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奮楫爭先 勇立潮頭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奮楫爭先 勇立潮頭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02 點擊:次
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從誕生到發展,到壯大,每一足跡都凝聚著中央、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為了這份厚愛與期望,開發區人以拼搏進取的精神狀態、只爭朝夕的豪邁干勁、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認真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在促進開發區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上謀實策、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實現從高速發展到質量提升的戰略“轉身”。
“四個聚焦”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全市最優營商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在具體工作中,開發區以“四個聚焦”為抓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聚焦產業布局,圍繞各園區的自身優勢,對發展進行重新定位,立足建設大園區,培育大產業,引進大企業,抓好大配套,不斷優化完善功能和產業布局。二是聚焦優化結構,結合開發區已形成的優勢特色產業,瞄準產業鏈中高端,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打造高質量制造業集群,引領工業向集聚化布局、規模化發展、高端化邁進,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量。三是聚焦實體項目,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努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發展潛力大、拉動工業經濟上水平的重大工業實體項目,儲備一批社會效益好、創新能力強、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重點項目,厚植自身發展基礎。四是聚焦民營經濟,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截至目前,開發區擁有民營高新技術企業 58家,民營企業累計申請獲批專利141項,民營企業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6個。
生態文明建設舉措落到實處
多年來,開發區始終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各項舉措落到工業經濟發展全過程,深入實施一批綠化亮化提升工程,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
一是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開發區利用新農村建設形成的良好硬件基礎,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思路,因地制宜做精、做細沙爾沁鎮生態種植業、農家樂生態旅游業、光伏生態立體農業,讓鄉親們在擁有更好生產、生活環境的同時,捧上生態文明發展的“金飯碗”。
二是持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開發區加大轄區內“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力度,制定相關方案,依法清理“散亂污”企業7家;對干洗店、汽車維修噴漆房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氣體進行排查整治,提出分類治理措施;持續整治燃煤供熱鍋爐,對轄區內的3家供熱企業采取駐廠督導的措施,確保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對如意、金川園區餐飲飯店的油煙凈化裝置使用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未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裝置的飯店責令其限期整改。
三是動真碰硬持續發力推進生態保護。開發區從科學構建區域發展空間體系、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重拳出擊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三個方面著力,加強統籌協調,不斷推進園區綠色循環高質量發展。
“六園一鎮”發揮自身優勢砥礪前行創佳績
經過多年的砥礪前行,開發區的投資環境日益優美,綜合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建設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六個經濟功能區,一個托管鎮” (即:1992年市委、市政府先后辟建如意、金川兩個開發區, 1995年自治區政府又分別批準兩個開發區為自治區級開發區。2000年7月,國務院在如意、金川兩個自治區級開發區的基礎上批準設立國家級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開發區陸續納入 2002年6月設立的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2004年設立的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2011年10月設立的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園區和2012年2月整建制托管的土左旗沙爾沁鎮,今年2月設立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爾沁工業區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發展格局。目前,開發區成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成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最靚點,為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發揮了示范與帶動作用。
如意工業園區:經濟指標穩中有進,今年1——8月,如意工業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4億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商品銷售收入35.76億元,同比增長2%;第三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85億元,同比增長8.4%。經初步測算,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同比下降3.3%以上。
如意總部基地引進國內合作項目實際到位資金5.52億元人民幣。總部經濟不斷提檔,金融中心初具規模,中國進出口銀行內蒙古分行、建設銀行內蒙古分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等入駐。據初步統計,如意總部基地金融機構實現人民幣貸款余額、存款余額分別占到、達到55%以上和53%以上。中國大地財險內蒙古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險內蒙古分公司、信達財產保險內蒙古分公司、平安人壽內蒙古分公司等14家省級保險企業先后入駐,如意總部基地內保險業保費收入占全市的60%以上。園區商務中心氛圍濃厚,內蒙古農牧業電商創業園被認定為“呼和浩特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是如意總部基地首家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以會展業為支撐,2018年成交額突破34.5億元。
金川工業園區:找準優勢,搶抓機遇,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逐步構建“綠色招商”創新體系,努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園區成立淘汰落后產能領導小組,制定相關方案,引導傳統工業企業轉型,對高污染、高耗能及落后產能嚴把質量關,引導企業搬離園區;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鼓勵其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同時,用精準招商、“綠色招商”服務高質量發展。目前,由自治區鹽業公司與蘇州朝露彌特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內蒙古彌特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平成鋼構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內蒙古分公司生產基地項目相繼落戶金川,還有10個招商引資項目正在積極洽談中。此外,2015年經商務部批準成為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的金川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目前,其企業孵化中心正在招商中,阿里巴巴內蒙古跨境電商運營中心、敦煌網內蒙古跨境電商服務中心等機構陸續入駐孵化中心。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推動轉型升級,積極申報建設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2016年,呼和浩特市逐級報請國務院,申請對出口加工區進行轉型升級,申建綜合保稅區。2018年9月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0.88平方公里。同年10月,海關總署致函自治區政府,對建設發展好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提出具體要求。目前,開發區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正全力推進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各項準備工作。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對于提升俄蒙與內地合作往來水平、促進全面開發開放,為中俄、中蒙之間邊境經貿、技術往來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促進地區合作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是自治區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助推首府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和重要平臺,事關首府乃至自治區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和布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發展戰略部署。
呼和浩特留學人員創業園:隸屬于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省部共建的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010年揭牌運行以來,園區通過“資金支持、政策扶持、服務支撐”三大招才引智舉措,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72名,累計孵化企業21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6家,獲得自主知識產權130項,帶動就業3103人,已成為呼和浩特乃至自治區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今后,園區將全面推動針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的服務生態建設,堅持“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引領、人才聚集”的發展原則,不斷探索高科技園區運營的創新和突破,實現園區向品牌化、專業化轉型升級,努力把創業園打造成為高層次人才和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的“夢工廠”。
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園區:成立之初,園區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將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資上,經多方協調,總投資20億元的利豐汽車主題公園項目落戶園區,16家品牌4S店入駐開業,截至目前,已實現營業收入110660.97萬元,服務業增加值6402.59萬元。園區現有的1146戶稅管企業,完成財政累計預算收入7717.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物流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利豐汽車商城等項目落地建設。
沙爾沁工業區: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產業、食品加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如今,已形成以金宇保靈為代表的生物科技產業,以日月太陽能、愛邇光伏、賽寶倫科技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三主糧、膠原蛋白為代表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以勤達科技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利樂包裝為代表的綠色包裝材料等環保型產業集群。到目前為止,入駐園區企業80余家,已投產企業3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1——7月,沙爾沁工業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34.1億元,同比增長6.45%;在建續建項目13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52萬元。園區有從業人員4059人,其中,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約3500人。
沙爾沁鎮:“沙爾沁”是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這里養殖業歷史悠久,其地形是土默川平原向黃土丘陵的過渡帶。近幾年,該鎮不斷加大轄區內各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總投資近12億元,完成危房改造1545戶、土坯房改造646戶;新建水源10處,鋪設自來水管網132公里;硬化道路205.74公里;改造或新建了25個行政村的衛生室、文化室、超市,并配備了醫療衛生設備、藥品、各類活動器材,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新農合參合率達100%。29個自然村全部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并建立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目前,全鎮的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提升。
下一步,開發區將以更新的工作思路、更強的工作激情、更實的工作舉措,重整行裝再出發,堅定信心向前行,奮力譜寫開發區新時代發展的壯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