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開發區奮力打造四個千億產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5-11 點擊: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怎樣破題,如何展開?作為安徽省會合肥市的重要經濟引擎,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圍繞“建設全球知名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新定位,合肥經開區瞄準“十三五”規劃確立的目標任務,以創新為動力,向質量要效益,全力推進創新轉型升級,打造“畝均效益”高產區,奮力打造四個千億產業,以新作為建設集聚區,邁向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就相關問題,國際商報記者專訪了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偉。
記者:2018年1月,合肥市市長凌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合肥經開區要建設全球知名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園區為此明確了打造四個千億產業的思路,這四大產業發展情況和前景如何?
楊偉:建設全球知名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智能家電、電子信息及集成電路、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現代服務業這四個產業是核心支柱和強有力支撐。從整體來看,實現千億產值目標有基礎、有支撐。
在智能家電產業,預計今年產值超600億元,現有在建項目5個,達產產值217.5億元。海爾智能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項目將建成投產,視源股份智能家電研發中心、美菱高端洗衣機等項目開工建設。
在電子信息及集成電路產業,預計今年產值790億元,現有在建項目9個,達產產值418.5億元。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項目下半年研發成功19納米DRAM產品,達產后月產12.5萬片。
在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隨著江淮大眾落戶,園區將形成超6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預計今年產值460億元。現有在建項目17個,達產產值1195.4億元。江淮大眾今年將生產新能源汽車8000輛。蔚來汽車“ES8”一季度整車下線并量產1000輛,全年1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等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
在現代服務業,預計今年營收900億元,現有在建項目30個,達產營收288億元,另有籌建項目8個,達產營收465億元。唯品會安徽物流園等項目將建成投產,安徽省投產融結合創新中心、中化三建技術研發中心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隨著四個千億產業的打造,我們將重點發展公共安全、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聚集發展。最終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存儲芯片基地、公共安全產業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筆電研發制造基地、全球首個口服胰島素膠囊基地,聚集形成全球知名產業集群。
記者:在此過程中,合肥經開區將如何提升創新驅動水平,厚植集聚區發展潛力?
楊偉:創新是建設集聚區的第一動力,我們的思路是依托七大創新平臺,以“科技+產業”使集聚區發展更具創新含金量。其中,清華合肥院圍繞公共安全產業,重點推進投資100億元、產值500億元社會化公共安全服務項目。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聚焦智能機器人產業,新組建人工智能所和工業機器人及系統所。清華啟迪科技城鎖定智能制造、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產業,累計入駐企業不少于170家。東湖高新瞄準信息技術產業,整體引入企業不少于100家。聯想研發中心向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產業延伸。高校三創園年底交付使用,深度拓展區校合作,對接政產學研用……
在創業方面,要用創新平臺帶動創業蓬勃發展,為此,園區已經新增了1家國家級雙創平臺、2個眾創空間、2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并利用5億元的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發行“科技創新券”,使科技企業“生于科技,長于金融”。
此外,打造“畝均效益”高產區,解決低效用地、低端產能等問題,也是激發集聚區發展潛力的有力抓手。我們在安徽省首推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以畝均稅收、畝均利潤等為標準,把全區企業分成ABC三類,并出臺相應“獎優罰劣”機制,引導企業形成單位資源產出最大化的發展導向,進一步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目前,我區340多家占地工業企業中,A類企業已占51.7%,畝均稅收超過30萬元,是安徽省平均水平的6倍;盤活低效用地3000多畝,成功嫁接、布局優質項目,為優勢企業騰挪出了發展空間。
記者:對于大湖名城合肥市來說,經開區同時也是城市開放發展的重要陣地,合肥經開區如何增強集聚區的外向發展動力?
楊偉: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主要思路是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推動國際合作,大力發展航空貨運、跨境電商、高端制造等產業。
一是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要筑牢航空關聯產業發展基礎,推動航空港客運量破千萬人次、貨運量超十萬噸;建成機場二期貨站、一批E類貨機坪和遠機位;正式封關運營B型保稅區,建成藥品口岸,啟動申建肉類口岸;引進一家基地航空公司,開通一條國際貨運航線;建設“國際冷鮮港”,打造中國進口生鮮產品加工分撥中心。
二是推動出口加工區升級綜保區。聚焦電子信息、跨境電商產業,建設全國一流加工貿易、現代服務業園區;建設派河物流園,到年底建成投運8個2000噸泊位;以公鐵水聯運,發展集裝箱物流產業。
三是推動中德國際合作。啟動建設中德智慧產業園核心區,全面建設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推動實施中德青年學生創業孵化中心項目;以江淮大眾等龍頭企業帶動,在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形成中德智能制造業集群。
記者:產城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是園區發展的必經之路。集聚區建設如何做好這兩方面工作?
楊偉:城市是建設集聚區的依托載體,我們將著力建設美麗南北雙城,提升集聚區城市魅力。今年計劃完成投資約90億元,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
在南區,我們突出“產城融合”,以營造高品質生活、承接高端產業為出發點,以“精致、精細、精美”為要求,改造更新歐風街、大學城、翡翠湖、南艷湖、繁華大道沿線等區域,實施三年城市綜合整治行動,整體提升南區國際化水平。
在北區,我們堅持“生態優先”,樹立全域發展理念,城鄉融合,城為鄉聚集國際先進要素,鄉為城鋪墊田園生態背景,共同生成吸納高級人才、高端產業等高級發展要素,驅動建設田園生態型空港新城。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推動水文化博物館、農博園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