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開發區:踐行新發展理念 開創轉型升級新局面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2-11 點擊:次
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招商引資,著力幫扶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產城一體、共享富民”四個新區,努力開創了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局面。
2013年以來,宣城開發區累計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23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6個、汽車零部件產業項目70個、高端裝備制造項目38個。
突出以企引企招商。圍繞打造鋰電池產業集聚基地目標,開發區先后引進泰宇鋰電、興鋰新能源、天時新能源、益佳通鋰電池、金橙鋰電池、華威銅箔、賽德麗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已投產8個,蘇州博得立新能源、深圳貝特瑞新材等近20個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在洽談中。以鋰電池為主導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效應初顯,并被列為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發揮存量資源招商。有效發揮科技園平臺優勢,開發區一期2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全部布滿,二期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啟動建設。落實供給側改革去產能部署,通過資產回購和項目嫁接方式,有效處置問題項目,盤活利用閑置土地和廠房。先后引進金橙鋰電池、譽球食品、九只鴨健康科技、賽德麗新能源等項目,嫁接前鋒電子、星亞車業等6個停產企業和停滯項目,盤活閑置廠房近12萬平方米。
定制工業廠房招商。為緩解企業前期固定資產投資壓力,促進項目落地短平快,開發區實行定制廠房創新工程,為符合條件的優質項目量身定制工業廠房。先后為益佳通電池、卓越新材、恒皓汽配、華威銅箔等項目代建工業廠房30萬平方米。
著力幫扶企業 聚力創新驅動
一直以來,宣城開發區通過聚焦實體經濟,強化聯系指導幫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動降本減負,促進了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
加強聯系指導幫扶。落實管委會領導牽頭、責任部門定點聯系的結對幫扶制度,制定《開發區工業企業項目包保幫扶銷號責任表》,扎實開展 “助企解困”“四送一服”等幫扶行動,送政策、解難題、報項目。完善“四企一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類企業、高新技術類企業、培大育強類企業、困難企業和重點項目)幫扶臺賬,精準聚焦問題,持續跟蹤問效。
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開發區立足于降低運行成本、減輕實體負擔,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探索設立1號產業投資、2號產業投資引導、3號產業發展引導和4號天使投資等四項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突出扶大扶強,目前已分別對中鼎動力和益佳通進行1億元和2500萬的股權投資。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強化政策扶持,囊括降成本促升級“新八條”、新增規上扶持等各類財政獎補政策。2013年以來,兌現區內企業用電補貼、設備補貼、發明專利、進出口增量等各類獎補資金近3億元,幫助企業申報技改創新各類項目589個,爭取補助資金1.78億元。
扶持企業上市融資。開發區始終將扶持企業上市作為一項重點工作,2016年1月,生信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式掛牌,成為市本級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宣燃股份、福元藥業先后于2016年3月、8月在“新三板”掛牌。 “新三板”掛牌后備企業16家,分批次啟動相關掛牌工作。通過引導小微企業在“四板”上市,錦晟汽車、龍華電子于今年8月在省股交中心“專精特新板”掛牌,成為該板塊首批掛牌企業。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號召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與高??蒲性核a學研合作。開發區啟動建設宛陵科創城項目,與安工大合作建設研究院,扶持錦晟汽車成功申報院士工作站。 “四新經濟”加速發展,打造了一批眾創空間,智谷產業園、古昭亭、宣城科技園成功申報省級眾創空間和企業孵化器。突出抓好創新團隊建設,利用好天使投資基金等創新扶持政策,激勵創新團隊、高技能人才創業,引進卓越新材高劍、瑞杰賽爾柴人杰、日千畝陳銘等高層次創新團隊12個,已通過股權投資方式給予4500萬元資金扶持。
加快項目建設 完善基礎配套
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堅持 “工作圍繞項目轉、成績圍繞項目看”,宣城開發區加快項目建設,不斷集聚發展后勁。
加快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開發區通過落實“四督四保”機制,實行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會和項目建設專辦員制度,創新利用重點項目微信群等方式強化項目調度,及時解決各類矛盾與問題。對擬竣工投產項目,領導牽頭、部門聯動,協助企業盡早完善各類手續;對簽約后長期未開工的項目,采取約談項目業主等形式,督促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2013年以來累計新開工工業項目106個,竣工投產工業項目96個。
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狠抓世行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夯實產業承載能力。 2013年以來完成投資9.1億元,開工建設宣興路、墩山路、寶日路、承接路、茶場路等道路24條,總里程50.2公里;竣工道路15條,總里程28.3公里。長橋污水處理廠建成,鐵山路跨合杭高速立交橋加快建設。
切實抓好安置房項目建設。圍繞“先安置后拆遷”目標,開發區扎實推進安居工程,開工建設安置房7273套、683萬平方米;建成交付6650套、676萬平方米。
發展社會事業 改善民生質量
宣城開發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在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同時,統籌發展各類社會事業,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密切深入聯系群眾。為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發區黨員干部主動深入一線,真誠服務群眾,將下基層、上工地、進企業調研走訪常態化,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課題,與群眾心貼心交流、做實打實工作,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創新社會管理模式。開發區把以人為本、服務為先貫穿于社會管理各項工作之中,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整合公安、城管、征遷、社會發展等部門的力量,構建了“統一領導、協同參與、齊抓共管”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實現了社會管理更加有效、服務群眾更加到位、穩定大局更加鞏固。
不斷改善民生質量。開發區將群眾利益擺在第一位,統籌發展好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將精準扶貧作為重中之重,轄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干部聯系包保,安排兩名副縣級干部到所聯系的涇縣花林村、建設村駐點幫扶,推動轄區貧困戶脫貧、包保貧困村出列;加大民生工程有效投入,堅持工程化建設、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4.3億元,保障各類民生工程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契機,進一步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投資3.5億元,組織實施石板橋老舊小區改造、主次干道修繕等項目,努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園區;實施“零失業家庭”計劃,搭建企業用工與群眾就業服務平臺,確保區內每戶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 2013年以來累計參保補貼資金2.25億元,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
強化制度保障 凝聚發展合力
宣城開發區通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傾力抓基層打基礎,抓班子帶隊伍,抓調度創示范,努力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抓組織保障,凝聚發展合力。開發區黨工委每年與基層黨組織簽訂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堅持黨組織書記雙向述職評議,把黨建工作納入績效管理考核,注重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和書記,全區78個基層黨組織均按要求進行換屆選舉,一批綜合素質高、帶動能力強的黨員進入了基層黨組織班子,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同時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嚴格落實 “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堅持每年選樹表彰,充分發揮黨員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黨員隊伍的戰斗力明顯提高;該區創新出臺非公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量化積分辦法,實施“1252”非公黨建行動計劃,在非公企業扎實推進“評星晉級、標準化建設、試點創建、三有兩評”等重點工作,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抓教育監督,強化廉政建設。開發區通過堅持廉政教育常抓、廉政文化常見、廉政風險點常找、廉政談話常講、典型案例常析,筑牢黨員干部思想防線。該區扎實開展“以案促教、以案促建、以案促廉”教育活動,嚴格執行關于招商引資、公務接待、公務考察等各項規定,引導黨員干部講政治顧大局、講規矩守紀律;堅持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研究制定了招商引資項目入園評審、企業財政資金獎補、項目工程質量驗收、停滯項目處置等一系列制度,推動招商引資、財政獎勵、工程建設等領域的權力在制度框架內運行。
過去的五年是開發區砥礪奮進的五年、蓬勃發展的五年、轉型升級的五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繼續開拓創新、擔當實干、銳意進取,奮力邁出“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打造四個特色之城”堅實步伐,以新的業績、新的面貌、新的氣象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