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經開區將打造成“三最”產業新城 重振工業雄風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07 點擊:次
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服務、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原則,努力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物流、政務、配套、創業等七大環境,打造最綠色、最高效、最美麗的產業新城。”日前,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樊新鴻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作為國際旅游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城,桂林的環境保護責任重大。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桂林工業必須走融入旅游城市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隨著“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戰略的實施和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深入推進,桂林城市框架迅速擴大,如何構建現代城市的強大產業支撐,重振桂林工業雄風成為我市決策層思考的重要問題。
“作為新中國的小三線城市,桂林有過工業的輝煌,生產了中國第一臺海用雷達、第一套光纖室外試驗系統、第一臺(套)特高壓電力電容裝置,電子工業、橡膠工業一度占據廣西的2/3以上。為保護漓江,桂林拆除了一大批沿江工廠,限制市區工業發展,并將漓江流域工業向流域以外遷移,先后建立了蘇橋和西城兩個開發區。這兩個開發區為桂林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隨著時代變化,現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談及桂林經開區的設立原因時,樊新鴻表示,整合西城經濟開發區和蘇橋經濟開發區,組建成立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做強升級、產城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加快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重要任務,是一條新常態下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樊新鴻說,自3月25日籌建以來,桂林經開區迅速成為一片投資熱土。在今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我市與華為、中興、浪潮以及中國中車株洲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桂林經開區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青睞的產業基地。目前正在積極落實相關項目的入園。可以說,經開區初創之年即實現了“開門紅”的目標。
樊新鴻介紹,桂林經開區正在積極申請成為國家級開發區,作為桂林重振工業雄風的主戰場。
桂林經開區將努力成為中國最綠色、最高效、最美麗的經開區,并以此吸引世界一流企業入駐。
“綠色是最具號召力的顏色。在大數據產業等綠色制造業的支撐下,桂林經開區首先要成為‘最綠色’的工業園區。”樊新鴻說,當前,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堅持“綠色發展”對工業至關重要。對于桂林這樣的國際知名旅游城市來說,發展“綠色制造”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桂林經開區這樣的后發展園區,更要從成立伊始就確定這一底色。不是“綠色制造”的企業就不能進入園區。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限制非綠色制造類企業進入園區,是不是會影響園區的迅速做大?”這種考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于世界一流企業來說,同樣也希望入駐的是綠色園區。如華為公司在與我市簽約時,就曾提出入駐的園區周邊不能有污染企業。污染企業不僅會影響到周邊居民生活,也會對優質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不良影響。“最綠色”是優質企業員工的普遍意愿。
“‘最高效’是指打造高效的政務環境、生活環境和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的經開區。桂林經開區要提供完善的產業鏈、完善的生活鏈和云化的政務鏈,并實現產業鏈、生活鏈和政務鏈的全連接。”樊新鴻說,經開區在打造高效的政務環境時,將充分借鑒寧夏銀川、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經驗,通過實行“一枚公章管審批”的一站式服務“首問責任制”,以及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等,大大提高政務工作效率,確保所有入園企業得到最優質的服務。同時,我們鼓勵企業使用大數據、云計算,并將相關產業建立在大數據和云計算上,我們有信心把桂林經開區打造成中國第一個“云上經開區”。
樊新鴻介紹,目前,經開區入園企業員工過萬,但受現有生活環境所制約,住在園區的員工還不到一千人。為此,經開區正在積極推進一批生活配套設施建設,要建設桂林一流的公立幼兒園、小學、中學,建設一流的醫院,建設一流的電影院,建設安全、高品質的食堂,讓入園企業的員工在經開區不僅能快樂工作,也能在這里快樂生活。通過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從而降低其運營成本,幫助其“輕裝上陣”,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樊新鴻表示,建設“最美麗”園區,就是要把經開區打造成一個以工業旅游和鄉村旅游為特色的超大型的3A級景區。桂林經開區規劃面積為142.7平方公里,涉及永福、臨桂2縣(區)4鄉鎮。這里雖然地處漓江流域外緣,但也有優美的山峰,有大量的湖塘、水庫,自然風景優美,只要經過生態修復和自然造景,就可以變成美麗的景區。未來3年,我們有信心將經開區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個景區化的經開區,不但實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而且“產在景中,景在產中,城產景交融”。
在談到桂林要大力發展工業,重振桂林工業雄風反哺桂林人民的時候,樊新鴻動情地說:“我在北京學習工作近30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道桂林人民為保護桂林山水付出那么多。3年前我來桂林工作,因為工作關系接觸了漓江流域的很多村民、漁民,他們為了保護漓江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放棄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掙錢的機會,很多人家還處于貧困狀態。我深深地為他們保護漓江的精神所感動,為他們保護漓江的行動而驕傲。我們將努力加快經開區的發展,攜手世界一流企業,重振桂林工業雄風,引導企業到漓江流域招工,解決這些村民、漁民的就業問題,反哺桂林人民,實現企業發展、群眾富裕和城市繁榮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