項目,為全市推進“項目突破年”做出更大貢獻。
截至目前,濟南高新區人才總量突破36.6萬
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不斷加大人才、科技、平臺等要素集聚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區域性特色的人才集聚和科創高地。
2022年,在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中,人才指標以滿分成績連續4年穩居全省第一;在全市雙招雙引考核中,位列全市首位,助力高新區再獲全市“雙招雙引”單項考核一等;在全省人才工作表揚通報中,濟南高新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陳安彪說,截至目前,濟南高新區人才總量突破36.6萬人,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奠定了堅實人才支撐,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現代化強省會做出積極貢獻,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以黨管人才擘畫事業藍圖,著力提升人才引領保障力。始終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人才工作體制,建立“書記領題、項目攻關”的人才項目機制,著力破解阻礙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制定出臺了《濟南高新區人才工作“三年突破”實施方案》《濟高人才政策2.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統性構建了“八類考核融一體、三年發展一盤棋、一套目標定全局”的人才引領發展體系,全力擘畫新時代人才工作躍變提升的規劃藍圖。優化了黨工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架構,依托大部制改革優勢,集中各部門優勢資源,匯聚各方力量參與人才工作,形成了“黨工委+部門+園區+街道”四位一體的“黨管人才”事業格局。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建立健全黨工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聯系民營企業家制度,廣泛凝聚各類高層次人才、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發展合力。
二是以人才平臺匯聚發展動能,著力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力。濟南高新區已擁有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前瞻布局了空天信息和量子信息兩大未來產業,集聚省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載體110余家,吸引國家級人才138人、省部級人才380余人,榮獲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級新僑創新創業基地等10余塊國家級人才金字招牌,多項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戰略性人才科創平臺體系加速形成。推動浪潮集團、齊魯制藥等產業頭部企業,與中科院、北大、清華等科研院校在人才培育、平臺共建、成果轉化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加快塑造人才引領發展新優勢。
三是以人才引育夯實發展根基,著力提升以才興產牽引力。緊扣產業人才需求,升級出臺“濟高人才”2.0政策,強化政策“量身定制”,從人才引育、要素支持、服務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扶持和支持,構建以才興產政策閉環。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雙創大賽,啟動華人華僑、海外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濟高人才”雙創大賽,開展“濟高人才”云鼎行動、黨政人才提升計劃等9大集聚行動、5大計劃,廣泛設立“濟高人才”引才工作站,以“濟高人才”的品牌凝聚力批量引進高端人才。與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省內高校簽訂校地人才引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青年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共進;全面啟動“千名碩博進高新”系列活動,加速推動青年人才引進和共育共享,為政校企、產學研人才合作交流提供廣闊平臺。
四是以人才生態厚植發展沃土,著力提升要素資源聚合力。聚焦“人才+市場”要素保障優勢,強化中介組織、金融機構服務,逐步構建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的市場服務體系。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居留許可綜合專窗,實現全鏈條業務全程網辦,建成全市首個國際人才街區,全市首所國際化醫院,全力打造國際化人才發展生態環境。堅持人才需求為導向,上線“濟高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建立“領導小組辦公室+部門+園區+街道+企業+專業機構”六位一體的人才服務專員隊伍,打造涵蓋政策咨詢、申報輔導、子女入學、就醫保健等事業發展和生活保障“立體式”人才服務體系,讓各類人才干事有舞臺、成長有空間、發展有未來。
下一步,濟南高新區將全面融入山東省“2+N”人才雁陣格局,持續強化“黨建統領、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聚焦人才引育精準發力,大力推進人才引領型高新區建設。
一是深入推進產才融合深度。突出信息技術、智能智造、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優勢,圍繞腦科學、干細胞等細分領域持續用力,強化“濟高人才”2.0政策運用,全年新增專技人才5300名,切實發揮產業高地引才作用。
二是全面提升人才引育精度。高標準承接濟南市第六屆新動能雙創大賽,高水平舉辦高新區雙創大賽,大力推進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載體建設,完善市場機制,活躍市場要素,強化人才工程申報人選儲備,年內新引進或培育市級及以上人才130名,切實提升人才引育效能。
三是廣泛拓展校地合作廣度。持續拓展省內外高校人才戰略合作簽約和“千名碩博進高新”范圍,深化校地合作,加強青年人才儲備,全年新增碩博研究生3000名。四是著力強化服務保障力度。豐富“濟高人才”綜合服務平臺應用場景,強化人才安居、醫療、子女教育等服務保障,不斷提高“濟高人才”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國家級戰略賦能!濟南高新區將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度
高新區外貿進出口額占全市“半壁江山”,是對外開放的主陣地、主戰場。自貿試驗區、綜保區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重要載體。三個國家級戰略的賦能,使高新區科技創新的基礎優勢、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綜合保稅區開放創新的平臺優勢進一步凝聚釋放。
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體系。
前期,高新區通過組建國際貿易數字化創新發展聯盟、推動黃河流域“交互式”國際運貿服務平臺優化升級、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濟南自貿專區”、實施推廣“首席標準官”制度等措施,有效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規制,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下一步的工作,總的來說是“三個推動”。
一是推動建立高質量國際標準體系。圍繞高新區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透明質酸等產業共同體,積極開展中外雙向投資合作,支持浪潮、華熙生物等企業建立健全高質量國際標準體系,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際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鏈上自貿”、海外倉服務平臺等數字化平臺系統化整合。培育跨境易貨貿易新業態,用好跨境易貨數字貿易平臺。
三是推動保稅經濟集聚融合發展。加快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聚力發展保稅維修、保稅研發、保稅交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做大激光產業全球保稅維修中心、跨境商品展示體驗中心等載體,提升“保稅甄選”品牌影響力,率先在高新區辦公樓宇、人員密集小區設置進口商品自助售賣機,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豐富消費場景,培育打造“保稅+”特色產業集群。
堅持賦能增效,著力構建高標準開放平臺。
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擁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歐綠色制造產業園兩個國家級招牌,建設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采購交易平臺和省內首個先進醫療技術臨床轉化產業服務平臺,與濟南高新區齊魯軟件園、浪潮高性能計算中心、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中心、量子技術研究院等融合互動,凝聚合力。
下一步將重點塑強“五個平臺”。
一是塑強先進醫療技術臨床轉化產業服務平臺。對接香港全球化醫療資源和優質企業,推動魯港醫療項目創新合作,加速推進全省首個港資醫療機構落地。
二是塑強網絡貨運服務平臺。全國首創網絡貨運“票e真”涉稅服務管理模式,推動網絡貨運經濟升級發展,推進建設網絡貨運數字經濟園區。
三是塑強文化出海平臺。持續深化自貿領域東西協作創新模式,在甘肅設立濟南片區臨夏出海產業生態中心、濟南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臨夏出口商品集結中心。
四是塑強數字信息平臺。推動與沿黃流域重點地區超算中心成立黃河流域超算共同體,打造“一通四達”數字化物流體系。
五是塑強金融服務平臺。發揮山東自貿金融研究院作用,與高新區合建自貿科創企業融資服務創新平臺(園區通),打造真實、全面、有效的園區企業經營信息數據庫,為金融機構的融貸業務提供數字化的決策支持。
堅持互利共贏,著力構建高質量開放生態。
在“三區”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區制定出臺高質量落實RCEP行動方案,構建以日韓為重點,輻射RCEP區域及“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網絡。推動成立黃河流域自貿聯盟,與成都、西安等9個自貿片區實現政務服務“自貿通辦”“跨省通辦”“沿黃通辦”。
下一步的工作,總的來說是“三個共同”。
一是共同推進產業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裝備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強化制度創新針對性和有效性,以首創性、系統化制度創新,打通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
二是共同建設服務機制。推出“無感續證”審批服務新模式,壓縮市場主體從“準入”到“準營”時限、環節,實現政務服務“立等可取”“免申即享”。依托“商事貸”融資對接平臺,創新政銀合作融資服務應用新場景。構建全國首個自貿聯盟內外國人工作許可互認機制,提升國際人才流動便利化自由化。
三是共同推進招商引資。爭取承辦“一帶一路”疫后經濟復蘇與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舉辦濟南“走出去”企業專題展覽,爭取更多“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項目落地。
總之,高新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高新區將持續加大制度創新和改革開放力度,爭取更多中央賦權、更多試點任務落地,把制度創新和開放平臺優勢轉化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度,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貢獻力量。
打造運營平臺!高新區為13.5萬家市場主體開源節流、打造品牌
自2021年11月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落地濟南后,濟南高新區不斷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新模式和新機制,搶抓建設機遇,圍繞中央科創區建設,制定落實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CTD片區“1+435”實施方案,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全面起勢。
健全組織體系,強化服務保障。
一是加強專班建設。根據實施方案工作部署,成立科創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實體化工作機構——濟南高新區科創金融服務專班,統籌推進中央科創區建設。
二是推進設立科創金融專營(特色)機構。推動招商銀行、華夏銀行、齊魯銀行等6家銀行設立科創金融特色專營機構或部門,加速培育金融服務企業發展新優勢。
三是健全完善科創金融輔導站機制。推進落實金融輔導員和科技輔導員制度,結合高新特色,創新設立科創金融和知識產權輔導站,組織銀行、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科技咨詢服務機構等入駐,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科創金融服務,首個輔導站落戶臨空經濟區。
加強平臺建設,推動資本集聚。
一是打造實體平臺。聚力建設中央科創區,打造國際化、市場化、品牌化風投創投和創新創業集聚區。
二是打造數字平臺。搭建“園區通”數字化平臺,實現科創企業評級、金融產品匹配、惠企政策兌現、企業入園服務和區域開放交流五大功能,助力建設科創金融雙向賦能的良好生態。
三是打造運營平臺。組建濟南高新科創投資集團,設立產業投資和產業服務板塊,協助產業招引、深化產業服務、促進風投創投,為高新區13.5萬家市場主體開源節流、打造品牌、開拓市場、優化環境、構建產業共同體。
建設引導基金,優化資源配置。
一是設立科創金融系列基金。與山東國惠、中泰證券、華泰證券簽訂戰略協議,分別組建科創產業發展基金、科創產業價值基金、科創產業成長基金,作為高新區科創金融百億母基金的系列組成部分。
二是設立特色產業基金。深入推進“園區+DVC”“鏈主企業+CVC”模式,共同發起組建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籌備組建空天信息、軍民融合、企業出海及海外并購等特色產業基金。
加強模式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探索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新模式。支持日照銀行推出“小股大債”投貸聯動新模式,協同工商銀行推出“科創積分貸”等,目前各金融機構推出科創金融類產品60余種,有效緩解科創企業融資壓力。
二是積極推動山東省首單Pre-REITs業務落地和公募REITs簽約。積極推動濟高控股、興業銀行濟南分行、興業證券等多方共同出資設立省內首單Pre-REITs基金—濟高興業創新基金,為盤活產業園區存量資產和良性發展提供新范例。
三是做好模式宣傳推介。加大“科創經紀人”復制推廣力度,推動濟高控股與浪潮集團簽約《光聲復合消化道電子鏡》項目。目前,“科創經紀人”模式先后完成兩個批次共計8個項目立項,申請專利20項。
打造特色品牌,塑造最優生態。
一是充分利用“云鼎匯”和科創金融論壇兩個平臺。成功舉辦4期科創金融“云鼎匯”活動,牽頭組建CTD科創金融聯盟,聯合中泰證券掛牌成立濟南市科創金融研究院,與山東財經大學合作設立社會實踐基地;順利承辦2023濟南科創金融論壇及系列活動,彰顯科創金融高新特色。
二是注重開放暢通對外交流渠道。對接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迪拜商會等社會機構以及跨來控股集團、阿吉蘭兄弟等外資企業,搭建濟南與中東海外投資和貿易合作的橋梁,開放創新,融通四方。
下一步,濟南高新區將充分發揮“五區疊加”優勢,錨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目標,著重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投融資模式創新,建設科創金融改革新高地。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交流,發揮科創金融聯盟資源集聚優勢,不斷推出適合企業不同成長階段需求的“金融優品”,探索設立企業上市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充分發揮科創金融&知識產權輔導站載體優勢,實現園區服務“全覆蓋”。
二是聚焦高效數字平臺推廣,實現供需智能匹配。持續推廣“園區通”科創金融智慧服務平臺,堅持以數據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服務為宗旨,確保信用評價“評得準”、融資需求“能滿足”、政策兌現“有時效”,切實為企業服務、為園區服務、為產業服務,加速建成便捷高效的數字化服務平臺。
三是聚焦成熟模式推介,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與科研院所聯動,進一步加大“科創經紀人”復制推廣力度,打通市場需求與科研力量之間的通道,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金融支撐,傾力打造“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四是聚焦科創引導基金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聚焦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和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量子科技,助力優勢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通過優化投資布局,為科創企業插上騰飛之翼。
濟南高新區將在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CTD片區建設中勇挑重擔,以科創金融為手段,挖掘產業價值,助力產業發展,打造產業園區投、融、管、退運作平臺,提升資產效能,探索“股權財政”、“數據財政”新路徑,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