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整個產業鏈都放進了園區會怎樣?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08 點擊:次
稅收洼地、產業園區的有限公司稅收政策就不用再闡述了,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地方留存比例和財政獎勵比例各個園區其實差不多。
最開始的幾年大家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后來逐漸嘗到甜頭后,有些公司就逐步將業務轉移到了園區公司,通過高收益高稅收獲得高比例財政獎勵。
例如某深圳大型汽車進出口貿易公司,在重慶園區成立全資子公司汽車銷售公司,來應對和滿足大西南經銷商和客戶需求,入駐兩年時間總計納稅近千萬元。
例如某村基公司,同樣在重慶園區成立有限公司,對外100%控股上百家門店和幾十家其他公司,以滿足門店日常經營的原材料采購、設備采購、維修保養等需要,同時子公司利潤上繳所得稅由這家園區公司繳納,該企業年納稅近千萬。
例如某科地產集團公司,在園區成立全資子公司,對內承接集團人事管理和工資薪酬發放業務,統一將集團高管工資、分紅、員工福利等該子公司來管理和發放,同時承接集團對內、對外其他業務,該公司對外業務年納稅僅300萬,但其各種個人所得稅納稅卻高達2000萬之多。
例如某工程集團公司,在園區成立勞務公司,目的在于將集團勞務業務集中化,全部由該園區公司承接,預計兩年內產值大概在8個億,為最大限度獲得財政獎勵,該公司只承接一般計稅項目,可想而知其納稅規模。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業對地方園區的稅收獎勵政策很看重,所以愿意將部分或者某一單一板塊業務轉移到園區的公司,在園區納稅,在園區享受返稅,所謂納稅越多返稅越多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感覺還是差了一點,差了什么呢?沒有形成產業鏈!
18年6月份某工程公司,在園區成立了一家設備租賃公司,次年1月升為一般納稅人。
19年4月該工程公司,在園區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主營建筑材料銷售。
19年8月該工程公司,在園區成立一家勞務公司,次月升為一般納稅,主要對內承接業務。
2020年6月該工程公司,在園區還要成立一家工程建筑公司,2021年1月以該公司在集團內分包項目開始營業。
原來是18年在談項目大概是20個億,故18年下半年開始布局,直到2021年正式動工,企業早就完成產業鏈布局,按照5-8年工期來看,工程公司通常利潤在10%左右,成本占比是材料30%、人工40%、設備10-15%、其他5%。
如果分開來看,單獨的建材公司、勞務公司、設備公司,可能也就是覺得返稅那筆錢還看得過去。但是要求全局來看呢,工程公司可以毫無壓力的控制住進項、成本,甚至可以將利潤更多傾斜到園區配套的材料公司、勞務公司、設備公司去。而這三個配套公司納稅增多,返稅亦增多。
相信大家能夠明白產業鏈形成后所帶來的,可不僅僅是1+1+1=3,各個方面給予企業發展所帶來的便利,不管是從地方監管職能部門的信任度,還是對外經營的信用度來說,都會進一步促使企業的辦公成本降低、辦事效率增加、稅負率降低!
所以,您是否會考慮全產業鏈布局在園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