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智慧經濟讓生活更美好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16 點擊:次
眼下,“互聯網+”無疑是最火的一個詞語。看似簡單的幾個字,蔓延催生出一張大網,把人與商品、服務、社交等等連接起來。
這個詞究竟能給普通市民帶來什么?如何讓每個人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走進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在這座杭州東部的年輕新城,也許你能找到答案。跨貿園區、智能制造、數字管理、智慧城市……近年來,一大批“互聯網+”項目在這里落地生根,與普通百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交集,不知不覺中顛覆著每個人的生活。
智能馬桶蓋引出的“智造谷”
今年年初,一款智能馬桶蓋,讓下沙火了一把,杭州一位游客在日本購買的智能馬桶蓋,“出生地”其實就是在下沙。
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22歲的下沙新城,以往給人的印象是制造業集聚的“世界工廠”,殊不知,下沙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注重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轉變。
緊抓“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開發區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造提升主導產業,著力打造一批“智能工廠”示范樣板,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不信?你看——三花控股從2006年起,先后投資逾1.1億元引入先進自動化設備,原先生產一個閥體需4臺機器4道工序,現在可全程在一臺機器完成而且可遠程診斷,每班只需配3人操作,車間班產效率提升20倍。
不信?你瞧——下沙企業紛紛建起專屬研發中心,僅2014年,全區就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技術)中心28家。截至目前,全區市級以上研發技術中心累計達214家。其中,除了本土企業設立研發基地,松下、東芝、玫琳凱等外資企業都在下沙建起了研發中心,國際化妝品巨頭玫琳凱更是直接將亞洲研發中心搬遷至下沙。
不信?你聽——為了讓企業在“互聯網+”時代下加快產業轉型,集約節約利用資源,鼓勵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沙出臺了相關的獎勵政策。比如,凡是獲得杭州市技改財政資助的技改項目,按規定配套資金后,再按實際設備投資額的1%給予企業獎勵;符合開發區重點扶持產業的技改項目,且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再給予1%的獎勵。
打造“智造谷”,為下沙的轉型升級插上了翅膀。在企業創新發展的帶動下,今年1-9月,開發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64.3億元,占比達39%,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利潤實現33.3億元,增長9.1%;新產品產值339.4億元,新產品產值率28.3%,提高2.6個百分點,創新型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互聯網+貿易
買賣全球的“跨境電商示范園”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跨境電商已成為外貿產業中的一匹“黑馬”。
2014年1月28日,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業務試點確定落戶杭州出口加工區。同年5月7日,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下沙園區)開園實單運作,9月19日直郵業務啟動,下沙跨貿園由此成為當時全國試點城市中業務最全的園區。
杭州作為“電商之都”,一直為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特別是今年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后,作為重要的線下實體園區之一,天貓國際、敦煌網、銀泰西選、嗨淘、網易考拉海購、中外運電子商務、聚美優品等電商大咖紛紛入駐。
據統計,下沙跨貿園目前已累計實現進口業務1381萬單,交易金額23.5億元人民幣,其中網購保稅1245萬單,交易金額20.9億元,直郵136萬單,交易金額2.6億元。
電子商務的成交金額背后,是來自全球實實在在的貨物,是物流、倉儲、監管等各方面的支持。此外,下沙跨貿園還在商品的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網上銷售環節上,全都通過大數據實現了全程陽光監管,在保障商品品質的同時,解決了產品源頭追溯難的問題。
互聯網+民生
智慧化城市讓市民得實惠
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下沙新城,最終得實惠的是生活在下沙的百姓們。
在環境治理上,早在2013年,為了加強水污染物和廢氣排放的監督管理,下沙率先實行刷卡排污,區內重點工業企業全過程監管今年有望實現全覆蓋。企業每月持卡申領污水排放量,一旦當月額度排量用完,排污閥門就會自動關閉,迫使企業停產。
還有“智慧養老”,去年開發區有近2萬名70歲以上獨居、空巢、困難老人已經收到了養老用的特制的“智慧居家服務”手機。通過這臺手機,老年人可以方便地完成生活服務照料、家人親情關愛以及緊急救助三大類服務。“老人那頭一按手機按鈕,綜合服務平臺就會顯示老人的家庭住址及基本信息,同時回撥電話確認老人需要的服務。”
而在“智慧醫療”方面,開發區進一步健全衛生應急體系,自助掛號上線,實現雙向轉診,醫養護一體化簽約近兩萬人。
此外,下沙積極推進“智慧公安”系統共享,將“天網”工程的數據信息在綜治、公安、城管、交警、教育等10余個單位的具體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確保居民安全。
互聯網+管理
城市綜合管理平臺更加科學高效
通過“互聯網+”思維,下沙正在打造跨部門、多領域、智能化的部門協同作戰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這一平臺分為“一個平臺、三個中心、四大數據庫”。“一個平臺”是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三個中心”分別是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民生服務管理中心。
這個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就如人的大腦一樣,市民反映的問題統一受理接入,然后將相關信息及時移送和任務快速派遣,提高各個部門的協作能力。“還要建四大數據庫,分別是指視頻、GIS、人口、企業四大數據庫。”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綜合管理平臺采用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城域網等技術,充分整合城市資源,使城市易被感知。由此可以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運行一段時間后,平臺還將積累具體統計數據,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將城市綜合管理的成果指標化、具體化、定量化,為城市管理者客觀、清晰認識城市綜合管理的現狀與問題提供助力。到明年年初,將建成開發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應急指揮中心,相關職能部門進駐辦公,形成跨部門、多領域、智能化運作體系,同時初步建成四大數據庫支撐平臺運作。預計到2017年,力爭建成民生管理服務中心,實現社會管理高效和便民數據共享,并適時探索建立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城市運行的體征監測,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