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園區綜合解決方案|從園區入手打造“碳中和”示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5-30 點擊:次
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提出“力爭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后,“十四五”規劃中又對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設置了具體的目標值。零碳園區建設可以視作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的戰略落地。
?什么是零碳園區:
零碳園區指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統,以精準化核算規劃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
零碳園區的建設意義
01/落實國家碳排放目標的重大舉措
工業是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領域,以低碳工業園區建設試點工作為抓手,引領帶動整個工業領域碳排放強度下降,對于實現國家碳排放目標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意義。
02/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選擇基礎較好、減排潛力較大的工業園區開展低碳/零碳工業園區試點,探索形成產業高度集聚、地區行業特色鮮明、碳生產力高的園區低碳發展新模式,對于促進我國工業低碳轉型有重要作用。
03/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低碳工業園區建設試點工作,建立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公共平臺,加快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改造,培育低碳戰略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碳企業和低碳產品,對于提升我國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實現我國工業由大變強至關重要。
優化能源結構。升級優質能源供給,在優化存量產能的同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積極革新能源技術,積極發展園區內的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推動能源開發、輸送、轉換和存儲高效靈活、安全經濟;通過能源梯級利用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促使經濟增長與碳排放全面脫鉤。
動態平衡碳能。革新碳能技術,創新減碳脫碳、負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推進減碳技術產業化;全面開展脫碳行動,落實碳足跡管理、碳資產管理、碳信用管理與碳市場預測;強化生態碳匯建設,嚴抓空間規劃管控和生態保護;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引導園區碳交易與碳消費實現“收支平衡”,達到(近)零碳的目標。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產業智能化、清潔化轉型,加速落后產能退出;積極引培綠色低碳產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企業,鼓勵“騰籠換鳥”;依托能源服務商、碳解決方案供應商服務園區企業參與(近)零碳建設、降低碳成本。
更新硬件設施。推動能源感知前端、能源站、智慧能源網絡等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大量接入;構建節能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推進交通用能清潔化,增加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投放,鼓勵公共出行和共享出行;對新建建筑全面執行更嚴格的的綠色建筑標準,同時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提高節能建筑覆蓋率;推廣節能設備普及、綠色照明使用和物料循環回收等。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設園區數字底座,通過創新能源數字化場景,推動能源相關業務系統整合、數據匯聚與流程再造;建設能碳雙控指揮中心和智慧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全局優化配置與調度,支撐園區能源、碳和綜合運營狀態監測、分析和預警;推動(近)零碳制度創新和政策配套,加強標準規范引領,強化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配備;構建核算與考評機制,包括(近)零碳園區碳核算標準體系、建設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等。
新環能合理的商業模式能有效地推動零碳園區落地。一方面以綜合能源服務模式能夠以更低的綜合成本為用戶提供安全、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供給。另一方面,它還能為零碳園區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借助創新的融資和盈利模式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