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開發區以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社會轉型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2-05 點擊:次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作為一個有著25萬人口的工業開發區,已用實力向世人證明:產業是這片經濟高地的骨架和基因。
然而,產業若沒有城市的依托,即使再高端,也只能是“空轉”。
2017年,開發區通過城市規劃、城市功能重組、產業騰空重塑等方式,來拉大城市框架、優化城市功能、轉換新舊動能,以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
心有所向,方能致遠。開發區建設國際化、現代化產業新城的步伐,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實現產業與人居一元化
翻開開發區的版圖,不難發現,它正在不斷完善。向著“中國制造2025先行區”、“長三角一流科創新區”和“杭州都市品質新區”的目標,開發區高歌猛進。
目前,開發區總體規劃獲杭州市政府批復。在這個76.94平方公里的空間里,初步設置了開發區公共中心,規劃了“科創教育”、“產業服務”、“生活居住服務”三大區域核心,智能制造、綠色環保、生物醫藥、傳統產業提升、物流倉儲五大產業區和南部居住與配套服務、西部科教與配套服務兩大生活區。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開發區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產業與人居的和諧。
2017年,開發區投資建設了40個市政基礎和公建配套項目,其中上環橋小學等4個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城東中學遷建也將在今年開工。打通了7條斷頭路,改造提升2條主干道,荷禹路北延伸段等多個項目開工建設。此外,浙江理工大學時尚學院落戶在此,“五星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余杭中醫院投入使用,萬寶城、永輝超市的開業,更是補齊了開發區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城市功能的短板。
可以看到,隨著衣食住行到醫療、教育等配套的日趨成熟,開發區的企業職工已無須每天在城鎮與工廠之間早晚“遷徙”。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上,開發區的中心城市設計也即將面世。以荷禹路為中軸,按照設計規劃,這里將擁有國際學校、體育中心、文化中心、國際醫院等多個城市功能設施,形成集公共管理、商業商務、科技創新、品質居住等功能于一體的高度復合、花園式、生態型開發區公共中心區。
回歸民本理念,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走進位于開發區東湖街道的萬陳花苑,不少人在24幢多高層樓房里進進出出,大家都忙著給剛分到的新房子裝修。
去年12月底,東湖街道為萬陳社區的440戶回遷安置戶分房,通過搖號選房的方式將他們安置在了萬陳花苑。萬陳社區7組的黃國興一家分到了1套160平方米和3套各80平方米的房子。目前,黃國興正在裝修房子,打算暫時給母親居住。
按照街道回遷安置計劃,1月上旬開始陸續交房,可黃國興的新房里電線、地坪都已鋪好。“其實我在搖號選房當天就拿到這套房子的鑰匙啦。”黃國興說,在這次安置中,萬陳社區每戶回遷安置家庭都可以享受這種“特權”——選一套房子提前拿鑰匙。
“分房前不少在外過渡的村民反映租金上漲,合約大多在10月就到期,全年續租不合算,我們把情況反饋給街道,提出了這個方案。”萬陳社區書記胡正榮說,眼看就要過年了,希望回遷戶盡快裝修,能在新房里過上春節。
從村民到市民,從磚瓦房屋到現代公寓……開發區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這背后是開發區從人的舒適性和感受度出發,以服務市民生活為導向推進城市建設。
按照“以水為脈,三生融合”的建設思路,開發區注重提升城市“顏值”,打造了皇國山公園、荷禹路櫻花大道、世紀公園、湖東綠廊等項目,2017年啟動建設了11個景觀綠化工程,完成了星河路隧道口綠化、日晷雕塑節點綠化等7個項目的提升改造,北沙路、荷禹路的亮燈工程成為臨平山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同時,開發區還扎實推進“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點工作。去年,東湖街道的173個治水項目總體進展順利,27個剿劣水體通過省市區剿劣驗收;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101宗,逾36萬平方米,完成“無違建”先進鎮街創建,打造“品質開發區,美麗新東湖”。
新年伊始,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懷揣加速建設國際化、現代化產業新城的夢想,迎接以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社會轉型的滾滾春潮,正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企業家、創業人才夢想成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