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經開區探索體制創新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26 點擊:次
6月21日,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體制創新座談會在廊坊召開。商務部、12省商務主管部門、64個國家級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匯聚一堂,就國家級經開區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市場化改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不少經開區在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公司化運作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舉措,取得了一批有特色、可復制的有益經驗,有力促進了經開區的轉型升級,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1984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首批國家級經開區以來,國家級經開區發展迅速,目前已達219家。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總體發展態勢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364億元,同比增長9.9%,占全國GDP的11%;進出口總額55938億元,同比增加17.5%,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0.1%。
商務部外資司介紹,部分國家級經開區在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對重塑經開區競爭優勢、降低綜合成本,起到較好作用。在審批流程優化方面,蘇州工業園區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建成了智慧園區系統,形成地上地下一體化、高精度的地物信息數據庫,實現了各類地理要素在規劃、建設、國土、房產、環保等業務系統中數據共享,打破了部門信息屏障,全面實現了一般項目審批電子化踏勘,可不專門到現場踏勘,大幅提升了審批前期的踏勘效率。
在便利化審批服務方面,廣州開發區為行政審批局安排近1000萬元財政資金,在規劃、建設審批領域政府采購10項技術審查服務,如地形圖測量、地下管線探測等,免費為企業服務,大大降低了企業籌建成本。以一個規模為1萬平方米的建設項目為例,預計可為企業減少約15萬-20萬元的籌建成本。
市場化改革是國家級經開區的發展方向之一。部分國家級經開區已在公司制管理方面做出積極嘗試。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實行“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運作”的獨特管理模式。漕河涇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全面負責漕河涇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招商引資、經營管理等工作,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同時承擔了一部分政府授予的“事權”,如投資總額為3000萬美元以下的外資項目初審權、規劃許可證的征詢權與建議權、向國務院及上海各級政府的工作建議權等。開發區總公司與所在行政區聯手,探索“市區聯動、區區合作”機制,形成了開發區與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創新合作關系。
此外,漕河涇開發區踐行“走出去”戰略,在浙江海寧、江蘇鹽城等設立分園區,采用“跨區共建”機制,總公司與當地政府共同投資,成立項目公司,對新的園區或地塊進行開發建設和招商運營。除了以資本為紐帶的重資產合作以外,漕河涇開發區也在探索輕資產品牌輸出的“跨區合作”機制。今年,通過輸出漕河涇雙創品牌、漕河涇開發區與廣西柳東新區建立了跨區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