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開發區加快轉型創新 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19家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0-13 點擊:次
鐵建重工、三一、廣汽三菱、長豐集團、博世汽車、千山藥機紛紛增資擴產,實現“裂變發展”。圖為鐵建重工生產的高端地下裝備。 長沙晚報記者余劭劼攝
10月10日,廣汽集團發布9月份產銷快報數據,其中,廣汽三菱表現依舊最為搶眼。在經歷了7月、8月的短暫下跌后,“金九”旺季廣汽三菱單月銷量再次突破萬輛大關,同比大漲167%。
近年來,長沙經開區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智能制造、開放崛起、平臺建設頗有成效,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68家,外貿企業119家。今年前9月,園區預計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6.1%;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5.5%。
率先引領智能制造發展
面臨“換擋調速”,全國的園區紛紛轉型升級,瞄準智能制造。這陣浪潮中,長沙經開區動身更早,步子更快,得益于良好的產業基礎: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云集;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集聚6大知名汽車品牌;電子信息“航母”藍思科技藏身園中。
在智能制造核心技術裝備方面,園區分別有63%、56%、50%、45%的企業部署了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部分企業還實現了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的全覆蓋應用。
人才支撐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目前園區擁有人才約16.5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占55%,35歲以下的占63.5%,大專以上學歷的占59.4%;擁有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10人。
長沙經開區更是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智能制造基金,實施市場化運作,引導資金、土地、人才向智能制造集聚。今年還提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三位一體”協同合作推進機制。
厲兵秣馬,效果立竿見影。目前,園區已成功創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家、省級智能制造企業4家、省級智能制造車間3個、市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28家。
截至2016年底,園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8家,年產值過億元企業85家,過10億元企業19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31家。
招大引強蓄足園區內生動力
當別的園區增速放緩,為何經濟體量已是兩千億級的長沙經開區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后勁從哪里來?
“堅持項目為王,深入開展二次招商、中介招商,出臺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辦法,鼓勵企業以商招商。”長沙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招大引強持續為園區添上新動能。
圍繞“兩主一特”等支柱產業招商、引商,補鏈、強鏈,是長沙經開區招商引資的科學方法論。去年,鐵建重工、三一、廣汽三菱、長豐集團、博世汽車、千山藥機紛紛增資擴產,實現“裂變發展”。
近年來,長沙經開區每年引進投資過50億元產業項目2個以上。去年以來,園區共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40個。
不沿邊,不靠海,長沙經開區依舊在長沙東部豎起“開放崛起”的大旗,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外貿業務發展的獎勵辦法》,安排外貿專項扶持資金,鼓勵企業擴大進出口,提升對外貿易發展。
目前,園區共有119家外貿企業,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企業。2016年,園區共完成外貿進出口額28億美元,占全市總額(112億美元)的25%,占全省總額(259億美元)的11%;2017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額增長35.24%。
“四張藍圖”描繪園區新未來
進入“十三五”,長沙經開區規劃了土地利用、產城融合、產業布局、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四張藍圖”,提出了“一主一次兩軸”發展思路,即以現有位于星沙城區園區為主中心,建設中央商務區;以人民路兩廂(長沙經開區區域)為次中心,規劃建設新的產城融合綜合區;以“開元東路、星沙產業基地片區”和“黃江公路、上汽大眾以東片區”為兩軸,規劃建設現代高端制造業聚集區。
有產業,無配套,并不是真正的園區。長沙經開區提出,將加快環城綠帶、千園之城、綠道、海綿城市建設,園區建設水平逐步提升、平臺吸引力不斷增強。未來,園區住宅商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道路、公園綠地等用地面積將占用地總面積的42%。
“我們將圍繞建設‘四個一刻鐘交通圈’‘三個十分鐘公共服務圈’,科學鋪排教育醫療、公交網絡、停車場、商業中心、員工小區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長沙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運用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預計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