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國地稅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2-26 點擊:次
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三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是國家呼包銀榆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區和內蒙古經濟發展的核心區,經濟關聯度高,生產要素流動快。內蒙古國稅局、地稅局立足稅收工作實際,主動圍繞內蒙古黨委、政府作出的促進呼包鄂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提升工作站位,大力開展呼包鄂區域間稅收合作,借助稅收信息化支撐和數據集中的優勢,不斷提高跨區域稅收治理水平,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一是以工作機制全力保障區域間稅收合作落實。內蒙古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出臺《關于呼包鄂協同發展稅收合作工作的意見》,通過呼包鄂區域間資質互認、征管互助、信息共享、執法協同等方式積極開展三地間稅收合作,并確定4大類21項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到內蒙古國稅局、地稅局相關部門以及呼包鄂三地稅務部門。建立呼包鄂稅收合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三市輪值工作機制、專項工作推進機制和信息通報交流機制等,要求呼包鄂協同發展稅收合作工作在內蒙古國地稅合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通過各項制度的落實保障合作效果。
二是以“互聯網+稅務”持續優化區域間納稅服務。呼包鄂三地納稅人在全區占比32.47%,內蒙古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建設了全功能一體化的國稅地稅聯合網上辦稅服務廳,涵蓋實體辦稅服務廳的大部分稅收業務。截至目前,三地共計20.44萬戶納稅人在“聯合網廳”進行注冊,累計辦理涉稅業務192.51萬筆,切實滿足了納稅人隨時隨地辦理涉稅業務的需求。率先在三地推進實體辦稅服務廳涉稅業務通辦,目前已實現包括稅務登記、稅務認定、發票辦理、申報納稅、稅收優惠辦理、證明辦理、宣傳咨詢7大類211個涉稅業務通辦。積極推行跨區域涉稅事項報驗管理,方便三地納稅人外出經營網上報驗,使三地業務辦理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節約了辦稅成本,減輕了辦稅負擔,提高了辦稅質效。同時,多渠道滿足納稅人辦稅方式選擇,大力推廣自助辦稅,截至目前,已在呼包鄂三地投入自助辦稅機282臺,實現發票領用、發票代開、發票認證、稅款申報等涉稅業務的24小時全天候辦理。
三是以涉稅信息共享打破呼包鄂地域界限。依托金稅三期、稅收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聯合網廳”,打破呼包鄂行政區劃界限,實現呼包鄂區域間涉稅信息共享。目前,信息共享內容不僅包括稅務機關內部信息,還包括其他涉稅部門信息。積極推進內蒙古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呼包鄂三地綜合治稅平臺的數據交換,加大數據整合、傳遞質效,使三地稅務部門充分利用共享數據信息開展稅源分析,協同開展風險管理,不斷提高稅收治理現代化水平。
四是以征管互助提升異地稅收管理水平。呼包鄂三地國稅、地稅部門通過內蒙古國稅局稅收大數據共享管理平臺篩查三地稅務機關已認定非正常戶信息,積極開展非正常戶信息比對,聯合進行非正常戶公告。任何一方稅務機關在辦理涉稅事項時,根據實名辦稅系統預警提示,對轄區正常經營納稅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業主存在異地稅務機關非正常戶認定信息的,主管稅務機關及時啟動非正常戶異地協同管理流程;對三地正常戶法定代表人或業主、財務負責人在異地任何一方存在非正常戶情況的,三地稅務部門協同進行懲戒。同時,協同開展非正常戶風險管理,按季度通過三地盟市局聯絡人交換風險管理疑點信息,協同進行數據分析,將法定代表人或業主、財務負責人存在非正常戶認定信息的納稅人列為風險管理對象;風險發起單位將風險應對結果及時反饋給呼包鄂三地相關稅務部門,進一步提高區域內異地經營納稅人經營活動管理水平。
五是以稽查聯動努力營造良好稅收環境。在國地稅聯合稽查基礎上,建立呼包鄂三地案件聯動檢查機制,創建呼包鄂稽查人才庫,聯合開展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協同開展呼包鄂跨區域聯合懲戒,在雙隨機重點異常監控名錄庫的基礎上搭建聯合懲戒公示平臺,共同宣傳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典型案例和懲戒措施,擴大約束懲戒在三地間的社會影響力,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聯合懲戒一體化。聯合打造“智慧稽查”數據平臺,依托該平臺完成三地稅務部門稽查執法一體化,推動呼包鄂稽查協作向縱深發展,實現呼包鄂區域稅收協同共治。
六是以聯合分析不斷提升稅收工作站位。建立“兩級互動、三地輪流、六局聯動”的呼包鄂聯合稅收分析機制,按照“信息共享、特點突出、創新方式、有序推進”的合作原則,交流互助,整合資源,圍繞呼包鄂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以國地稅共享的信息數據為基礎,全面分析呼包鄂經濟發展變化趨勢、稅收運行特點、收入增減影響因素、稅收政策執行情況等,形成呼包鄂三地稅收形勢分析、經濟運行分析、政策效應分析和稅收風險分析。呼包鄂三地國地稅聯合撰寫《稅收分析報告》,打造區域聯合稅收分析“拳頭產品”,通過“制數權”提升“話語權”,為自治區及三地黨政決策提供參考,更好地促進呼包鄂區域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