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高新區奮力打造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升級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1-07 點擊:次
山東省濟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濟寧高新區)是孵化培育科技創新、發展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基地。濟寧高新區成立31年來,始終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立區宗旨,聚焦“又高又新”主責主業,建成國家級創業中心,提出創業項目“三級孵化”理論,建設大學科技園,是國家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創新型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和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高新區,也是山東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省大數據產業聚集區、省科技金融試點區。在山東省169家開發區中排名第12位,在177家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列65位。
我們清醒認識到,由于城市發展基礎、地理區位等因素影響,濟寧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制約。一是在科教資源方面,高水平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較少,缺乏重點實驗室、研究型高校院所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原始創新和科技孵化能力較弱。二是在人才引進方面,對于優質人才和科研機構,到濟寧高新區落戶創業或者到企業參與技術研發的吸引力不強。三是在科技研發方面,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較低,創新能力不足。聚焦打造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升級版,濟寧高新區將強化5個重點。
01
強化創新策源提升
科技創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能。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有利于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有利于拓展傳統產業發展方向。近年來,濟寧高新區致力于科技創新驅動,投資建設了工程研究院,成立了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建立起完善的零部件研發體系和先進的工藝裝備及制造技術體系,研制開發了最新型推土機等系列產品,2022年營收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10%。下一步,一方面,加快推動創新平臺建設。依托72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聯合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共建省級開放式大學科技園,打造全產業鏈“研發共享工廠”。聚焦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重點對接上海交大、華東理工等高校,推動工程機械先進動力與智能控制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等12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落地,打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策源地。另一方面,高水平建設濟寧科學城。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中科科創園、麒麟島雙創基地,發揮賽迪研究院大數據賦能優勢,支持區內企業建設創新開放平臺,深度融入全國、全球創新體系。完善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中心等為依托的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推動優質創新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促進各類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
02
強化科技產業提升
自立自強是發展新興產業的必由之路。在國際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討不來、買不來的。我們要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必須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濟寧高新區把新材料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和引進高端新材料研發與生產、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企業,集聚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下一步,一是塑造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打造國家級創新產業集群,全力推動工程機械、醫藥健康、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如濟寧高新區工程機械產業鏈條比較完整,本地化配套率達到70%,“四輪一帶”占據國內主機配套市場的40%。著眼于傳統制造業提檔升級,我們謀劃實施了萬畝千億級的濟寧國際高端裝備產業城建設,打造“基礎產業—關鍵零部件—系統總成—整機裝備”的產業鏈條。二是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探索企業創新積分制等政策工具,對研發投入大、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在用地、融資等方面優先支持,評選一批“創新能力10強企業”“創新能力提升10強企業”,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灰名單”制度,倒逼無研發投入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同時,推行科技企業“白名單”制度,強化科技金融政策供給與機制創新,引導企業步入科技與生產良性互動快車道。三是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圍繞工程機械及智能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健康等優勢主導產業,找準產業鏈堵點卡點,制定創新圖譜和全國技術成果分布圖譜,建立企業與科研機構精準對接機制,重點實施“抑制腫瘤1類新藥”“特種石墨烯潤滑材料”等12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四是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瞄準科技研發領域,以招商的思維引企業、引項目。加快推進均和云谷·濟寧創新谷科技園等優質載體建設,加大科技型、創新型項目招引力度,爭取每年引進科研院所、創新企業20家以上。同時,設立500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基金,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03
強化協同創新提升
創新引領是高新區的重要使命。高新區作為一個地區的創新高地,不但自身要創新突破,還要輻射引領區域協同發展,實現整體躍升。比如,2018年濟寧高新區建設了山東省首家地市級產業研究院,采取“產業+項目”的形式,對接各類科研院所71家,為6個縣市區導入34個優質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精準匹配,推動區域產業持續創新升級。下一步,通過設立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按照“政府+產業+資本+技術”模式,持續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力爭形成國家級平臺引領、科創園區支撐、縣市區協同發展的全域創新體系。一是推動成果對接轉移。濟寧高新區作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對其他縣市區科技創新工作具有示范引領和龍頭帶動作用。依托市產研院,實施“1+N+N”建設模式,以產學研基地為載體,全力打造“濟寧科學城”,各縣市區在其中建立N個“研發飛地”,服務N個產業基地,打造“高新研發+濟寧制造”創新發展格局。二是推動成果就地轉化。啟動“十城百校”科技合作計劃,與重點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發揮山東省碳材料研究院、山東省稀土研究院、青島科技大學融合創新中心平臺作用,對于符合濟寧高新區七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優先轉化落地,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及“卡脖子”技術破冰結果。三是暢通成果轉化鏈條。提升“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能級,建設一批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完善從成果轉化到項目落地的滾動接續機制,推動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04
強化人才賦能提升
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上,濟寧高新區推行靈活多樣的人才引進方式,用足用活智力資源。一是推行柔性引才。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觀念,實施“揭榜掛帥”“科技副總”“人才配額”等措施,每年引育省“海外工程師”“泰山學者”等省級以上人才項目不少于5個,新增海外高端人才及專業人才40人以上,為企業創新創造提供更多智力支撐。二是提升科教水平。對現有大學科技園進行模式創新、體制變革、功能拓展,按照“產業+學科”模式,加快凝聚省內外高端科教資源,在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搭建優質平臺。三是激發企業引才動力。圍繞吸引海外人才、協同高校創新引才、擴大社會化力量引才等方面,激發企業引才主體意識,引導企業實現從“要我引”變為“我要引”的觀念轉變。
05
強化產城融合提升
產城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建設初期,濟寧高新區也面臨著“產業孤島、鐘擺城市”的產城分離困境。2010年以來,濟寧高新區高度重視產城融合發展,統籌“生態、生產、生活”,“產”“城”“人”一體推進,相繼推進產學研基地和蓼河新城建設,實施了河湖水系綜合治理,引進培育了知名教育品牌,建設了三級甲等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引進了一批頂流商業綜合體,配套了一批高品質的專家公寓和人才社區,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城市功能環境。近3年,濟寧高新區凈流入人口11萬,每年吸引5000多名本科以上青年人才創業就業,為濟寧高新區的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下一步,將聚力創優引才環境,高標準打造蓼河國際人才街區,在居住、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個性化服務,真正讓人才安身、安心、安業,持續增強區域引才優勢。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