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借力京津構建產業發展新版圖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2-22 點擊:次
東方欲曉,與首衡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一路之隔的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車來人往。這座自去年11月起正式運營的京津冀“城市大冰箱”,吸引了北京西南郊市場、京深海鮮市場90%的商戶入駐。
夜幕低垂,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車間燈火通明,一輛輛嶄新的庫斯途汽車走下生產線。整個生產過程由上千臺智能機器人與人通力完成,工廠實現了沖壓、車身焊接、涂裝噴涂、總裝柔性化生產100%自動化。
河北新發地,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省第一個投用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首個北京農批市場轉移的統一承接平臺,入駐了8000余家商戶,成長為輻射全國的現代商貿物流樞紐。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我省承接的單體規模最大的產業協同項目,也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標桿。一輛車,拉來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滄州,建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200余個。
一個物流園區,一家超級工廠,是京津冀三地聯手用產業的互補、融合,推進協同發展的縮影。
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深化產業對接合作,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協同發展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確保疏解單位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截至2021年末,全省累計轉入京津基本單位超過4萬家,其中轉入法人單位占比超7成。
產業協作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圍繞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河北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產業協作上積極作為,主動融入協同發展大格局。
——有序承接、錯位發展,引導承接向重點區域和重點平臺集聚。
2021年4月26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這是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2021年5月8日,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的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召開成立大會,注冊地同樣在雄安。
各具特色的重點承接轉移平臺,成為河北承接京津產業的前沿陣地。我省集中打造“1+5+4+33”重點承接平臺體系,以雄安新區集中承載地為核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5個協同協作平臺為重點,4個特色專業平臺和33個個性化平臺為支撐,積極吸引京津產業轉移,不斷增強承載能力和吸引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形成京津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新局面。
薄如蟬翼的陶瓷片,卻能為一盞400瓦LED燈提供散熱——這是中創燕園半導體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熱導性氮化鋁陶瓷基板。經過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孵化培育,這一技術用4年時間實現了從實驗技術到產業技術開發和量產的跨越。
一個個協同創新平臺,正在成為集聚京津創新要素的“強磁場”。河北與京津高校、科研單位、重點企業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95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65家,實現京津冀高新技術企業整體搬遷資質互認、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京津研發、河北轉化”逐漸加速。2021年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
——深化改革、創新模式,協同發展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
2021年12月20日,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跨省市綜合保稅區——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封關驗收。綜保區將在全國率先打造“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的區港一體化通關模式,建設全國首創的綜保區跨界共商、共建、共享新模式標桿。
體制機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制度保障。2021年,京津冀三地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動作頻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廊坊市簽訂政務服務框架協議,523項事項實現“區域通辦”。三地商務部門簽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14個國家級經開區成立優化營商環境聯盟,稅務部門推出19項舉措推進三地稅收征管一體化和辦稅便利化。
“一盤棋”思維、“一張圖”規劃、“一股繩”合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8年間,全省上下把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作為重中之重,從產業承接中汲取新優勢,在優化分工中集聚新動能,加速構建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新格局,借力京津資源重構產業發展新版圖。
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升級改造、首鋼京唐二期一步工程等一批超百億元項目竣工投產,河北首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定州畜牧產業快速發展……
創新引領,新興產業加速壯大。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經形成醫藥特色產業集群,安川都林等140多家機器人企業落戶香河機器人小鎮,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永久落戶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