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以社會化服務促園區煥發新活力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0-13 點擊:次
初秋時節,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云臺山的標準化茶園層次分明,郁郁蔥蔥。
雨城區是藏茶主產地和核心生產區,而藏茶也見證了藏漢文化的和諧交融。為進一步促進藏茶產業發展,雨城區為藏茶產業量身打造了12.78平方公里的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并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功能建設和服務擴面,有效提高園區產業發展水平,促進園區煥發新的活力,茶農增產增收。
推廣機采模式 提升茶園效益
“采茶機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效率很高,一臺機器一天的采茶量,就相當于十幾名工人一天的采茶量。”9日清晨,雨城區草壩鎮云臺山的茶農姜峰,正手持單人采茶機,在綠油油的茶園里快速采茶,僅幾分鐘時間,他就采收了數公斤茶葉。
“15公斤,共36元,簽字確認后過來結賬。”與茶園的靜謐情形不同,在數公里外的云臺山茶葉集市上,茶農們正將剛采摘的茶葉鮮葉售賣給茶商。
云臺山的茶葉可采摘到每年10月初,銷售期持續近半年時間。在往年的采摘期,姜峰的20余畝茶園總會聘請數名采茶工,可即便如此因茶葉產量較大之故,大家都會顯得手忙腳亂。
“現在,服務中心有專人對茶園進行統一管理,我們只負責銷售環節。”姜峰說,在科學管理下,不僅茶葉品質和產量都有了提升,茶農們也得以省事不少,即使在當前的采茶“尾期”,每天也能產出近200公斤茶葉鮮葉。
姜峰口中的“服務中心”,就是雨城區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公共服務中心。“為提升園區服務質量,有效增強服務能力,提高茶園機械化水平,我們成立了雨城區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公共服務中心。”雨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服務中心具備園區信息管理、農產品電商等功能,提供綜合信息、旅游咨詢、產權流轉、金融服務、法律咨詢、農村電商、企業電商等服務。
據了解,該服務中心現有微耕機79臺套、施肥機械70臺套、各類植保機械780臺套、茶樹修剪機880臺套、采茶機械560臺套、植保無人機4套。
在廣闊茶園里,幾名茶葉管護工人正拿著采茶機分布其間,很快就采摘好一筐筐新鮮茶葉,過去漫山遍野都是采茶工忙碌的景象已不復存在。
該負責人表示,采茶屬于密集型勞動,茶葉機械化采摘是未來的大趨勢,是茶產業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強化保障舉措 增加茶農收益
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雨城區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依托雅安雨城供銷惠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在園區內開展茶園管理社會化服務,采取科學、有效、安全的管理模式,實行病蟲害統防統治、開展茶園機采等工作,降低茶園管理成本,擴大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目前,該園區社會化服務覆蓋率超過50%。
“我們公司直接與茶農簽訂社會化服務協議,2020年服務面積達5161畝。”何鵬霄所在的雅安雨城供銷惠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便負責云臺山茶園的管理工作,他把這樣的形式稱為“半托管”。
該公司聯合村集體和當地合作社力量,對茶園實施測土配方、病蟲害統防統治,并免費提供微耕機、茶樹修剪機、采茶機械、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機械,有效增強服務能力,讓茶農專注采摘和銷售。“社會化服務過程中,公司還與當地村集體達成勞務合同,聘請當地勞動力組建社會化服務工作隊,帶動200余名農戶務工增收。”何鵬霄說。
提高茶園機械化水平,效果顯而易見,以往20人共同除草一天的茶園面積,現在只需要1人操控無人機三小時就能完成,可謂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去年,雅安市雨城區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專家工作站成立,并組建了由專家顧問團和專家工作站組成的專家團隊,從種、管、收、選等全環節保障園區藏茶提升質量。
“除了春茶銷售旺季,我們還協調茶農與茶企簽訂夏、秋季茶葉鮮葉收購協議,通過社會化服務等科學方式,確保茶葉質量安全。茶葉加工企業保證鮮葉最低收購價格,并隨行就市提高收購價格,保障茶園在夏、秋季也有收益。”雨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的思路,該區將以園區為帶動,打造藏茶文化體驗、茶葉加工體驗等旅游項目,讓群眾收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