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經開區:跨越發展高歌前行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1-08 點擊:次
日月穿梭、光陰荏苒,緊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鏗鏘步伐,鶴壁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鶴壁經開區”)砥礪前行、奮發有為,跨越發展,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鶴壁經開區始建于1992年12月,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海河路、渤海路和東楊路三個辦事處(園區),11個行政村(社區),3個城市社區,總人口3.3萬人,規劃建設面積18平方公里,現已建成13平方公里。
目前,該區已入駐各類企業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9家,是國家鎂加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金屬鎂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省重點支持的電子信息、鎂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省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在2017年度國家經開區考評中位列全省第3名。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來臨之際,記者深入鶴壁經開區展開采訪,深入探查該區因勢而變、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實現跨越發展的生動實踐。
因勢而變,“2332”產業思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高質量發展,鶴壁經開區于2015年首次提出努力打造有“芯”的中原光谷和有“魂”的中國鎂谷的發展思路。三年來,鶴壁經開區著力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企業服務等重點工作,產業規模、產業層次得到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該區又明確了“2332”產業發展思路——即更加聚焦汽車零部件與電子電器、鎂精深加工兩個主導產業;走“龍頭+基地+集群”的產業發展路子,以仕佳光子公司、天海電器公司、中建鋁新材料河南有限公司三個龍頭企業,帶動形成光器件和光模塊、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線束、鎂合金棒材及變形鎂合金等3個研發生產基地,打造光電子、汽車電子、鎂精深加工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同時高標準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質量提升3個先行區;奮力進軍二星級產業集聚區目標。
打造光電子產業集群。鶴壁經開區以仕佳光子為依托,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持續放大有源和無源芯片優勢,大力引進封裝及光通信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快產業聚集。仕佳光子PLC芯片年出貨量2000萬片,占全球市場份額60%,AWG等無源高端芯片已批量生產,10G高速激光器模塊、芯片等有源核心產品已批量對外出貨。河南標迪PLC光分路器分裝產品及光跳線、光組件產品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和14%。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河南研究院投入運營,王啟明院士、王圩院士率領6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駐院工作。有“芯”的“中原光谷”建設納入《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綱要》和《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打造汽車電子產業集群。依托天海集團、航盛集團等龍頭企業,鶴壁經開區全力打造車載影音導航、車載電子、汽車連接器等系列產品產業集群。目前,該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7家,培育了天海、天海電子(海能達)等龍頭企業,產品涵蓋汽車連接器、線束、通信車和通信設備等,其中,天海集團2017年完成主營業務增長24%,汽車線束、電子插接件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在2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連接器科研生產基地。鶴壁航盛汽車電子工業園入駐鶴壁航盛、航盛機電、上海航盛3家企業,已建成商用車載終端、新能源汽車電控等項目。目前,鶴壁經開區正按照我省“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的要求,積極編制產業規劃,謀劃對接重點支持項目。
打造鎂精深加工產業集群。鶴壁經開區內重點企業江浪、維多利等所生產的鎂產品已占全國總產量的50%,成為國內最大的鎂產品出口基地。萬德芙公司成為重慶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及鎂合金應用研發基地,明鎂公司與吉林大學合作的高強韌鎂合金、寬幅薄板國內領先。同時,該區鎂產業軍民融合產業園、鎂格尼智能自行車、維達科巽鎂合金散熱器件等新項目正加快建設,為鎂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鶴壁鎂交易中心開市運營,鎂合金自行車輪轂、鎂合金散熱器件等終端產品供不應求,鶴壁經開區正在謀篇布局鎂合金薄板、汽車蒙皮、輪轂等項目,向汽車輕量化邁進,提升產業層次。建設鶴壁“中國鎂谷”已正式寫入《河南省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涵養和引進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為“魂”的“中國鎂谷”已初具規模。
順勢而為,多措并舉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聚力招大引強。通過制定出臺《開發區推進招商引資加快轉型發展暫行辦法》《招商引資項目引薦人獎勵辦法》和《關于支持總部經濟招商工作的意見》等相關優惠政策,鶴壁經開區圍繞光電子、汽車電子、鎂精深加工產業,組織舉辦中國鶴壁光器件產業技術研討會、中國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行業年會、中國鎂協理事會會議、中國鎂業論壇等系列主題活動,有效提升主導產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時堅持精準招商,瞄準大型國企,瞄準擴張性強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企業和成長性高的新三板企業,依托基金招商、協會招商,推動產業延鏈補鏈、轉型升級。今年前3季度,該區共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9個,總投資達56.5億元。
聚力科技創新。鶴壁經開區制定出臺《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成果轉化獎勵辦法》《加強科技創新的支持辦法》,支持企業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建設,支持企業加強與國內外重點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今年上半年,該區科技支出達1927萬元,占財政支出的6.4%。目前,全區已建立仕佳國家光電子集成技術工程實驗室、天海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天淇模具企業技術中心等30個省級研發平臺。支持企業人才引進,對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標準的企業,給予企業高管及高端技術人才參照個人收入所得稅80%的獎勵。目前,該區已吸引各類人才275名,其中高級技師103名、博士58名、碩士114名。
聚力項目建設。鶴壁經開區加強產業規劃和重點支撐項目謀劃,制定了光電子、汽車電子、鎂精深加工3個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縣級干部分包、科級干部駐廠,每季度走訪企業、現場辦公,建立問題督辦和“銷號”機制,在一線解決問題,加快項目建設。今年前三季度,全區14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9億元,超年度目標22個百分點。
聚力企業服務。牢固樹立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的理念,一對一、點對點搞好融資、用工等服務。做好融資服務,鶴壁經開區聚焦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金融機構進企業,明確縣級干部加強與金融單位溝通,到企業現場辦公,推動銀企互動。今年前三季度,已為天海、仕佳等32家企業多方融資7.3億元。做好用工服務,充分發揮政策資金作用,降低企業用工成本,解決季節性用工不穩定難題;強化后勤保障,利用松江民居公租房,為海能達、永達等企業高層次人才解決住房問題。今年以來,新增聯明電器、大華實業等4家大學生見習基地,發放各類就業補助資金180余萬元,幫助企業引進各類人才2600余人。
聚力黨建工作。鶴壁經開區出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施意見》,列出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劃出政商交往紅線。強化黨內和社會監督,出臺《函評工作的實施辦法》,每半年對區工管委班子成員和各局辦主要負責同志工作作風、服務效率等方面開展函評活動,抓小抓早、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出臺《政治體檢暫行辦法》,對重點單位開展政治體檢,幫查短板、幫補漏洞、幫促整改、幫建規范,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持續創新非公黨建工作,制定“1332”機制,深化基層組織黨建指導員制度,建強企業黨組織。強化黨建帶群團建設,注重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干和經營管理人員,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目前,非公企業實現了黨群工作“雙覆蓋”,集黨員教育、職工教育、科技教育、技術研討、文化娛樂、代理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活動陣地正如雨后春筍般建設投用,陣地活動的開展讓企業職工的凝聚力、創造力、奉獻精神得到進一步加強。非公黨建工作在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中正彰顯出愈加蓬勃的力量。
乘勢而上,雙管齊下謀求產城融合齊頭并進
鶴壁經開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配套,持續提升產業發展承載能力。一是積極打造城市北部集金融服務、科技孵化、商業居住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暨電子新城核心區。目前,“一弧、兩橫、三縱”路網構建及排水體系建設全面啟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路網和排水體系,為后續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打好了基礎。二是以百城提質、海綿城市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河渠、綠化帶、人行道提升改造,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進一步美化了城市景觀。今年已完成改造河渠4公里,公共綠地10萬平方米。三是緊盯政策,搶抓機遇,全力加快城中村改造,優化土地利用發展空間。為更好地實現土地集約化利用,為產業發展騰退空間,充分利用國家城市棚戶區改造政策,將村莊改造與城市棚改相結合,科學布局,統籌推進。四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務配套水平。該區投資5500萬元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已全部竣工投用;投資5000萬元的松江小學也已實現秋季招生,為企業職工解決了子女入學難題;松江民居公租房已建成投用,為客商和高端人才入駐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闊潮平風正勁,奮起揚帆正當時。“在接下來的創業征程中,全區黨員干部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自身的思想、行動和作風持續聚焦到中原更加出彩‘三問’中去,突出‘四個先行’,助力全市更高品質‘三城’建設。”鶴壁經開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胡紅軍表示,該區將持續深化細化“2332”產業發展思路,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培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做優2個主導產業,強化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融合,形成特色明顯的3個優勢產業集群。在打造有“芯”的中原光谷和有“魂”的中國鎂谷這一生動實踐中,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以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努力為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