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開發區新型空間形態轉型——關于開發區專業園區建設的思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5-09 點擊:次
當前,開發區正在進入由專業園區主導的新時期,這是市場規律在開發區發展空間形態上的體現,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開發區邁向更高發展階段的歷史必然。隨著專業園區逐漸成為園區開發的普遍模式,與之相關聯的產業集聚、投資模式、運營管理、空間拓展等發展問題也成為值得探索研究的課題。
以價值鏈為紐帶吸引產業集聚
專業園區探索高效可持續的開發模式,關鍵是要有引領性的產業集群。而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實施組團開發,有利于實現產業快速集聚與組團間良性競爭。在這方面,國內不少開發區進行了成功實踐。如,早在“十二五”期間,昆山開發區就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形成“3個城市功能組團+5個專業產業園區”的開發格局,其中,3個城市功能組團指中華商務區、中央商貿區、東部新城;5個專業產業園區指光電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精密機械產業園、企業科技園和創意產業園。再如,蘇州工業園區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確立了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金雞湖中央商務區、中新生態科技城、綜合保稅區、三期高新產業區和陽澄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6個轉型發展主陣地。
實踐證明,在專業園區建設中謀劃早、行動早的開發區,往往發展方向比較明確,資源配置高效合理,市場競爭力和品牌效應也比較明顯。相反,那些對發展專業園區重視程度較弱的開發區,雖然也可能形成一些龍頭企業和特色產業,但往往出現“見樹不見林”的發展后勁不足問題,難以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甚至產生嚴重的資源錯配和功能沖突。為此,“十四五”期間,開發區要加快建設產業能級大、產業集中度高、產業鏈特色明顯的專業園區,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價值鏈為紐帶,培育形成一批產業集聚區。特別是在規劃和空間層面對專業化發展給予明確要求,對開發比較成熟的地塊,可通過土地規劃、轉型升級等手段,進行存量調整,促進關聯企業集聚發展;對新開發區域,則盡快從規劃上明確各組團的發展方向和地域空間。
作者:廣州開發區黃孝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