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 | 園區建設有哪些主要的現狀問題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7-15 點擊:次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近幾年比較火的項目概念,也是我國現代農業比較重要的實現載體,更是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農業發展的重要路徑。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連續多年成為國家政策焦點、鄉村振興抓手、省部重點項目,2021年乃至“十四五”時期依然是大熱門。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屢屢提到。本篇文章我們簡單從4個方面來解析下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現狀問題:
一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背景是什么?
我國農業已進入發展動力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結構優化的時期。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升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實現路徑。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立足縣域,以規模種養為基礎,推進“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集聚現代要素和經營主體,加快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創新科技集成和聯農帶農機制,著力打造引領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引擎”。
二
為何在鄉村振興建設中被提到那么位置
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新標桿,為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平臺,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探尋突破口,為農民持續增收探索新機制,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開辟新途徑。
1
典型示范作用
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生態型安全食品的生產基地,是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品種的博覽園,是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現代農業園區以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技術領先、品種優新、高效開放為特點,代表現代和諧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工程。
2
現代農業的抓手
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借鑒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依托園區這一載體,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加強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3
產業聚集的載體
發展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規模化生產是農業產業化的內在要求。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農業企業的單打獨斗已不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形勢的要求,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打破區域界限,突破規模優勢,走農業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合作化生產的路子。園區通過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為發展現代農業增添了新的注腳。
三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主要要求有哪些?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發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基地建設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把其基地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基地建設又從主導產業突出、建設規模、綠色生產三個方面來創建:
一是突出發展1-2個主導產業,產業之間通過輪作倒茬、間作套種、種養循環等方式相互關聯,對主導產業的產業占比、同比高效等都有相應的要求;
二是對連片建設要求和規模效應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一般糧油類的種植連片在5000-10000畝不等;
三是對農業綠色生產、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利用回收都要相應的搞要求,推薦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就是推薦綠色高效農業發展。
2
設施裝備
一是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建有農園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金融服務綜合農事服務中心、信息服務、法律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高標準農田占園區耕地面積根據不同層級的園區都有相應的要求;
二是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生產過程開展數字化、信息化應用從技術、裝備、覆蓋率等各方面有比較具體的要求。
3
產品加工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對農產品加工的要求比重很高,以糧油為例,要求烘干倉儲設施完善,初加工設施完善,主導產業農產品與加工龍頭企業建立有穩定供應關系,所在縣(市、區)培育有主導產業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同時對產品的初加工率根據不同層級的園區都有詳細的要求。
4
農業新業態
農業新業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農村電商和農業服務。一是有電商平臺入駐園區并有效運營且主導產業的電商銷售要占到一定的比值;二是建有全程機械化服務中心、育秧育苗中心、初加工中心、烘干中心、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并有效開展社會化服務。
5
質量品牌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培育都有比較具體的要求,一是鄉鎮、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新型經營主體規范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并按要求實施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農產品加入追溯體系,新型經營主體委托有資質的農產品質檢機構對園區農產品開展定量檢測;二是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區域公共品牌等認證與創建。。
6
科技支撐
一是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技術服務關系,并建有專家工作站和辦公場所,開展技術服務和經營管理培訓;二是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先進技術、工藝、模式等。
7
組織方式
合適的組織方式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可持續發展的靈魂。一是主體培育,積極培育市、省、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產業聯合體等;二是設計適用的聯農帶農模式,健全農戶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訂單農業。
8
保障措施
一是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產業布局;二是推進園區建設的領導機制健全,明確承擔園區日常綜合協調、建設管理工作的機構或部門;三是出臺有園區建設推進方案,出臺有強化園區人才、土地、科技、信息等要素保障的政策文件,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設立有風險基金、信貸貼息、保費補貼等園區金融支持措施。
四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主要存在問題
1
主導產業選擇非糧化傾向明顯,同質化嚴重
2017—2018年批準創建的6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涉及糧食、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農產品的僅有17個,以糧食為單一主導產業的僅有2個,且集中在黑龍江省,非糧化傾向比較嚴重。部分產業園在產業選擇上,地域特色不夠鮮明,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沒有凸顯當地優勢農業資源。如:涉及茶業的有8個、柑橘有6個、獼猴桃有5個。此外,有5個產業園選擇3個及以上主導產業,產業優勢不突出,關聯性不強,不利于產業做大做強。
2
農產品加工和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短板突出
大部分想要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區域加工板塊都比較薄弱,農業勝場多數停留在生產階段,產地初加工率不高,農產品深加工更是望塵莫及;其次是農業龍頭企業普遍比較欠缺,本地的培育不起來,大的龍頭企業引不進來,產業發展疲軟,產業鏈條空白缺失較多。
3
產業關聯度不高,一二三產融合有待深化
部分產業園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關聯度不高,同時也未針對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短板,進行升級改造,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產業支撐。大部分產業園初級產品多,深加工不足,加工轉化率低,產業鏈延伸不足。個別產業園加工業發達,但規模種養基地發展不足,原料來源依賴其他縣市,產業鏈不完整。此外,多數產業園的休閑、生態、文化等功能開發不足,價值鏈拓展有限。在項目設計上,各自獨立,無法實現真正的融合發展。
4
利益聯結機制待完善,農民參與鏈條短
大部分產業園的利益聯結機制依然停留在訂單農業、土地租金收益、就近打工收益等淺層次的水平,對如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如何體現農民主體、確保農民長期受益,具體措施不多。尤其是農民參與農業全產業鏈的生產和服務不足,合作深度不強。
5
大部分投入仍由政府來投,發展后勁不足
現代農業產業創建是由政府來牽頭,但具體實施和具體受益的是經營主體,但其普遍的自主和發展意識不足,政府投入過高,很多政府并不清晰其在園區的定位,園區經營后勁欠缺。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一個龐大的話題,它是現代農業有效推進的重要抓手,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聊聊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申報、發展模式、典型案例分析等。