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區規劃的規劃原則是什么
農業園區規劃的規劃原則是什么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19 點擊:次
園區規劃的任務根據國家和地區發展和建設的方針與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計劃、區域規劃以及園區所在地區的自然、社會和農業發展條件,布置園區體系,確保園區協調發展。
具體包括:
1、科學制定規劃期內園區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目標;
2、確定園區的性質、規模和布局;
3、合理利用園區土地;
4、綜合部署園區生產、管理、服務、生活等各項建設等。
園區規劃的原則
1、前瞻性原則:規劃立足當前,科學預測未來,講求超前性。
2、示范性原則:示范園在經營過程中注重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從而發揮更大的效益。
3、市場性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地進行定位,明確功能、類型、特點及其細分市場,有針對性地開發產 品,追求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整體很好效益。
4、特色性原則:在發展定位、經營方式和景觀創造上均應突出特色,增強“生命力”和吸引力。現代園區多數以農耕文化與農業科技為內涵,做農業科技交流、農業科普、田園觀光、農事參與、休閑娛樂、會議會展及農特產品購物等旅游活動, 把園區建設成集農業觀光、科技交流與科普教育、休閑度假、會議會展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田園生態型農業園區。還可以增添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園、人工降雨大廳、克隆動物基地、昆蟲博物館、節水科技博覽園等景點。
5、因地制宜原則(1)考慮當地的資源條件和生態類型,選擇適宜的主導產業和產品,進行開發。(2)充分利用原有基礎條件,以減少基礎性投資。
6、可操作原則(1)功能分區可操作:主題內涵加以區別,連片開發,以保持建設的可操作性;(2)政策上可操作:將規劃體現于政府的政策和管理體制中,以確保管理的可操作性;(3)時間上可操作:采用整體規劃、分區開發的序列安排,確保開發的可操作性。
7、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以“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為指導方針,實施保護性開發,切實做好生態環境和各類資源的保護,從而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及園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